儒教研究

《儒教研究》,作者盧國龍,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儒教研究

《儒教研究(2009年卷總第1輯)》內容簡介:伴隨著政治經濟層面的社會巨變,儒教也發生並且繼續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但這個變革是隱性的,是蟬蛻式的。按照學理論述的要求,既然提出儒教的現代變革問題,就有必要從邏輯上說清楚:第一,究竟有沒有儒教這么回事?第二,如果有,那么過去的儒教是怎么回事,現在的儒教又是怎么回事?只有將這兩個問題說清楚了,所謂儒教的現代變革,才可能成為一個話題。然而,這樣地說清楚,本身就包含著太多的爭議,甚至需要進行有關爭議的預設。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預設會有人對儒教變革的提法心有戚戚焉?所以,在這樣一個簡短的寄語中,我採用“截斷眾流”的禪法,作為拋磚引玉的方便法門。

很自然的,談論儒教的變革,會聯想到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因為在涉及宗教的精神傳統的歷史變化時,馬丁·路德改革是一個標誌性的、影響深遠的範例。以那場據說開啟了資本主義倫理的改革為參照,可以幫助我們更便利地勾勒出儒教變革的大致輪廓。

圖書目錄

主編寄語

儒教信仰

重返孔子的信仰世界

在泰山與鴻毛之間——儒家存生取死的價值觀

儒教研討

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生活世界

儒教重建:合法性資源的動員模式

儒教是中華民族凝聚的文化基礎

“魯人皆以儒教”的歷史解讀

當代儒教研究簡述

儒教禮儀與道德生活

仁與樂:《論語》中的樂論與當代東亞學者的詮釋,

儒教的“救世神學”:論波儒對“禮”符號的“理”性解讀

儒學天地

與友人論“女子與小人”書

戴季陶的文化民族主義與儒家思想

從中國生命倫理學到複製人類的道德問題——一個方法學上的省思

當代新儒學的兩種人文取向:從徐復觀與牟宗三

對天命的解釋談起

中庸探微

域外儒家

宗教化、制度化與本土化:印度尼西亞孔教的百年發展

從1807年的西辦華塾到1907年的官話師範——清代馬來西亞中文教育史新說

波士頓儒家:全球儒學的第三次浪潮

儒耶對話

論先秦道家對儒家的影響

全人修身的再思:以轉化模式重新理解儒耶對話

儒家經學與佛、道關係略論

禪宗清規?佛教戒律?儒教倫理

書評與書訊

儒耶對話走向何方?——兼評黃保羅《儒家、基督宗教與救贖》

“向儒家哲學學習——讀喬爾?J.考普曼的《向亞洲哲學學習》有感

普世倫理、儒學重闡和宗教對話——讀劉述先《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

《儒教研究》徵稿啟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