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賦

儋州,古稱“儋耳”,因漢武帝在海南置儋耳郡而得名。 今日儋州,惠天地之厚德,美滄海之茫洋。 ⑨麗澤義學:明代在儋州建有麗澤書院,舊址在古儋州城東南。

背景資料

儋州,古稱“儋耳”,因漢武帝在海南置儋耳郡而得名。唐更名儋州,後曾改稱昌化軍、儋縣等,1993年撤縣建市,恢復儋州之名。儋州位於海南西部,背靠黎母山脈,與南海北部灣相擁,海風徐徐,氣候溫和,乾濕宜人。是海南歷史悠久,面積最大、人口百萬的城市,目前正在向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目標邁進。儋州曾是兩宋重要的流貶地,北宋洪湛、蘇東坡、南宋李光等先後居儋州,尤其是蘇東坡在儋州任瓊州別駕三年,與儋州百姓朝夕相伴,給儋州文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儋州物產豐富,農業基礎深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等均設在此,是全國農業百強市之一。自1992年國務院批准成立洋浦開發區以來,儋州的工業發展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洋浦電廠、中石化公司、金海紙漿等一批大型企業在這裡落戶,成為儋州工業的排頭兵,使儋州成為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百強市。同時,儋州是海南著名的詩詞之鄉、楹聯之鄉、書法之鄉、民間藝術之鄉。調聲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和古鎮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東坡書院、冼太夫人廟等文物古蹟,藍洋峽的冷熱溫泉、龍門激浪、石花水洞等自然景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儋州因此被國家旅遊局評為我國優秀旅遊城市。

作品原文

盤古開闢,造化毓秀;神仙宅第,人間蓬萊。古稱瓊島之儋州。黎母聳峙,皓月坐其石上,清輝漫灑;南海濤涌,旭日生其潮中,霞光輕揚。假日登臨,極目天際,宏思越風檣,收東南亞於眼底;凝神蒼穹,壯心游萬仞,攬五指山於懷抱。且儋州鄰臨高而連澄邁,通衢暢達,人群熙攘;攜昌江而擁白沙,天路便捷,鐵騎迅奔。更有那紗帽嶺、牽褲嶺、大橋山、天鵝山,嶺山相接,綿亘成崢嶸之勢;南渡江、北門江、光村河、排浦河,江河交錯,縱橫猶白練之形。況春色溢野,萬物盛興;花香飄拂,嫣紅奼紫
逝者如斯,星河舊影;時光荏苒,峰巒昔蹤:古之儋耳部落,秦之百粵邊關,文明發軔於偏遠;漢之開邊置郡,唐之沿立儋州,功業初就於蠻荒。自是步王朝興廢,儋耳變儋州;隨時世推移,儋州更昌化。域名不一,故土依舊,終不取“儋縣”,定尊“儋州”。歷史變遷,難忘冼太夫人揮師南下①,威振天涯而忠烈一方;巾幗英雄慈愛仁厚,澤被眾庶而德化諸蠻②。隨之有中原文化之衍播漬染;達官流貶之拓展巧緣。
遑論遠古,且說千年,北宋蘇東坡,南宋李泰發③,舍春夢而喜儋土④,取恬淡而樂教化。東坡書院揚洙泗遺風,儋州古城沐孔孟厚德。載酒堂笑語乾雲,桄榔庵書聲動天。自此,瓊之有士始乎儋,地脈不絕天荒破⑤。故有東坡怡然自詡,“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⑥;小坡樂陶自得,暢遊神仙地,忘返至樂鄉⑦。繼而李泰發伴儋守陳適撰儋州學記,承別駕東坡興當地教育。傾肺腑,訴心聲:“逐客新年偶嘆嗟,海南風物異中華。”⑧還有那文廟奉孔,仁禮膏澤一方水土;麗澤義學⑨,孝悌滋潤中和鄉民。且廣府會館、常平考棚乃庠序,崇學民情醇厚;龍池社學⑩、賢宦祠堂為杏壇,尚德風俗雅化。
今日儋州,垂天霓虹舞,紅霞滿蒼穹;瀚海碧波映,快意騁蛟龍。南溟漾波,波碧滌盪儋州人博大胸襟,笑迎天下投資客;龍門激浪,浪鼓石鳴振奮儋州人我心英雄,瀟灑前途光明路。?改革之扶搖,乘建省之颶風,聚豐富之物產,取天地之饋贈:礦藏則石英沙、油頁岩、花崗石、火山灰、重晶石難以羅列;海產則海參、紅魚、魷魚、鱅魚、墨魚、石斑魚,不勝枚舉。因勢利導,動全市之能量;就儋州之大業;恥往日之後進,逞今朝之先鋒。
農工並舉,兩翼齊飛。農耕務本,躋身全國百強市:國字號熱帶農業科學院躍馬前驅,萬畝植物園,薈奇花異草,乃中國熱帶植物之寶庫;集寶樹珍果,成世界熱帶植物之縮影。更有那特色農業,香甜甘蔗承傳統本色,乳白橡膠居龍頭保今日優勢,無害瓜果昭瓊島風采,繽紛花卉耀當代輝光。畜禽養殖,亦為儋州品牌;肉類加工,支撐儋州農業。更有工業騰飛,洋浦舒翼動寰中。千年鹽田作證,昔日三多、三少、三難之標誌(11),今朝生態、環保、綠色之旗幟。經濟開發,油氣化工為基石,產業鏈由是發端;外商投資,建漿紙之企業,企業群就茲起步;洋浦良港,東南亞航運樞扭,國際化物流中心。況有水產養殖、出口加工為輔,白馬漁港、集散交易相佐。難怪人道,儋州做精,洋浦是發動機;儋州做強,洋浦為火車頭。
且儋州乃中國優秀旅遊城,著名文化鄉。漫步儋州,小葉榕婀娜露嬌容,三角梅艷麗呈笑靨。更有那中和鎮,舊城斑駁彰顯昔日滄桑;白馬井,將軍伏波竟然白馬湧泉(12)。鹿母灣飛流湍,銀瀑衝浪為宇內美景;藍洋峽冷熱泉,陰陽同體乃天下妙觀;石花水洞,捲曲玉晶號世界奇蹟。且有松濤水庫,高峽平湖瓊島之翹首;鷺鷥天堂,人鳥和諧民居亦天堂;金灘與亞龍灣比肩,銀灘共大東海頡頏。再說那文化儋州,“四鄉”並轡:詩詞之鄉,百姓心曲頌祥和;楹聯之鄉,鄰里素描狀太平;書法之鄉,飛龍舞鳳俱為體;調聲之鄉,南國藝苑綻奇葩。文明示範,“兩宜”同行,山水宜游,以文化為內涵,山水時時生文化;儋州宜居,以園林為表征,城市處處成園林。
今日儋州,惠天地之厚德,美滄海之茫洋。逢太平之盛世,遇發展之機良。嘉萬物之向榮,樂群雄之昂揚。看鴻鵠之鼓翼,喜大鵬之高翔。

