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傷春怨·雨打江南樹》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本詞為集句體,當系晚年所作。此詞寫不願讓春色歸去的惜春情緒。上闋純寫春景,景中含情;下闋抒發惜春之情及留春之意。全詞寥寥數語,寫出了江南暮春景色與別時情景。寓情於景,含蓄蘊籍。

作品原文

傷春怨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綠葉漸成陰⑵,下有遊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⑶。把酒祝東風⑷,且莫恁⑸、匆匆去。

作品注釋

⑴傷春怨:詞牌名。據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此為王安石夢中作。

⑵陰:樹蔭。

⑶“不道”句:語本南唐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不道:不堪,無奈。又,歐陽修《豐樂亭遊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⑷“把酒”句:句出唐人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旋開旋落旋成空,白髮多情人更惜。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⑸且:暫且,姑且。恁:讀音nèn。拿奮反,如此。

詩詞格律

標準體【傷春怨】詞牌格律

范詞欣賞:

標準體【傷春怨】宋·王安石(43字)

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綠葉漸成陰,下有遊人歸路。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把酒祝東風, 莫恁匆匆去。

註: 1.標準體【傷春怨】的韻律特徵十分明顯,全部是“平平仄”單仄入韻,但句型不同;五字句是標準

【律句】的“中仄平平仄”,而六字句是標準【詞句】的“中仄中平平仄”。

2.《欽定詞譜》將下闋結句做三三句讀,其實是“上一下五”的強調結構;“君”字宜仄。

3. 領字表示是強調結構,不占句型字位;譜內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雨打江南樹,

仄仄平平仄(韻)。

一夜花開無數。

仄仄平平平仄(韻)。

綠葉漸成陰,下有遊人歸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韻)。

與君相逢處,

仄平平平仄(韻)。

不道春將暮。

仄仄平平仄(韻)。

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作品鑑賞

這首詞上闋寫景,表明春色將殘。“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起首二句寫春到江南景色。江南多雨,連貴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樹”。“雨”是飄飄灑灑的細雨,是知時節的好雨,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雨,而不是孟浩然《春曉》中所寫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催開百花的及時雨,而不是摧殘百花的風雨,所以下句才說“一夜花開無數”。“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詩句)春雨降下,一夜之間,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來到了。這是寫初春景色。

但是好景不長,時不我待,轉瞬之間,陽春三月已過,就到暮春時節。“綠樹漸成陰,下有遊人歸路”。三四兩句寫暮春景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是“綠樹成陰果滿枝”了,花期已過,累累果實已經掛滿枝頭。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樹下已有遊人踏出的歸路,說明花期已過,遊人漸少。

上闋純寫春景,但寫景中已露惜春之意。

下闋抒情,詞人慾留住春光。“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一二句寫詞人與他的摯友剛相逢,正欲共賞美麗春景,無奈已經到了暮春,花事已殘。這當然十分令人惋惜,於是詞人還想作最大努力,把春光留住:“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作者無法,便把希望寄託東風身上。他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東風呀,你繼續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東風浩蕩,春意便不會闌珊。

通過這一舉動,詞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便躍然紙上了。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