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應嘉

傅應嘉,字德弼,號鐘山,福建南安人。 世宗命傅應嘉前往討伐,並賜以劍、印,稱敢不從命者斬。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傅應嘉於鳳凰山擒吳平,吳平拜服乞求赦宥。

簡介

傅應嘉,字德弼,號鐘山,福建南安人。嘉靖三年(1524年)生,少年身體魁偉,稍長膂力過人,從本鄉武林先輩學少林棍法。且好讀書,通孫、吳兵法。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武舉第二名,授把總武職。
是時,倭寇猖獗,浙、閩、粵沿海州、縣遭受荼毒,傅應嘉受命,帶兵入粵,協同俞大猷戚繼光抗擊倭寇,轉戰江、浙、閩、粵各省。前後身歷70餘戰。每戰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次,傅應嘉率兵偷襲敵營,至陣前,軍士見敵壘森嚴,眾寡懸殊,畏縮不前。傅應嘉遂令兵眾駐紮營外,自己單騎闖入敵營,來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繼而持短劍戳開大鼓一面,將未戳破之鼓面翻上,人潛坐鼓中,擊鼓雷動,賊營慌亂,自相殘殺,棄營驚遁。營外駐軍,奮起追殺,遂獲全勝。戰況上報,超升建寧行都司,統四衛兵,民謠戲稱:“鼓手升都司”。
海寇吳平糾眾倡亂,與倭寇為犄角,攻擾廣東內地,又造大量戰船,搶掠沿海,橫行海上,竟至僭號、紀元,廣東告急。世宗命傅應嘉前往討伐,並賜以劍、印,稱敢不從命者斬。傅應嘉奉令提師南下潮州、饒平等處。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傅應嘉於鳳凰山擒吳平,吳平拜服乞求赦宥。傅應嘉示之以誠,予以釋放。吳平果然守法,不再叛亂。粵東匪寇相繼被平定。班師回朝後,世宗問:“維彼粵寇,出沒海濱,卿以何計擒之?”傅應嘉答曰:“臣奉聖上神威,竭股肱之力,與吳平舟師角勝負,每風漂浪涌,輒駕巨艦衝波出戰,戰無不克。”世宗慰撫有加,稱之為“蛟龍”。世稱俞大猷、戚繼光、傅應嘉為“俞龍、戚虎、傅蛟龍”,以此讚頌三將的勇猛。 

傅應嘉之死

傅應嘉7次擒拿吳平一事被嫉賢妒功者捏造進讒,誣陷傅應嘉受吳平重賄,傅應嘉因而罷職歸里。
隆慶元年(1567年),穆宗撫恤前朝進言獲罪的已故諸大臣,又召東南抗倭將領譚綸、戚繼光進京。時吳平舊部將曾一本,又在廣東海上起兵為患,朝議欲起用傅應嘉,並委派內臣三學士到錦塘村搜其家,勘定有否受賄縱賊罪證。查無實據後,內臣復命。穆宗下詔,復傅應嘉前職,詔書已到三日,傅應嘉尚未知聞,在家憤懣難譴,鬱鬱寡歡,對親友說:“大丈夫不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今日死於讒諂之手,天也。”憂忿自棄,英年早逝,朝野聞訊,皆扼腕痛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