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姆·羅傑斯

傑姆·羅傑斯

傑姆·羅傑斯: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被人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

他畢業於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選擇投資管理行業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1970年創建了投資基金量子基金。量子基金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如果你是一位基金經理,你不得不為這樣優異的成績稱奇。1980年,37歲的羅傑斯從量子基金退出,他傑出的理財術為他自己積累了數千萬美元的巨大財富。1980年後,羅傑斯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事業。 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
1942年出生的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五歲時學會賺錢,曾懷揣600美元獨闖華爾街,後與索羅斯共創量子基金,利潤率一度高達 3300%;他兩度環遊世界,但最終目的並非旅遊而是做環球投資考察,他因此創造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更創造了在十多個國家進行股票交易的投資紀錄……
這就是吉姆·羅傑斯,一個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普通工程師家庭的天才投資家。儘管在他的家族裡找不到任何從事金融業的親人,但羅傑斯憑藉其與生俱來的投資熱情,在世界金融市場呼風喚雨,最終成為堪與索羅斯、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
我行我素的投資家
與另外兩位投資大師相一致,羅傑斯足智多謀又冷靜沉著,處變不驚又語出驚人,但他似乎更善於發表言論,且觀點獨到,往往不合“主流”,卻常常“不幸”言中。他承認自己是一個喜歡獨立思考的人,“我從不相信投行那些分析師們的‘杜撰’。”
羅傑斯擅於獨立思考大概與他早年在耶魯大學修讀歷史有關。他很早就涉足華爾街證券業,儘管只有短短數月的經歷,卻對投資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感覺做投資業只要肯動腦子,了解世界時事就足夠了,而這正是自己所擅長的。羅傑斯後來到牛津大學深造,並在同學們熱衷於政治辯論時,開始研讀英國《金融時報》,同時用獎學金去投資倫敦股市並小有收益。
不過,羅傑斯的投資之路並非坦途。1968年,退伍歸來的羅傑斯重回華爾街做初級分析師。由於涉“市”不深,他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押在股市上,並於1970年9月賠了個精光。
慘痛的經歷讓羅傑斯學到了兩個處“市”之道:一是“除非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二是“通過埋頭苦讀理解投資之道是很有益處的,而不是按別人說的去做。”羅傑斯從不會看重華爾街股票分析師們的“奇談怪論”,他說:“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羅傑斯從此開始在金融市場發威,至今沒有失手:
1970年—1980年,羅傑斯創建量子基金,從1969年12月31日到1980年12月31日,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365%,而同期的標準普爾指數上升了大約42%。
1974年,羅傑斯通過投資國防工業類股票又大賺一筆。而這一投資盈利也與其獨立思考密切相關。時值1973年阿以戰爭後,羅傑斯意識到這場戰爭暴露出美國國防科技發展滯後的問題,儘管當時國防工業股乏人問津,但羅傑斯認為美國國防部馬上會進行大規模資金投入,因此他於1974年“一意孤行”投入軍工業,並最終使索羅斯基金獲利豐厚。
獨行國際化投資之路
在羅傑斯的華爾街同行們大都以美國本土為主戰場時,喜歡特立獨行的他卻決定開闢海外市場。
他先於1980年出人意料地離開索羅斯基金,懷揣1400萬美元利潤開始了其“獨行俠”般的投資生涯:他分別在1990年代和21世紀初兩次環球旅行,投資足跡遍布葡萄牙、奧地利、德國、新加坡、巴西、中國等十數個國家,十足一位環球投資大師。
1984年,羅傑斯憑藉對奧地利市場的獨立分析,毅然做多當時低迷的奧地利股市,可謂驚人之舉。三年後,奧地利股市奇蹟般復甦,正當國際買家紛紛做多之時,羅傑斯於1987年春天拋售其持有的全部奧地利股票,此時距三年前股市已上漲400%~500%。
1982年,羅傑斯分批買入西德股票,並於1985年與1986年分批賣出,獲得3倍利潤。其時西德股市也是經歷了20多年的低迷,羅傑斯卻借當時西德大選之機毅然做多,最終盈利。而1982年決定做多西德股市的羅傑斯曾被當地人認為是個瘋子。
與奧地利、德國相似,羅傑斯通過他的環球旅行,同樣在葡萄牙、新加坡、巴西、印尼、中國等地發現並介入低估股票,卻又在瑞典、挪威、日本做空高估股票,他還涉足過波札那、阿根廷、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南非等多個新興市場。羅傑斯每到一地,都會跟當地商人、銀行家、投資者以及普通人交流,獲取大量書本上難以獲得的信息。
1999年4月,羅傑斯來到中國,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所看到的中國既不同於西方媒體的報導,更不同於他多年前的印象。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他堅信中國將成為21世紀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並開始勸說美國人趕緊學中文,而小他60歲的女兒從兩歲起就在學中文。
2005年,羅傑斯首先唱多低迷數年的中國股市,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在意他的牛市論,但市場走勢正如羅傑斯所言。如今中國股市行情一路看漲,羅傑斯卻又在告誡大家謹慎行事,以防泡沫,仍有很多人對此不解,不過喜歡獨立思考的羅傑斯的觀點大概永遠是“曲高和寡”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