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水孔

偷水孔

在長江三峽的瞿塘峽西口的北岸峭壁上,有人工鑿的並排而列石孔,人們叫它“偷水孔”。

簡介

長江三峽瞿塘峽西口的北岸峭壁上,有人工鑿的並排而列石孔,人們叫它偷水孔”。

歷史

據說是張獻忠帶兵士所鑿:明崇禎年間,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聯合十三家義軍,打擊明朝統治者。他率兵領將,輾轉川東一帶,得知“夔門天下雄”,地勢險要,峽口摩天如門,是川鄂的咽喉。於是,他攻下白帝城,據山紮寨,領眾守關。
崇禎皇帝得知訊息,驚恐萬端,認為張獻忠控制了夔門,將會切斷川鄂的聯繫。於是,他調兵遣將,封鎖江面,斷絕山上水源,想困死義軍。
由於久晴天旱,山上幾眼細泉,斷流乾涸,義軍人眾,吃水困難。張獻忠便於江邊觀察地形,只見腳下陡壁百餘丈,無法下去。在江邊峭壁上鑿孔,插樁為梯,每天深夜,派人下江邊提水上山。但仍不能解決問題。
一天深夜,張獻忠親臨江邊提水,偵察情況,定計退敵。他忽然發現桶里舀進了一條小魚,便靈機一動,等到天剛亮時,將小魚從山上丟下江邊。守在峽里的官兵,看見了活蹦亂跳的魚,大吃一驚,認為斷絕不了義軍的水源,就退卻了。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