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

儂,吳語經典特徵字。本意是人,在古吳語和現代吳語中有四種意思:你、我、他、人。在部分吳語區(上海、紹興、寧波[浙江省省轄市]等)表示“你”。金華等地表示“我”,又作“阿儂”“阿奴”。個別吳語區表示“他”。南部吳語區表示“人”。江西北部靠近徽語一帶(如都昌、彭澤等)也可表示“你”,一般稱“你”為“嗯儂”,稱“我”為“我儂”,稱“他”為“爺儂”,稱“我們”為“俺儂”或“阿儂”。閩南語則單表示“人”,比如閩南語(台語)常聽到的Lang,亦是此字。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5
1.古吳語:①“儂”是“我”的意思,多見於舊詩文,古吳語(南朝以前)以“我儂”或“阿儂”表示“我”。②“人”字讀作“儂”,李白“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的“儂”表示人。
2.現代北部吳語:“儂”是部分吳語區(限上海、紹興、寧波等)中表示“你”的讀音字。
3.現代南部吳語、閩語:“儂”在南部吳語中從古吳語而表示“人”,而“人”在北部吳語中讀作nyin,不過也有例外,南部吳語中的金華話,蘭溪話等方言中“儂”也是“你”的讀音,“人”亦作nyin
4.江淮官話方言。江淮官話濱海話(濱阜小片)“你”的意思,表示尊稱。
5.姓。
6.安徽霍邱、潁上、壽縣等周圍區域方言:女兒的意思,如:老儂讀音:nóng。
7.賀州本地方言:指我、我們,尤其是指代對話雙方的“我們"
8.貴港本地方言用法同賀州。

發音

◎ 吳語:nong

◎ 粵語:nung4

◎ 閩南語:lang、long

◎ 國語:nóng ㄋㄨㄥˊ

詳細字義

1. 形聲。從人,農聲。本義:人,是 古漢語對古代吳越一帶對“人”的叫法的音譯。

2. 同本義 [I]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唐· 李白橫江詞

3. 〈方〉∶你 [you], 吳語方言字(僅限上海寧波一帶)。

勸郎莫上 南高峰,勸儂莫上 北高峰。—— 楊維楨《西湖竹枝集》

4. 古時 吳越一帶稱“人”為“儂” ,現代部分吳語地區依然保留,如 新昌等(嵊州新昌地區多發音似“囔ong”)。

淮語濱海話“人”為我(恩 /儂)的意思。

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還。——《樂府詩集

5. 人。泛指一般人 [person]

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還。——《尋陽樂》

赫赫盛陽月,無儂不握扇。——《樂府詩集》

6.儂”與“崬”音義相近,壯話是山林或叢莽的意思。“ 布儂”、“布崬”譯成漢語是山林人、叢莽人,即生活在山林、叢莽中的人。廣西到處是崇山峻岭,這些地區,古代的時候草木非常豐茂。壯族人民長期在其間勞動和生活,因此自稱“布儂”或“布崬”。(參考 黃現璠著《 壯族通史》)〈名〉儂人,在廣西雲南交界地區居住的壯族。另外,在壯語中,“貝儂”是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的意思,“貝”是兄,長輩,“儂”是弟,晚輩的意思。

拼音是nong的漢字

拼音是nong的漢字共有22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