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捻子

倒捻子

倒捻子,屬桃金孃目,桃金孃科,拉丁名為Rhodomyrtus tomentosa。產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湖南最南部。分布於中南半島、菲律賓、日本、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

基本信息

dǎo niǎn zǐ
倒捻子
常綠小喬木可用以染色。亦寫作"倒捻子"。
捻子,又名倒捻子、倒黏子、都捻子,也叫山捻、崗捻等,學名則叫桃金孃,屬桃金孃科,常綠灌木,夏開淡紅色花,漿果大如櫻桃,熟時暗紫色,產於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等地。其得名之由,蓋因其“子如軟柿,頭上有四葉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謂之倒捻子”。又因其子狀如乳頭,海南別名叫“山乳”(“乳”讀若“尼”)。對其莖葉花果的描述,還是古書中來得生動。唐劉恂《嶺表錄異》:“倒捻子,窠叢不大,葉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其子外紫內赤,無核,食之甜軟,甚暖腹,兼益肌肉。”宋蘇軾《海漆錄》卷五云:“吾謫居海南,以五月出陸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朴藪叢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則已結子如馬乳,爛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細核,並嚼之,瑟瑟有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