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中午

1972年10月,分配到北京市政協學習組工作。 1973年調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工作。 1986年2月退休,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傅中午,曾用名傅亮,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1919年3月31日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高中畢業後,於1936年春赴日本讀書,1942年在日本國立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生物系畢業。回國後,從1942年至1947年在齊齊哈爾市龍江女中及齊齊哈爾市女子中學任生物教員及教務主任。
1947年辭去教員職務,來北京準備進入靜生生物研究所,從事淡水生物研究工作,因無適當人介紹,未能如願。只好在姻兄孔佩如處暫住,等待就業。1948年至1949年6月與人合資,在台灣台北市開設益中貿易行,經營南北土產貿易,因生意蕭條虧本,於1949年6月結束,仍回北京在家賦閒。
1950年10月,參加天津東懋土產貿易行,任副理。1952年該行重新改組時,辭職回北京,開始學習俄文,並從事日、俄文翻譯,為中國青年出版社、時代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及上海新知識出版社等翻譯稿件,以稿費維持生活。
1956年,改入北京編譯社,初任農業、生物組副組長,負責組稿、校稿工作,後負責日、俄文譯稿的審校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受審查,錯定為“資本家”,下放勞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以糾正。1972年10月,分配到北京市政協學習組工作。1973年調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工作。1986年2月退休,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傅中午懂日文,通俄語,從事翻譯工作三十餘年,譯、校、審作品四十餘種,約300萬字,已出版的有:蘇聯科學院《世界通史》2-6卷,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增訂第三版(以上為與人合譯),獨譯者有《蘇聯繼承法》、《物理實驗和儀器自製》、《向有用礦物進軍》、《鑽機使用法》等十餘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