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師

偏師

偏師,漢語詞語,讀音是piān shī,舊時指在主力軍翼側協助作戰的部隊。

解釋

1、指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

2、低級軍官名。

出處

1、

《左傳·宣公十二年》:“韓獻子謂桓子曰:‘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

宋 陸游《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吊伐之兵,本不在眾,偏師出境,百城自下。”

《明史·太祖紀》:“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順流半日可達。”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秦雖去不遠,臣請率偏師追擊之。軍有歸心,必無鬥志,可一戰而勝也。”

毛澤東《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

2、

清末濮振聲在浙江建德一帶組織反清獨立軍,其基層編制以五人為伍,有伍長,五伍為偏,有偏師。參閱 陶成章 《浙案紀略·濮振聲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