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黨員: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做最好的黨員: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這是一本以焦裕祿事跡加專家點評的方式來講述焦裕祿精神的書籍,作者是焦裕祿幹部學院,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部可感可知的焦裕祿精神讀本。真實事跡+權威解讀+圖文並茂,立體化展現焦裕祿精神。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廖海敏,1964年生,正陽人,焦裕祿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開封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長期從事焦裕祿事跡與精神研究。2013年6月,在焦裕祿幹部學院任職後,參與了學院系列課程的開發與相關教材的編寫。

正文目錄

第一章入黨為公積極投身解放事業
三封入黨申書
不念自身安危主動殿後
光腳做嚮導助力解放偉業
巧唱空城計保衛土改成果
主動請纓隨軍南下
第二章革命為民身先士卒衛成果
與敵人機智周旋不妥協
率領民眾支援淮海戰役
勇斗土匪大快人心
放長線釣大魚
智擒惡霸黃老三
第三章精通業務忠於職守
宣傳革命思想積極參演《血淚仇》
虛心學習成為優秀員工

正文試讀

前言
寫在前面的話:向焦裕祿同志學習!
 蘭考是個平凡的地方,1000多平方公里的版圖和豫東平原其他地方並無二致;但蘭考也是一個不平凡的地方,從這裡走出了全黨的楷模、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焦裕祿。蘭考是個不幸的地方,地處九曲黃河的最後一灣,在黃河大決堤時經常沒入滾滾黃河水中,自古以來飽受大自然的無情蹂躪,人們生活動盪不安;然而,蘭考又是個幸運的地方,因為黨的好乾部、百姓的貼心人——焦裕祿來到了這裡,帶領民眾,以戰天鬥地的精神治理“三害”,讓民眾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焦裕祿”這三個字已經永遠鐫刻在蘭考這塊土地上。
 蘭考百姓之於焦裕祿,就像航船之於舵手。蘭考百姓之所以至今仍念念不忘焦裕祿,是因為焦裕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履了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裡裝著全體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宗旨。
 蘭考大地上處處流傳著焦書記的感人事跡,我們在焦裕祿的身上發現了一種“共產黨員應該在民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民眾的面前;在民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民眾、幫助民眾”的赤子情懷,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的精神。
 毛主席說,榜樣就是力量!焦裕祿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的論斷:“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在中華民族騰飛之際,習主席說,幹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每箇中國老百姓的心裡不僅有桿秤,還有盞燈!我們擁有越多的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我們前進的路就會愈加光明,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愈加生機勃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就會愈加寬廣宏闊,富強、民主、文明、幸福的偉大中國夢就會早日實現!
 “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道德情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的焦裕祿精神,其實質就是始終與民眾心連心、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繫的宗旨意識。“只要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要我們還是共產黨,焦裕祿精神就要傳遞下去。”
 2014年5月14日,蘭考即將迎來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紀念日。焦書記雖然離開我們五十個春秋了,但人們對焦裕祿的懷念之情卻愈加強烈,尤其是他“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時刻感動和激勵著億萬中華兒女。
 在全國第二批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各地嚴格遵照總書記的指示落實“八項規定”之際,讓我們再次溫習一下焦裕祿書記的“幹部十不準”原則,使幹部作風建設的廉政警鐘時刻長鳴:
 1.不準用國家和集體的糧食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2.不準參加封建活動。
 3.不準賭博。
 4.不準揮霍浪費糧食,用糧食做酒做糖。
 5.不準用集體的糧食或向社員攤派糧款演戲、演電影。誰看電影看戲誰拿錢,誰吃飯誰拿錢。
 6.業餘劇團只能在家鄉、本隊演出,不準借春節演出為名,大買服裝、道具,鋪張浪費。
 7.各機關、學校、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都要以身作則,勤儉過年,一律不準請客送禮;不準拿國家物資到生產隊換取農、副產品;不準用公款組織晚會;不準送戲票;禮堂10排以前的戲票不能光賣機關幹部,要按先後順序賣票;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要特殊照顧。
 8.不準利用職權到生產隊或其他部門索取物資。
 9.積極搞好集體的副業生產,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準棄農經商,不準投機倒把。
 10.不準借春節之機,大辦喜事,祝壽吃宴,大放鞭炮,揮霍浪費。

封面圖

《做最好的黨員》《做最好的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