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傅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傅軍履歷傅軍有跨越政、企、學的工作和學習背景。他曾任職於中國外交部,執教於哈佛大學、香港大學和清華大學,擔任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屆上市委員會委員。他是北京大學基金會理事和清華大學基金會顧問;福萊國際轉播諮詢公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義大利雅思朋理事會。 他現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哈佛大學校友會會長,同時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全球公共政策高級培訓項目主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傅軍教授的研究涉及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代表作有英文專著《制度與投資:中國改革時期的外國直接投資》(美國密西根大學出版社)等。 新作《富國之道》(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科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獲學士學位,以後先後獲得外交學院法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有政府、企業、學界的多種經歷,是中央電視台CCTVNews特約評論員。 他早期任職於中國外交部,在美留學回國後,先後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副教授,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和主管外事副院長,並發起了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旨在培訓中國官員的聯合培訓項目。他是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斯蒂格利茨主持的制度與經濟發展研究組成員、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員、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傑出青年論壇成員、艾森豪威基金會美-中領導力項目提名委員會中方委員、新加坡連瀛洲基金會新-中領導力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義大利雅思本學會理事,學術期刊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以及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編委。此外,他還擔任過跨國企業和非企業組織的董事/理事/顧問,包括奧美、三星、英維思、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第一屆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事會主席特別顧問、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顧問、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 其教育籌資總額超過4億人民幣。

學歷

(1)、北京外國語學院文學士(1984年) B.A.(1984),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2)、外交學院法學士(1986年)LL.B.(1986),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3)、哈佛大學碩士(區域研究-東亞, 1994年)A.M.(Regional Studies - East Asia, 1994), Harvard University

(4)、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政府-政治經濟,1998年) Ph.D.(Government - Political Economy, 1998), Harvard University

研究動態


Explaining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國富之道》,北京大學出版社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

傅軍:世界經濟危機和中國面臨的挑戰

金融危機和政府作用

制度建設與財富增長 – 反壟斷法是經濟憲法

Explaining FDI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制度安排與技術發展:兩個技術市場的理論命題

Economic Prospects and Policy Choice in China

不要讓歷史成為非歷史

解釋國家財富增長之謎

目前的研究和專著寫作

履歷及業績

傅軍傅軍

歷任湖南醴陵市鄉黨委書記、醴陵市經委副主任、醴陵市外貿局局長等職,1990年起擔任新華聯集團的董事長,直到去年他才把公司總部從長沙遷至北京。正是這隻湘軍,從1993年就開始進京搞房地產,並已先後開發了新華聯家園、新華聯錦園、北京青年城等三個樓盤,總面積已超過100多萬平方米。

基本內容

傅軍,1957年生,MBA,湖南醴陵人。歷任醴陵市公社黨委書記、醴陵市經委副主任、醴陵市外貿局局長兼黨組書記、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等職。 1990年10月棄政從商,由1000美元起家,創立新華聯集團,自此擔任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同時兼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北京湖南企業商會會長、湖南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等職。近年來,因突出的企業實績和社會影響獲得“ 中國十大傑出企業家 ”“ 中國十大誠信英才 ”“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十大風雲人物 ”“ 中華慈善人物 ”和 “ 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 ”等榮譽稱號。

傅軍創立的新華聯集團概況

傅軍傅軍

新華聯集團創建於1990年10月28日,歷經2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為涵蓋房地產、礦業、化工、陶瓷、城市管道燃氣、酒業、金融投資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被各級媒體譽為“中國多元化路標企業”。目前,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60餘家,其中擁有東嶽集團 (香港股票代碼:00189)、新華聯不動產(A股代碼:000620)、通葡股份(A股代碼:600365)、 金六福投資(股票代碼:00472)、皇城集團(吉隆坡股票代碼:7203)、科瑞資源(英國股票代碼:CRHL)等6家控股、參股上市公司,企業分布和主要業務遍及國內20多個省市和40多個國家與地區,員工36000餘人。2010年集團營業收入達262.33億元,企業總資產超過200億元。

