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朱志榮 主編
出 版 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7-3-1
版 次:1
頁 數:359
字 數:560000
印刷時間:2007-3-1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4262509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文在對馬克思實踐觀的重新解讀、對國內實踐派美學重新審視以及對海德格爾存在論美學借鑑的基礎上,指出傳統的認識論即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限制了當代中國美學的創新和發展,認為把實踐範疇局限於物質生產勞動是狹隘的,實踐活動還包括道德、政治、經濟等活動,以及人的審美活動和藝術活動;認為馬克思的實踐觀與存在論的“人生在世”有著契合點,從而提出實踐存在論美學觀,這也反映了當今中國美學的發展現實,即認為實踐是我們人存在的基本方式;認為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實踐;美是在審美活動中現實地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審美是一種高級的人生境界。

圖書目錄

【實踐美學】
情本體在今日(李澤厚)
實踐本體論的關係性與美和審美(張玉能)
審美活動與政治訴求——中西馬克思主義者對《巴黎手稿》的演繹(閻國忠
主體間性:從信仰主義到審美主義(楊春時)
現代性視野中的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張海濤)
實踐存在論美學:實踐美學的發展與困境——評朱立元《簡論實踐存在論美學》(林朝霞
實踐存在論美學:實踐美學的反思與突破——與林朝霞同志商榷(劉 陽)
新實踐美學與日常生活批判——從實踐內涵的拓展看新實踐美學的現實性(陳全黎
論實踐美學延伸生態的學理基礎(季芳)
【中國美學】
欲催老樹出新枝——中國古典文藝學仍有可為(胡經之)
莊子美學思想發微(王明居
“琳琅珠玉”——《世說新語》的形體之美(徐碧輝郭 麗)
胡寅《題酒邊詞》義考(祁志祥)
重談中國美學意境之誕生(劉成紀
中國傳統意境理論的生成(莫先武)
論情物關係與文學意象的生成(杜瑞華)
“清靜”說及其構成態勢與文化根源(李天道)
禪悟與空靈之境(王柯平
先秦社會轉型時期的審美時間體悟(亓元)
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當代價值(朱志榮)
宗白華美學與中國哲學精神(張澤鴻吳家榮
仰山鑄銅,煮海為鹽——皮朝綱先生的中國古典美學研究(王宗峰)
汪裕雄的審美意象研究(周禮朱志榮)
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評“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爭論(姚鶴鳴)
【藝術美學】
作家的根在哪裡?——從《如焉》的討論談起(鄧曉芒)
靈感三題議(夏之放
藝術活動的審美價值(宋生貴
中國舞蹈動律形態與太極意象(緣一荷)
論朱光潛的書法美學思想(毛萬寶)
論崑劇舞台美術的審美特徵(管騎)
藝海步步生蓮花——淺論佛教藝術影響下的蓮花及其紋飾(李晶晶)
從墓葬繪畫看漢代構築的神仙世界(紀競)
唐代壁畫中的胡風(李琰)
悲劇審美心理研究的空白原由(彭彥琴張莉莉)
中西園林美學的本源性差異(曹林娣
論中國古代小說與園林藝術交融互滲的歷程(張婕)
論“生態美學”的缺陷及東方美學的生態觀(李文斌)
【西方美學】
藝術:事件([斯]阿萊斯·艾爾雅維茨陶國山譯)
用心靈去體驗神秘——柏拉圖的審美經驗觀(張寶貴)
論海德格爾的美學概念(王昌樹)
薩特的閱讀理論(鮑俊曉)
對德希達“解構”的解讀(伏愛華岳介先
對文學經典消解說的幾點思考(程鎮海)
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回顧與反思(孫士聰)
《文學的藝術品》(選譯)([波蘭]羅曼·英伽登張旭曙譯)
解析藝術的終結([美]約恩·K·布萊曼 王春辰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