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藝術

偽藝術

2011年7月,北京市文聯主辦“讓文藝回歸心靈:2011·北京文藝座談會”,來自北京以及京外各藝術門類的專家近百人暢所欲言,對目前文藝界的種種“怪現狀”進行了抨擊,並提出了改進意見。有專家批判趙本山的作品是“偽藝術”。

什麼是偽藝術

偽藝術,抽象理解為是打著藝術的旗號而公然踐踏甚至企圖顛覆藝術的行為,具體理解為是為了名利為了虛榮或者為了其他東西而藝術的假藝術,帶有明顯的商業利益。

偽藝術現象

偽藝術(如果界定得再精確點,就稱作偽現代藝術)總是披著華麗的外衣,打著前衛、創新、反傳統等旗號,標榜某某主義,驚世駭俗,語不驚人誓不休,力圖最大限度地輻射他們的觀念影響。同時,還常以非主流、另類話本的面目出場,以疏離主流文化的驕矜,爭取人們的同情與支持。
而在展示過程中,它使一般觀眾的藝術經驗趨於顛覆,藝術判斷趨於休克,藝術享受常常變成一次難以迴避的精神折磨。
當下中國出現的偽現代藝術現象,不是孤立的,早在20年代的歐洲已經有藝術家玩過。
當杜尚將一件小便器搬進展廳並命名為《泉》後,當他在純靜端莊的蒙娜麗莎臉上添上兩撇鬍子後,可以說有不下百名藝術家步他的後塵,但一個個都被歷史戴上了“偽”字帽子。直至今天,這種藝術遊戲還有人在玩,而且更邪乎。
比如英國藝術界剛將透納獎授予出了名的“壞女孩藝術家”艾敏,得獎作品是一張她睡過的床,床沒有整理,上面有人的體液,劃破的枕頭、用過的保險套、帶著經血的短褲、衛生棉、酒瓶、空煙盒、破拖鞋等,怎么髒她就怎么來。據藝術家本人說,這張床讓她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恐懼、寂寞、死亡、無能為力等。展覽期間,還有兩位中國藝術家赤著膊,上身塗著中英文的辭彙,什麼瘋狂主義、思想等,跳到床上大打出手,結果被警察帶走了。據他們兩位說這樣做是為了把這張床更往前推進一步。透納是19世紀英國水彩畫家,他的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對當時及法國的印象派繪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以透納命名的藝術獎一直與繪畫無緣,並每年要弄出令人困惑的新花樣,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曾在十年前就親身體驗過行為藝術的上海美術評論家吳亮說起偽現代藝術,既顯得激動又出語謹慎。他認為今天現代藝術呈現多元化發展,非藝術因素闖入藝術領域,比如商業操作、流行時尚,加上有些人的愚昧無知還自以為是,使得判斷尺度變形,魚目混珠在所難免。而要指認某件作品是偽藝術比較困難,因為藝術創作是個人化的,可以按個人的趣味進行,那么欣賞者也可以按個人的經驗判斷。問題是有些作品不成熟,放在小圈子裡給同行看看無礙大事,一旦進入公共領域,就要對觀眾負責。其次是某些人的作品被過高地估價,吹得神乎其神,這裡就有商業炒作的嫌疑,特別是形成一種霸權話語、一種生活方式的神話後,就可能成為“精神邪教”。這種情況在海外也存在,每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就是亂鬨鬨的,去年打什麼牌,今年打什麼牌,都在變,沒有一個穩定的判斷標準,還常受政治、民族因素左右。他們的評論家們也爭論,結果都不了了之。

偽藝術起源

偽藝術不是藝術。 是對傳統人文價值觀的顛覆,由文化斷層所導致的文化荒漠,是偽藝術得以泛濫成災的土壤。 偽藝術的泛濫前提是公眾不再喜歡對藝術抱有欣賞的興趣,然後任憑偽藝術去刺激人們的眼球。
偽藝術的興起是炒作時代的特殊產物,是唯金主義時代的必然結果。 偽藝術,根植於人人都可以從事“藝術創作”的現代,只要是個人,就能成為“藝術家”。
藝術的貶值和藝術家的濫觴,成為偽藝術大行其道的推動力。
偽藝術“家”們已經喊出了口號:“將偽藝術進行到底”。
然而偽藝術“家”根本不懂藝術,但是他們很喜歡在公眾面前裝出一副很懂藝術的樣子,他們無法拿出真正的藝術作品,所以他們只能想盡辦法去解說他們的偽藝術“作品”。 在困惑的觀眾面前唾液橫飛地去做出種種令人難以信服的解說,是偽藝術之最直接的證明。
偽藝術,是打著藝術的旗號而公然踐踏甚至企圖顛覆藝術的卑劣行徑,偽藝術之所以泛濫成災,一個原因是江郎才盡後的炒作,另一個原因是炒作之後的利益誘惑——前者為出名不擇手段,後者為鈔票而踐踏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