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文明還是法制文明1

"內容介紹《倫理文明

內容介紹

《倫理文明,還是法治文明?》分為:狹義法理學、廣義法理學、幾個案例的法理學分析三編。包括社會主義法治和平民意識、論裁判公正、基層民主和我國地方人大建設等內容。

作者介紹

華東政法大學政黨理論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常務委員,民進上海松江區委副主委,華東政法大學民進支委主任,上海市普陀區政協委員。
專業為法理學和檢察學,專著三本,合著二本:《倫理文明還是法治文明》、《憲法學》、《法理學》 等;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130餘篇屬於CSSCI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50餘篇,代表作:《腐敗不可避免論的實質是腐敗合理》、《論中國憲法控制權力的內涵》、《論中國檢察權的控權本質》等。十多篇論文獲獎,其中,《倫理文明,還是法治文明》,1996年獲國際徵文二等獎。《論中國檢察權的控權本質》,2004年獲全國檢察年會論文一等獎,並獲得和完成國家和省部課題10多項。

作品目錄

法理學應當貢獻些什麼?(代序)1
第一篇 狹義法理學
原始社會和原始法辨3
試析馬克思恩格斯對法的本質的理解22
倫理文明還是法治文明——談法制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38
科普和法普57
社會主義法治和平民意識76
官本位在中國的法律基礎95
法律尊嚴的成本110
從中國法律傳統看傳統和現代化之爭123
近代以後中日法制進程的比較及啟示138
制約中國法理學發展的若干因素分析153
新世紀的中國面臨法觀念的突破163
第二篇 廣義法理學
論裁判公正177
硬裁判制度和我國法制建設198
“腐敗不可避免”論的實質是“腐敗合理”214
中國反腐敗的道德化傾向225
論《國家賠償法》的反腐敗功能237
《國家賠償法》應引人精神賠償原則253
再談我國《國家賠償法》的精神賠償原則——答張海斌先生257
社會主義法治和第二國家控制力260
司法獨立,放權還是收權?271
盧梭,是不該誤解的280
基層民主和我國地方人大建設290
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民主建設304
第三篇 幾個案例的法理學分析
被審判的科學尊嚴327
管轄權和司法公正335
侵權賠償和人格尊嚴345
法、制度和人道主義353
後記 3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