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祥保

倪祥保

倪祥保,1953年4月出生,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姓名 倪祥保
性別
出生年月 1953年4月
職稱 教授
學位 文學學士
畢業院校 江蘇師範學院
聯繫電話 67507852
個人簡介
1982年1月大學畢業留學工作至今
1993年晉升副教授
2000年增列為傳播學碩士生導師
2001年晉升教授
2006年增列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影視藝術等
榮譽及獲獎情況
榮譽
2006年5月《蘆盪隨想》獲全國“春來沙家浜”散文大獎賽三等獎
2006年6月獲全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社科院影視藝術研究所、文匯報聯合主辦)“百年經典銀幕形象徵文”三等獎(《感受生命本身》——評費穆先生《小城之春》中周玉紋的扮演者韋偉)
科研
1999年獲蘇州大學“陸氏科研獎”(《影視藝術鑑賞基礎》等)
2001年獲“江蘇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美育概論》)
2004年6月獲“蘇州市優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影視藝術概論》)
2004年6月獲蘇州市五個一工程獎(《紀錄片創作新論》)
2004年10月《影響記錄的泛化與紀錄片的“終結”》獲中國高等影視教育委員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教學
2002年7月獲蘇州大學“利蘇獎教金”
近幾年承擔的科研項目
蘇州市軟科學項目《崑曲的影像保護》
省社科十五規劃基金項目《紀錄片專題片比較發展研究》
近幾年的科研成果
論文
《略論王安石的佛詩》,2000年第5期《文學遺產》
《電視劇的藝術性與商業價值》,2000年第9期《中國電視》
《“三句體”溯源》,2000年第6期《江海學刊》
《紀錄片創作新論》,2002年第8期《中國電視》
《中西文化比較與理解現代科學》,2003年第1期《蘇州大學學報》
《紀錄片真實及其象限閾》,2003年第4期《中國電視》
《電視劇藝術與園林藝術比較研究二題》,2004年第1期《中國電視》
《影像記錄的泛化與紀錄片的“終結”》,2004年,《現代傳播》第1期
《電視片〈蘇州水〉生態意識發微》,2004年,《中國電視》第10期
《為廣播影視學立名》,2004年《蘇州大學學報》第3期
《論中國人原初美意識的起源》,2005年第2期《文藝研究》
《電影的歷史與未來》,2005年4月20日《文匯報》
《論民族電影的國際化》,2005年第2期《電影藝術》
《電影敘事美學分析》,2005年第2期《蘇州大學學報》
《論新時期電視紀錄片的美學進展》,2005年第6期《中國電視》
《論書脊厚薄與學術進步、科學出版觀》,2005年8月《中國出版》
《人民性的彰顯和延續》,2005年第9期《中國電視》
《應該努力為紀錄片定義》,2006年第4期《蘇州大學學報》。被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報刊複印資料J8《影視藝術》2006年第11期全文複印轉載。
《哲思與文心的具象》,2006年5月19日《光明日報?文藝版》
《紀錄片與“真實再現”及其他》,2006年第7期《中國電視》
《蘇州歷史文化藝術的生態學研究》,《中國美學研究》第一緝,三聯出版社,2006年5月
《古琴與琴鄉的意象之美》,2006年第11期《中國電視》
《紀錄片與新聞片的邊界及其漂移》2007年第3期《中國電視》
《試論中國卡通片的崛起之路》2006年第5期《中國電視》
《古典現代,美美與共》2006年第7期《中國電視》
《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紀錄片?》,2007年第4期《蘇州大學學報》
《韓國電影:金色麥穗的撿拾者》,2007年第6期《電影藝術》(電子版)
《蘇州園林:中隱思想的物質承載》,2008年第2期《藍天園林》
《中國三維動畫:難以承受的色彩之重》,2008年第1期《中國電視》
《朱開山性格的中國特色及其演繹》,2008年第4 期《中國電視》
《她就像生活中的藝術與宗教》,2008年第8 期《中國電視》
《記錄下難以回去的故園》,2008年第4期《蘇州雜誌》
《解讀遺產的價值》,2008年9月《人民日報?文藝評論版》
《以節日的名義詩歌》,2008年第11期《中國電視》
《滄浪亭的命名與特色》,2008年第6期《蘇州雜誌》
專著
《影視藝術概論》,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作者
《大學生與現代社會》,高教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三作者
《當代影視學》,三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作者
《廣播影視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作者
國際交流與合作(海外進修訪學經歷)
2004年6月2日至4日參加由上海大學、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等主辦的“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的國際研討會並作書面論文《論民族電影的國際化》和大會同一內容交流發言。
2006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大學參加《歷史與前瞻:連線中國與好萊塢的影像之路》學術研討會,並作《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專題發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