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過程模式

在傳播學史上,傳播過程模式是由美國學者H·拉斯韋爾第一個提出的,所以又叫“拉斯韋爾程式”或“拉斯韋爾模式”。1948年,他首次提出了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並按照一定結構順序將他們排列,形成了後來人們稱之為“5W模式”過程模式。這五個W分別是英語中五個疑問代詞的第一個字母,即:Who (誰)、Say what (說了什麼)、In which channel (通過什麼渠道)、To whom (向誰說)、With what effect (有什麼效果)。該模式第一次將人們每天從事卻又闡釋不清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的過程,為人們理解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性提供了具體的出發點。

工作原理

傳播學史上,第一位提出傳播過程模式的是美國學者H·拉斯韋爾。1948年,他在題為《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並按照一定結構順序將他們排列,形成了後來人們稱之為“5w模式”或“拉斯韋爾程式”的過程模式。這五個W分別是英語中五個疑問代詞的第一個字母,即:
Who (誰)
Say what (說了什麼)
In which channel (通過什麼渠道)
To whom (向誰說)
With what effect (有什麼效果)
拉斯韋爾模式第一次將人們每天從事卻又闡釋不清的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的過程,為人們理解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性提供了具體的出發點。實際上,後來大眾傳播學研究的五大領域即“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客群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著拉斯韋爾模式的這條思路形成的。
作為早期的過程模式,拉斯韋爾模式是不完全的,這主要表現在它屬於一個單向直線模式。拉斯韋爾雖然考慮了受傳者的反應(效果),卻沒有提供一條反饋渠道,因而,這個模式沒有揭示人類社會傳播的雙向和互動性質。
大約與拉斯韋爾同時,美國的兩位信息學者C·香農和W·韋弗在《傳播的數學理論》(1949年發表)一文中也提到了一個過程模式,稱為傳播過程的數學模式或香農—韋弗模式。這是描述電子通信過程的。它的第一個環節是信源,由信源發出訊息,再由發射器將訊息轉為可以傳送的信號,經過傳輸,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號還原為訊息,將之傳遞給信宿。在這個過程中,訊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擾,產生某些衰減或失真。它導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傳播不是在封閉的真空中進行的,過程內外的各種障礙因素會形成對訊息的干擾,這對於社會傳播過程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由於香農—韋弗模式描述的是電子通信過程,而且是一個直線單向過程,缺少反饋環節。但在考察人類的社會傳播之際,反饋的因素和環節卻不容許省略。這是因為在社會傳播中,傳播的雙方都是具有能動性的主體,互動是社會傳播的本質特徵,離開了反饋便不能說明這種互動性。

模式解讀

直線模式在闡述人類的社會傳播過程之際具有明顯的缺陷:(1)容易把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關係和作用固定化,而人類傳播活動中,這種轉換是常見的。每個人既是傳播者,又是受傳者。(2)直線模式缺乏反饋的要素或環節,不能體現人類傳播的互動性質。
1954年,施拉姆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一文中,在C·E·奧斯古德的觀點啟發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過程模式,稱為“循環模式”。該模式與直線模式有明顯的不同。(1)這裡沒有傳播者和受傳者的概念,傳播雙方都作為傳播行為的主體,通過訊息的授受處於你來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2)該模式的重點不在於分析傳播渠道中的各種環節,而在於解析傳播雙方的角色功能;參加傳播過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階段都依次扮演著解碼者(執行接收和符號解讀功能)、解釋者(執行解釋意義功能)和編碼者(執行符號化和傳達功能)的角色,並相互交替著這些角色。
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模式強調了社會傳播的互動性,並把傳播雙方都看做是傳播行為的主體。但是,這個模式把傳播雙方放在完全對等或平等的關係中(至少從模式本身看來是如此),則與社會傳播的現實情況不符。在現實社會中,由於傳播雙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傳播資源以及傳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著差異,這種完全對等或平等的傳播關係與其說具有普遍性,不如說是極少見的。其次,這個模式能夠體現人際傳播特別是面對面的特點,卻不能適用於大眾傳播的過程。施拉姆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於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又另外提到了一個大眾傳播過程模式。
這個模式充分體現了大眾傳播的特點。構成傳播過程的雙方分別是大眾傳媒與客群,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傳達與反饋的關係。作為傳播者的大眾傳媒與一定的信源相連線,又通過大量複製的訊息與作為傳播對象的客群相聯繫。客群是個人的集合體,這些個人又分屬於各自的社會群體;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都保持著特定的傳播關係。施拉姆的這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會傳播過程相互連結性和交織性,已經初步具有了系統模式的特點。除了施拉姆外,較全面地提出了傳播過程互動模式的還有美國傳播學家梅爾文·德弗勒。
德弗勒互動過程模式是在香農—韋弗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克服了前者單向直線的缺點,明確補充了反饋的要素、環節和渠道,使傳播過程更符合人類傳播互動的特點。與此同時,這個模式還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噪音不僅對訊息而且對傳達和反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要素都會發生影響

