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虎刺

灌木,高約3米;有長而堅銳的刺,刺單條或頂端分叉;枝條被柔毛。葉革質,卵圓形至橢圓形,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背中脈凸起,側脈扁平。花3~7朵組成聚傘花序;花小,白色;萼片披針形,內面無腺體,外面被柔毛;花冠高腳碟狀,冠片向右覆蓋,無緣毛,內面被柔毛;雄蕊著生於冠筒的上部;柱頭長圓形,頂端2裂,被毛。漿果圓球狀或橢圓狀,成熟時紫黑色,內有2個盾形而具有皺紋的種子;種子長約5毫米。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基本信息

介紹

所屬卷:Carissa Linn.
所屬科:Apocynaceae
中文名:假虎刺
其它中文名:刺郎果(雲南
文獻來源:Carissa spinarum Linn.(1771);Tsiang(1936);圖鑑(1974)*;Tsiang et P.T.Li(1977)*。

描述欄位

灌木,高約3米,有時可達5米;有長而堅銳的刺,刺單條或頂端分叉;枝條被柔毛。葉革質,卵圓形至橢圓形,長2—5.5厘米,寬1.2—2.5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背中脈凸起,側脈扁平;葉柄長2—3毫米。花3—7朵組成聚傘花序;花小,白色,長1.5厘米;萼片披針形,長2.5毫米,寬1毫米,內面無腺體,外面被柔毛;花冠高腳碟狀,冠片向右覆蓋,長7毫米,寬1.5毫米,無緣毛,冠筒長1厘米,內面被柔毛;雄蕊著生於冠筒的上部;柱頭長圓形,頂端2裂,被毛。漿果圓球狀或橢圓狀,長5—8毫米,直徑4—6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內有2個盾形而具有皺紋的種子;種子長約5毫米。花期3—5月,果期10—12月。
分布及生境:分布於峨山、建水、開遠、蒙自、元江等地;生於山地灌木叢中。貴州、四川也產。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