近10餘年來,新華聯集團成功創建和合作打造了金六福酒、新華聯房產、香格里拉·藏秘、通化葡萄酒、開口笑酒、東嶽化工、華聯陶瓷、獵豹越野車等一系列行業知名品牌,擁有8箇中國馳名商標,累計上繳國家稅收60億元以上,為國家的體育、醫藥、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抗洪抗冰抗震救災等捐款近2億元。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自2005年起連續6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居2010中國企業500強第351位)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前50強,並被中國企業聯合會、全國工商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民政部等評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企業”“全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企業”“中國十大慈善企業”和“中國最具生命力企業100強”。

企業發展概況

傅軍傅軍

1990年12月,集團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註冊成立,由綜合貿易起步,逐步實現原始資本的積累。1992年,集團在廣西成立北海正天置業有限公司,開發了北海正天花園和海灘國際大酒店,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1993年至今,集團先後在湖南長沙和首都北京滾動開發了長沙九家灣華僑公寓、蘭景花園、華聯大廈、華聯花園、新華聯家園和北京三間房小區、車裡墳小區、滿庭芳園、華興園、新華聯家園、新華聯錦園、新華聯培訓中心、北京青年城等十餘個房地產項目,其中北京新華聯錦園名列北京市“十大優秀樓盤”、新華聯家園被評為北京市“金牌住宅小區”,成為北京市最暢銷的樓盤之一,使“新華聯房產”享譽京城。

1994年合資組建湖南華聯瓷業有限公司,培育出“華聯炻瓷”品牌,產品95%以上出口,成為國內陶瓷行業的一匹黑馬。1996年合資成立山東東嶽化工有限公司,發展至亞洲製冷劑產量第一。1996年還合資成立湖南長豐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知名品牌“獵豹越野車”。1997年代理川酒王,1998年與五糧液集團合作開發出“金六福系列酒”,年銷售額已位居國內白酒行業前三名。

2000年集團併購雲南香格里拉酒業和廣東威龍酒業,開發出“香格里拉.藏秘”乾酒和“無比養生酒”,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此外,集團還投資餐飲業、南嶽索道、太平洋保險、康麗娜紙業等,均獲得良好的效益。

12年來,在以傅軍董事長為首的集團董事會的卓越領導下,堅持“以小搏大、滾動發展”的經營理念,弘揚“執著不移、鍥而不捨、堅韌不拔、進取不止”的企業精神,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營業收入每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中國和馬來西亞為主要經營基地、規模和實力迅速壯大的綜合性現代企業集團,現正向資產股份化、產業多元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的跨國集團的目標邁進。目前,集團所轄30餘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遍布于吉隆坡、香港、北京、湖南、山東、雲南等地,年銷售額過30億元,利稅近5億元,創匯過1億美元,員工達11000人。

新華聯人才開發及文化理念

自公司創立之日起,公司就視人才為企業的第一資本,全力發掘人才,重點培育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設法留住人才,使企業保持強大的活力和競爭力,以小搏大,滾動發展。 公司重文憑但不唯文憑,打破學歷崇拜;重資歷但不唯資歷,打破用人等級資歷崇拜,極力提倡唯能是舉,唯才是用,堅決反對裙帶風。英雄不問出處,賢才不論年齡。只要是德才兼備,公司就求賢若渴,敞開大門,搭建舞台。為了保證魚翅出品的高質量,打造餐飲知名品牌,公司不惜重金,從馬來西亞請來金牌廚師;為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公司不拘一格地從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挖來”一百多名處級以上的優秀幹部;為了培養第二、第三梯隊,公司遍訪職介所、人才交流中心,深入眾多的大專院校,每年吸納30—50名出色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公司還廣開“人才渠”,發動全體在職員工都成為企業的“伯樂”,發現和舉薦各類優秀人才。公司不但把“眼睛向外”,大力引進“空降部隊”,也把“眼睛向內”“眼睛向下”,從企業第一線、從青年職工中發現“苗子”,歷經磨礪,組建“地面部隊”。