產品說明

外殼選用優質五金,並經表面電鍍/噴粉/噴漆工藝處理;外殼顏色為黑色或銀色(也可按客戶指定色);面框採用進口透明壓克力面板;採用後背牆掛固定方式。
採用三星.LG/PHILIP .AU等大品牌全新A級新屏製作。
支持MP4(AVI: DIVX/XVID), MPG2(DVD:VOB/MPG2), MPEG1 (VCD: DAT/MPG1), MP3, JPG etc檔案格式。
屏體表面安裝有超薄高透光鋼化玻璃或壓克力防護層,保護液晶屏人為損壞。
支持CF卡、SD、USB卡播放節目,播放穩定性高,內容更新方便快捷。
擁有防盜鎖功能,能防止CF卡及播放內容被盜;同時節目內容可密碼保護。
具備USB更新播放內容的特性;支持隨身碟拷貝,同時系統也支持卡與卡之間的拷貝,例如CF卡到SD卡或SD卡到CF卡等,具體操作請徵詢技術人員。
視頻制式:PAL,NTSC,自動,可以通過遙控器來相互切換。
支持播放列表功能,可以設定不同的資料夾,將所有的目標檔案複製到這些不同的資料夾當中,系統會在設定的時間內,逐個播放指定的資料夾。
可設定流動字幕,在廣告節目中流動播放字幕。
系統內置時鐘和萬年曆功能。
強大的定時功能,每天可設定5段時間,每周7天均可設定,實行24小時無人管理。
支持軟體及時升級。
多語言選單: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車載結構:整機內部採用支撐鎖屏條固定屏,進而具備很好的防震效果,同時整機也具備良好的防塵功能。
車載電源:DC 6V - 36V, 一般的工作電壓為12V或24V。客戶可靈活選擇。
車載喇叭: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音效系統;一種是內置視頻播放及音響系統,喇叭額定功率為2 * 5W;另一種:內置功放(可支持300W功率),用戶可直接與汽車喇叭連線。
技術參數:
工作環境溫度: 5℃~60℃
有效顯示區域:408.24(H)*255.15(V) (水平X垂直)
點 距: 0.264(水平)X0.264(垂直)mm
水平頻率: 30~80KHZ
垂直頻率: 60~75Hz
解析度: 1280X1024(RGB)
顏色數: 8-Bit, 16.7Colors
面板壽命: 50000小時
平均亮度: 500cd/m2
對比度: 2000:1
視 角: 上85度/下85度/左85度/右85度
輸入電壓: AC 110V – 240V,50/60HZ
電源管理: 符合VESA DPMS標準
電源功率: 60W
視頻解碼: MPEG-II、VCD、SVCD、DVD
音頻解碼: AC-3、DTS雙解碼、MP3、CD
播放介質: C/F卡、硬碟
音響額定功率: 2 X 5W
遙控器無障礙遙控距離: 4米
包裝規格:
裝箱清單:液晶廣告機一台,中文說明書一本,遙控器一把,鑰匙兩把。
包裝尺寸:530*440*180mm 淨重:大約6.5千克
總重量:大約7.8千克 體積重量:7千克

套用範圍

商業機構:大型商場、專賣店、連鎖加盟店、大賣場、星級酒店、飯店、旅行社、藥店等;
金融機構: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典當行等;
公共事業:電信、郵局、醫院、學校等;
公共場所:捷運、機場、車站、加油站、收費站、書店、公園、展覽館、體育館、博物館、會議中心、票務銷售代理、固定人才市場、彩票中心;
房產物業:公寓、別墅、寫字樓、商務樓、樣板房、售樓處等;
娛樂休閒:電影院、健身館、度假村、俱樂部、足浴房、酒吧、咖啡廳、網咖、美容院、高爾夫球場等。

特徵

1.傳播過程具有動態性。其運動特點在形式上體現為有意義的符號組合(訊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動,在實質上則是傳播者與受傳者的意義或精神內容的雙向互動,即作用與反作用。
2.傳播過程具有序列性。這種序列性表現在傳播過程中各環節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後次序,按照訊息的流向依次執行功能。
3.傳播過程具有結構性。傳播過程的結構即該過程中各要素、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總體。時間上的先後次序、形態上的鏈式結構也是這個過程的結構特點。除了總體結構以外,傳播過程中的各環節或要素本身還有各自的深層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