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德惠愛留人間

傳承德惠愛留人間

倪承瑞同志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在傳染病及其邊緣學科上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全面的專業知識。 195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原大連醫學院),分配到正在籌建期間的佑安醫院(原第二傳染病醫院)。 她畢生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在傳染病及其邊緣學科上有紮實理論基礎和全面的專業知識。

書籍簡介

書名:傳承德惠愛留人間

作者:曾凡瑩曾凡麗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本書序文

倪承瑞同志祖籍江蘇常州,1957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現大連醫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第二傳染病醫院(現改為北京佑安醫院,以下簡稱“二傳”)工作。當時“二傳”正在籌建中,工作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籌建處總共就十幾個人,大家住在簡陋的平房裡,工作和生活都不太方便,但她不嫌這樣的工作環境艱苦,和籌建處的同志們在張兆統院長領導下,克服了種種困難,迎來了1958年的開院就診,倪承瑞同志就成了第二傳染病院第一個收治病人的傳染病醫生。
開院初期,來就診的病人多是兒科的小兒麻痹症和流腦患者,那時醫院的設備不太齊全,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倪承瑞每天積極奔忙搶救病人,那時因病人多下不了班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繁忙的工作一天后,她常常是回到宿舍吃完飯就去看書,尋找醫療中所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隨著醫院的發展,病人漸漸多了,大夫護士也逐漸配套了,並有了較健全的臨床查房交接班制度了。這時倪承瑞大夫考慮到“二傳”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主動提出要到外面去學習,進修包括與傳染病有關的邊緣學科的知識,以提高本醫院的醫療水平和管理水平。院領導很快批准了她的建議。倪大夫首先要求到協和醫院進修內科,到兒童醫院進修兒科。她深知“二傳”是新建醫院,基礎還很弱,所以在外進修學習特別刻苦認真,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在前輩老師的指導下,她進步很快,學習使她受益匪淺。
倪承瑞在北京第二傳染病醫院工作中先後擔任主治醫師(1965年)、副主任醫師(1982年)和主任醫師(1987年)。幾十年來,無論在醫院的哪個崗位(醫、教、研、防)上,她都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了“二傳”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畢生精力,為醫院的傳染病臨床治療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94年她退休後還出專家門診,為祖國的傳染病事業繼續奉獻。
倪承瑞同志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在傳染病及其邊緣學科上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全面的專業知識。不僅如此,八十年代,在她和鮑雲林秀玉、郭雁賓、朱仁萍等同志的積極倡導和院黨委、院長的大力支持下,經市衛生局批准,在“二傳”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肝病婦產科。
幾十年來,倪承瑞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樹立了愛鑽研、愛分析的求真務實的精神,她與本院研究所研究人員配合,先後完成了科研論文二十餘篇,大多數在中華醫學會內科和中華醫學北京分會刊物上發表。她是一位愛醫學、愛患者的好醫生,是一位愛國家、愛人民的好黨員。
倪承瑞大夫在臨床上全心全意地盡到了一個醫生的責任,在科研上也是不斷地總結分析寫成論文,這並非一日之功。這是她的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所致,賴於其學養有素,察物精神,勤于思,善於研究,恆其理,方得其微。所以她臨床知識紮實廣泛,科研論文之多,實在可喜可賀也!

書籍目錄


一、永恆的思念
二、刊物報導
三、醫學成就
四、流金歲月
五、後記

原文摘錄

…………
倪承瑞,中國共產黨黨員。祖籍江蘇常州,1954年12月18日出生於江西南昌一個貧寒的書香之家。父親在江西有色金屬鎢錫公司任文秘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母到盛產鎢礦的江西大庾縣,國小就讀於大庾國小,後隨父母逃難到江西寧都。抗日戰爭勝利後到了贛州,國小畢業於有名的保粹國小,國中就讀於贛州女子中學,1952年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於江西省立贛州中學(簡稱省贛中),1952年考入大連醫學院。
她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教,孝敬父母,勤奮好學,經常幫助母親操持家務。解放後,她積極進步,1950年第一批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出席了贛州市第一次團代會。她從小喜愛唱歌,她用美好的歌喉,經常在舞台上歌唱新中國,進行各種宣傳活動。曾經參加演出《三世仇》等劇目,配合土改參加下鄉演出。
195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原大連醫學院),分配到正在籌建期間的佑安醫院(原第二傳染病醫院)。開院時她是接待第一個病人的醫生。到佑安醫院後,先後進修過內科(協和醫院)、兒科(北京兒童醫院)及市辦西學中醫學習班。1965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82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87年晉升為主任醫師。1994年退休後仍參加專家門診工作。
她畢生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在傳染病及其邊緣學科上有紮實理論基礎和全面的專業知識。掌握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培養了一批青年醫師和進修醫師。她完成醫教研防和行政工作外,注意總結臨床工作,提高醫療水平,先後完成科研論文二十餘篇,主要科研成果、獲獎及主要論著如下:
70年代觀察了聯苯雙脂治療肝炎療效,該項發明由醫科院藥研所申報並獲得國家科委三等獎,衛生部重大成果甲級獎,35屆尤里卡金獎;1981——1982年完成了和日本合作課題——“強力新甘草甜素治療慢性肝炎療效”,在國內外較先使用雙盲對照方法,科學性強,獲國內外專家好評1982年她主持完成了“成人三型病毒肝炎的血清學分析和臨床分析”,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參加慢性肝炎“六五”國家攻關課題領導小組工作,組織落實全課題工作並主持完成了佑安醫院分課題工作,獲國家三部一委表彰獎;作為課題主要負責人之一參加“七五”北京市科委攻關課題“B肝疫苗大範圍套用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衛生部成果獎三等獎;與肝炎研究所合作完成了戊型肝炎的檢測和臨床分析,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一書的撰寫及希氏內科學部分譯文工作。她較早認識到孕婦肝炎的特殊性及嚴重性,並認識到某些產科病、內科病所導致的妊娠期肝病,總結撰寫論文,為進修醫師及基層單位講課,以提高認識,達到早期診治的目的。
她是“B肝病毒母嬰傳播的阻斷”研究課題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該項成果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