傅軍傅軍

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公司一直營造著一種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激勵人的文化氛圍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競爭環境,按本事定工資,按貢獻發獎金,按績效排位子,靈活實施“有位則有為,無為則無位”的用人機制,力求責、權、利的高度統一,並通過嚴格而科學的考核評估,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公司一向注重進行輪崗換位,讓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在工作豐富化中永保進取的激情,並且迅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最終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激活潛力。公司還對優秀的大學生充分授權,給他們搭舞台、壓擔子,讓他們不斷地“跳起來摘蘋果”,在逆境中磨練,在磨練中成長。傅軍董事長還慧眼識珠,把只是國中或中專畢業的許君奇、吳向東、張建宏等人培養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華聯瓷業、金六福酒業、東嶽化工等企業的領軍人物。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公司不惜費用,每年誠邀專家學者、高校教師做“家教”,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授課、培訓,了解最新趨勢,接受最新理念,掌握最新理論,及時“充電”、“輸血”、“洗腦”;為了造就企業的“脊樑”,公司長期與清華大學等名校聯姻,讓青年尖子和技術骨幹學習深造,掌握新知識,培養新技能;公司還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各類管理和技術人員出省、出國考察,參加各類權威培訓和論壇,及時開闊視野,不斷增長見識。公司還與湖南大學聯合舉辦經濟學在職研究生班,創辦了新華聯管理學院,並拿出1000萬元以上的培訓費用,與北京的名校聯手,全員性、多層次地培訓員工,儘快使企業再造成學習型組織。

傅軍傅軍

為了留住優秀人才,公司一直在殫精竭慮,試圖用事業、感情、待遇、股權和品德打造人才的金環扣,以便使眾多優秀的人才長久地為新華聯發光發熱。公司隨時為優秀的人才提供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事業平台,讓他們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中也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建功立業,實現自我;公司突破那種冷冰凍的僱傭契約關係,以尊重人格、維護自尊為前提,營造一種“家”的氛圍,平等地予以感情溝通,忠誠地進行心靈對話,水到渠成地獲取優秀人才的信任和感恩,進而達到思想的共震、追求的相融;公司儘量為員工創造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供較高的薪金和良好的福利條件,讓他們丟掉生活的包袱,輕裝上陣,全心全意為企業開拓創新,創造市場,創造效益;公司響亮地喊出“耕者有其田,經營者有其股”的口號,讓員工特別是高層管理者擁有一定的股權,把個人的利益和公司的發展牢牢地捆綁在一起,激發他們為公司的長遠發展而傾心盡力。公司還成立了積分獎勵俱樂部,實施了“百萬富翁”工程。 公司的核心領導者傅軍一向高風亮節,率先垂範,以強烈的事業心、敬業心、進取心和報國心感染員工,以非凡的經營氣魄和傑出的領導才能吸引員工,引導他們全力以赴地實現企業的崇高目標,快速創造財富,忠誠奉獻社會,不斷推動進步。

在21年的發展歷程中,傅軍董事長一向恪守誠信經商的原則,把“誠信為魂,績效至上”作為企業的核心理念;重視危機管理,使每一項投資都能贏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重大危機;注重人際溝通,使關係行銷成為企業制勝的一大法寶;“努力讓顧客感動”,追求企業效益最最佳化;重視戰略規劃,力爭2015年使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擁有10家以上上市公司。他在以新華聯為舞台培養一批批優秀職業經理人的同時,還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大聲疾呼:中國的強盛需要更多的納稅人,需要更多的不斷創造財富的優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

員工眼中的傅軍

也許是因為湖湘文化浸潤得太深,傅軍身上所彰顯的湘人性格是那么鮮明而富有魅力。他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豪爽率真,對朋友講

義氣,“寧願傷身體,不願傷感情”;他在

仕途正旺的時候毅然棄政從商,如同呵護

嬰兒一樣把新華聯一手拉扯大,即使每天工作13個小時以上也樂此不疲。 傅軍不尚空談,不圖虛名,一向把做

大企業當作最大的政治,對員工對社會有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他的眼裡,似乎沒有什麼困難不可以克服。

傅軍傅軍

對待事業,傅總是樂觀主義者;經營企業,他是 現實主義者。他富有新意而充滿激情的工作報告,常常使退縮者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使進取者更加熱血沸騰。他犀利的目光,不僅敏銳地洞察著中國政治的走向和世界經濟的大勢,也機警地捕捉著管理細節的瑕疵和員工內心的冷暖。他有時很“吝嗇”,不該拿的錢他要求員工“一分錢也不能拿”;他有時很大方,“即使一個金娃娃也要讓有貢獻的員工抱回去”。他倡導“制度第一、權力第二”,嚴格的自律和模範的表率讓員工望而生畏。他用睿智、執著、奉獻和情感,嫻熟地統領著新華聯激情團隊,打造了一系列行業內知名品牌,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如今,他為別人活著,新華聯事業就是他的生命,員工的快樂就是他的快樂。下屬們稱他作“老闆”,不僅僅因他是企業最大的投資人、最高的領導者,更因他是一個值得託付命運和前途的誠信之人、經營高手。