文章注釋

①冼太夫人:嶺南俚人,出身於南越首領世家,經歷南朝梁、陳和隋三朝,懷文韜武略,忠貞義善,曾四入儋州安邦撫民,為儋州人世代敬仰。
②澤被眾庶而德化諸蠻:儋州寧濟廟供奉冼太夫人,內有對聯稱“德化諸蠻四海鹹稱聖母,澤被眾庶千秋常仰夫人”。
③李泰發:即李光,字泰發,因反秦檜被貶儋州,在儋州撰有《遷建儋州學記》等。
④春夢:蘇軾在儋州時,曾遇一村婦,村婦對他說:“翰林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
⑤地脈不絕天荒破:蘇軾曾給學生薑唐佐題“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勵他向學。
⑥“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見蘇軾詩《別海南黎民表》
⑦小坡:蘇軾之子蘇過,他在《志隱賦》中描寫儋州:“其山川則清遠而秀絕,陵谷則縹緲而?郁,雖龍蛇之委藏,亦神仙之所宅,吾蓋樂游而忘返。”
⑧“逐客新年偶嘆嗟,海南風物異中華”:見宋代李光詩《丙寅元日偶出》。
⑨麗澤義學:明代在儋州建有麗澤書院,舊址在古儋州城東南。
⑩龍池社學:相傳為清知州曹世華所建,舊址在古儋州城外復興街尾三角池。
(11)三多三少三難:荒地多,耕地少;石頭多,村莊少;仙人掌多,經濟林少;行路難用水難照明難。
(12)白馬湧泉:白馬井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相傳漢代伏波將軍路博德南征時,因其白馬用蹄刨沙湧出清泉而得名。

作者簡介

阮忠,男,1952年1月生,湖北黃陂人,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海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