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儲蓄債券

偽滿儲蓄債券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當局所發行的旨在搜刮人民資金的債券。1987年在長春市徵集。

藏品介紹

(圖)偽滿儲蓄債券偽滿儲蓄債券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當局所發行的旨在搜刮人民資金的債券。1987年在長春市徵集。道林紙印刷,長25厘米,寬14厘米,四邊印有淺綠色對稱之紋飾,四角分別印有一個“9”字。債券內文字從右至左排列,右側印有3行豎排文字:第九回第O九參貳六參號丁組。左側亦印有3行豎排文字:康德八年十二月滿洲興業銀行總裁嵩岡信,其下印有“總裁之印”紅色印模。債券的正中上方由右至左橫排3行文字:第九回有獎滿洲儲蓄債券拾元。正中下方由右至左用中日文對照分別印有豎排4行文字:此項債券出售價格是為七圓五角而償還時支付拾元正。在這幾行文字之上印有十分醒目的紅色號碼“093263”。此即債券的對獎號。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統治者對東北人民進行了瘋狂的經濟搜刮以為其侵略戰爭服務,1939年6月開始的“國民儲蓄運動”即是日本帝國主義進行全面經濟控制和掠奪的一個重要步驟。為了確保這個運動收到實效,達到積聚資金之目的,還規定了花樣繁多的儲蓄形式,有個人存款、工商企業存款、郵政儲金、義務儲金、國債儲金、債券等等。偽滿政府還專門頒布了開展儲蓄運動的法令,以此來強迫、操縱、控制東北人民參加“國民儲蓄運動”。

由“滿洲興業銀行”發行的這張“第九回有獎儲蓄債券”即為開展“國民儲蓄運動”的一個形式,但在1941年12月發行,又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含義。

日偽政權建立後,為了加強對金融業的統制,使之更直接地服務於殖民統治的需要,於1936年12月3日,傀儡皇帝溥儀公布了敕令第172號新設偽滿洲興業銀行。該行是由偽滿在朝鮮銀行支行、營業所、滿洲銀行正隆銀行的總支行合併而成,並於1937年1月1日開始正式營業。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偽滿政權秉承其主子日本之意,以溥儀的名義發布所謂“時局詔書”,要求偽滿“舉國人而盡奉公之誠,舉國力而援盟邦之戰。”為了達到偽滿成為日本進行太平洋戰爭基地的目的,偽滿洲國的一切措施都集中到戰時緊急物質的生產和對日擴大支援上,戰時經濟所需資金成倍增長。偽滿政府為了進一步搜刮民財,支援日本的侵略戰爭,除了擴大的公債的發行,增加稅金外,又於同年12年10日,開始了“歲末之國民儲蓄實踐旬”活動,把所謂的國民儲蓄運動推向進一步發展階段。偽興業銀行在偽經濟部的委託下,“為達成全國民實踐儲蓄報國運動,而實行有獎儲蓄”發行了“第九回有獎滿洲儲蓄債券。”當然,廣大東北人民被強迫購買的儲蓄債券的本金是不可能得以兌現的。這張債券就是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人民進行瘋狂經濟搜刮的一個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