湘人傅軍的多元化戰略

傅軍傅軍

中國不缺搞政治的,但非常缺搞經濟的。中國的強盛要靠經濟,經濟的強盛要靠企業。有能力的人不應該只是去指導、管理經濟,而是直接創造財富。 2001年,傅軍指揮部下北上,把總部從長沙遷到了京城。不久,北京東四環紅領巾橋旁,一幢嶄新的大廈拔地而起——“新華聯大廈”,新華聯集團北京總部所在地。

傅軍在這幢大廈的最頂層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中等身材,前額寬廣,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雙眼睛,不大,很有神,笑眯眯的,很快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傅軍承認自己有點累。都是多元化鬧的。傅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富,卻能很清楚地說出麾下60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司——東嶽集團、通化葡萄酒、長豐汽車、金六福、香格里拉酒業、新華聯地產、華聯瓷業等等。一個“新華聯繫”正在形成,總的經營規模已經超過260億,涉及地產、酒業、陶瓷、化工等多個行業。新華聯還不為人知地進入了城市燃氣、綠色食品、金融、礦產等多個行業。其涉獵之廣,目前在國內尚不多見,因此有人稱傅軍為“多元化獵手”。

從仕途轉入商海

按照地域劃分,目前中國商界最活躍的商幫有

浙商、

粵商、

晉商。近現代史上,湖南人以勇猛善戰著稱,在軍事、政治領域多有建樹,經商的卻不多,能夠成為大企業家的更是鳳毛麟角。

傅軍是湖南醴陵人。跟很多湖南人一樣,深受湖湘文化薰陶,身上具備了好勝、仗義、倔強、執著等特點。無論乾什麼,都要乾好,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

讀高中的時候,做村幹部的父親不幸去世,傅軍只好一畢業就參加工作。做過公安特派員、公社黨委書記、醴陵市外貿局長,30歲時做到了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是湖南省委相中的“第三梯隊”重點培養對象。

傅軍傅軍

一次瀏陽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90年,湖南省社教工作隊副隊長傅軍帶領一幫人來到革命老區瀏陽。看到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一雙雙無奈的眼睛,他受到極大震撼:革了這么多年的命,為何還沒有把落後的帽子摘掉?

幾個不眠之夜後,傅軍決定棄官從商。“中國不缺搞政治的,但非常缺搞經濟的。中國的強盛要靠經濟,經濟的強盛要靠企業。有能力的人不應該只是去指導、管理經濟,而是直接創造財富。”

就這樣,他毅然捨棄已經看得見的官場前途,辭職下海,帶著妻子湊來的1000美元遠走馬來西亞。

傅軍做生意,最看重誠信,即使遇到天災人禍,他寧願自己少賺點或者吃虧,也要讓客戶滿意。因此,他高價買進蓮子再低價賣給簽約的客戶,他多次進入馬來西亞的原始森林,為客戶尋找貨源。

傅軍常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喝酒吃肉的性情中人”,這種豪爽重義的性格,讓他在剛入商海的時候就能獲得朋友的鼎力相助。他在自己熟悉的外貿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

他討厭欺騙,哪怕是應酬喝酒這樣的小事。有時,手下人看老闆喝得太多,想幫他做點手腳,這時傅軍會很生氣:“喝假酒就是對朋友不真誠。我寧願傷身體,也不願傷朋友!”

