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談莊子

傅佩榮談莊子

[出版社] 講師簡介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德者,成和之修也。

基本信息

[產品名稱]傅佩榮談莊子
傅佩榮談莊子

[作者] 傅佩榮
[出版日期] 2013-3
[出版社] 東方音像電子出版社
[介質] DVD
[光碟數] 18張
定 價:1280.00元

商品描述

本套光碟為傅佩榮教授在台灣的授課內容原版影像,共18張,根據所授【內篇】內容分為七個部分,體現傅教授學貫中西、嚴謹紮實的大家風範,以幽默輕鬆的講解方式將經典化入人心。配合《傅佩榮譯解莊子》書同步,無論觀看還是收聽均能使觀眾身心受啟,是極佳的國學自學產品。本產品裝幀設計採取精裝卡書式,由蘊含深厚韻味而不厚重的外觀及別致精心的內頁設計組成。
《莊子》是中國讀書人從事知性探險的最高標竿,傅佩榮教授的譯解以王叔珉《莊子校詮》為底本,重點講《莊子》內七篇,並結合外篇中的思想及例子,兼有西方哲學、台灣大陸時事感悟等內容穿插其中。對比儒家、解釋道家,於經典中得出徹悟,古老的東方智慧與現代西方思想的有機結合,創造出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新思維。

講師簡介

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其作品曾獲台灣地區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
傅佩榮教授學養深厚、治學嚴謹,其學術著作融貫古今中西、深入淺出。
周國平先生對其有這樣的評價:“他是一個證人,學生看見他便相信了哲學絕非一種枯燥的東西”。
傅佩榮教授潛心研究傳統經典,撇開成見與定論,求真務實,追本溯源,多有建樹。站在中西文化制高點上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他認定這一生只做四件事:教學、研究、寫作、演講,而也正是這四件事做到了當代學者的最缺少的“澤被天下”。傅教授為愛智下的定義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尋一切事物的真相。

主講內容

逍遙遊:
頂住譏笑與磨難,身心經過不斷修煉,順應天地、把握規律,方能夠像大鵬一樣扶搖直上,進入逍遙的境界。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齊物論:
面對複雜的社會、巨大的壓力,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換個角度理解萬物平等,從而達到真正的真誠。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炎詹詹。】
養生主:
現實世界與我們想像的永遠不同,要想在其中遊刃有餘,就要依照自然地條理和原本的結構,懂得分辨、對症下藥。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人間世:
經濟指數再高,幸福感未必多,每個人都希望變成有用,越有用就越勞累,要縱橫人間,必備智慧與覺悟。
【若能入游其樊籠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
德充符:
真正能回答問題的就是提問題的人自己,若能保存成為自己的那個內在力量,內心也就無所畏懼了。
【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大宗師:
把要藏的東西藏於天下,它就無從遺失;妥善安排人生的人, 會得到別人效仿,對於道的學習也應如此。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應帝王:
在人間行走,該怎樣發揮抱負呢?所謂無為而治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找準方向後的順應,有了成就也不自滿。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