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換論題

基本信息

偷換論題
tōu huàn lùn tí

中文解釋

通常指在證明過程中把需要證明的判斷偷換為另一個判斷。例如,本應證明“美術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卻去證明“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反駁中把需要反駁的判斷偷換為另一個判斷,也是偷換論題。詭辯者或者為了掩飾理屈,或是為了迴避尖銳的矛盾,或是企圖混水摸魚,故意偷換辯題的含義,將所要論辯的辯題悄悄地偷換成另一個辯題,這就是偷換辯題式詭辯。

英文解釋

1.clandestine change of argumentative issue

運用案例

明代有位姓靳的內閣大學士,他的父親不大出名,他的兒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孫子卻考中了進士。這位內閣大學士經常責罵他的兒子,罵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東西。後來,這個不肖子實在忍受不了責罵,就和內閣大學士頂了起來: “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我有什麼不成材的呢?” 這位內閣大學士聽了後,放聲大笑,就不再責備兒子了。在當時情況下,這個不肖子所要論辯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問題,但是卻故意將這一辯題偷換成你的兒子和我的兒子相比怎么樣,你的父親和我的父親相比怎么樣,這恰好將原來所要論辯的辯題迴避了,這就是偷換論題式詭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