傅軍總結自己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會做人”。“做人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人可不可交?說話算不算數?別人信不信任你、願不願意跟著你乾?這一切都要靠做人。能考慮對方的利益,講情義、說話算數的人,朋友會越來越多,路也能越走越寬。沒人跟你乾,別人不信任你,你即使有錢也難以把事業做大。”

拿出自己40%的股份激勵高管

傅軍說,由於市場經濟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 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並不是很理想,要尋找財富,要找到利潤增長點,就必須多元化。

多元化不代表盲目參與。當他決定進入一個新行業時,一定會事先把這個行業的優秀人才挖到手,然後組建一個專業團隊。他常說:“所有合作都是與人的合作,選準合作夥伴是最重要的。我們在進入一個行業或者收購一個企業的時候,首先要看有沒有合適的人去做。如果沒有,即使我們很看好這個項目,也有可能放棄。”

最成功的一個例子是發現和挖掘了許君奇。

傅軍傅軍

1994年,27歲的許君奇是湖南醴陵一個鄉鎮陶瓷廠廠長。該廠生產規模不大,正在四處尋找合作夥伴。通過朋友牽線,許君奇認識了傅軍。一席長談以後,雙方都很興奮。“傅軍的思想很前衛,對我的震動很大。”“看好許君奇這個人,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敬業,善於學習。”這是雙方對彼此的評價。 傅軍和許君奇聯手打造了一個“陶瓷奇蹟”。不到10年,華聯瓷業從一家湖南鄉鎮企業一躍成為中國日用陶瓷領軍企業,去年的銷售額達到7億元,正在醞釀海外上市。

傅軍的手下說:“傅老闆用人、識人很有一套。他看人很準,善於用其所長,而且給你充分的發展空間。他一向獎懲分明,懂得激勵,讓手下人拼了命幹活。”

在新華聯,傅軍剛開始的股份是70%,現在只有31%。短短几年間,他拿出自己40%的股份激勵390個高管。“事業要發展,你必須這樣做,因為人力資本遠比貨幣資本更重要。”

為了體現人才的價值,新華聯有一套很強大的激勵機制。傅軍說,集團里肯定有不少千萬富翁,百萬富翁至少有300個。讓員工百萬、千萬起來,這是傅軍很得意的事情。

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傅軍認為重要的一點是,一個人要有胸懷。

“沒有胸懷是做不成大事的。比如說你能不能稀釋股份?你能不能相信職業經理人?你能不能用本事比自己大的人?你願不願意感激那些對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你能不能用高薪水、高待遇去激勵你的團隊?這些問題太具體了,但很考驗一個企業家的胸懷。一個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真誠感激員工為公司所做的貢獻,要讓員工分享公司成功的喜悅。”

從港商手中拿到一塊黃金地皮剛回國的時候,流行於南洋的一句話對傅軍影響深刻:“不搞貿易不活,不搞實業不穩,不搞房地產不發。”他靠做貿易起家,華聯陶瓷、東嶽化工、獵豹汽車為其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如今新華聯地產在京城也頗具口碑。

1990年代,在長沙地產小試牛刀以後,傅軍一直想進入北京地產市場,苦於沒有機會。後來,機會來了。有一個港商1993年在通州買了一大塊地,直到2000年還沒有開發,地上的拆遷項目也沒有完成。港商認為這個地方沒有賺錢的可能,又要到期了,就想轉手。傅軍得到訊息後,趕緊動用多方關係,聯絡上對方,最終得到了這個地塊,一舉開發了京東著名精品樓盤——新華聯家園。人們排隊購買的景象至今還留在售房者的記憶里。

傅軍說他當時的判斷是:這裡到北京CBD商圈不是很遠,輕軌和城市快速線完善後,從這裡到北京城裡非常方便。他心裡很清楚,他拿到的實際上是黃金地段。

傅軍在多元化道路上涉獵甚廣,但他有兩個絕對禁忌:一是不在資本市場上搞二級市場炒作;二是堅持做實業。德隆失敗後,新華聯內部曾開過專題研討會,討論德隆兵敗的原因,結論是:德隆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二級市場炒作,導致了企業資金鍊的斷裂。德隆成了新華聯多元化道路上的警示燈。

李嘉誠是傅軍最欽佩的企業家。“我與李先生有過兩次溝通。我覺得他很有智慧,很大氣。他的戰略眼光真是了不起。你看他做的那些事,都有前瞻而精心的籌劃。他還沒有收購就想到了怎么出售,想到了怎么使它價值最大化。”

傅軍說,如果只是為了積累個人財富,他早就可以收手不幹了。之所以每天照舊樂此不疲工作十幾個小時,這後邊支撐他的更多的是一種事業心和一份責任感。這很吻合新華聯人對老闆的評價:從眼光和企業運營上來看,傅軍是個精明的商人;但從做人、做事的境界來看,傅軍更像是一位胸懷天下的政治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