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訪譚

倉頡訪譚

《倉頡訪譚》文學作品,作者譚傑氏,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2012年譚傑氏所著心靈哲學對話錄《倉頡訪譚·17卷》(和諧本)

譚傑氏(著)

316千字

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

ISBN978-988-19593-0-0/W·935 

201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7.5元

著名歌手、演員“輕舞飛揚馬千珊傾情作序——

無意中撿拾的17個字,無意中被作者看到了,無意中寫下的音符,無意中被作者聽到了,於是,有了作者的這個故事。

嚴格的來說,17是關於愛的故事,和天使有關,但是,作者的這些文字已經和我無關了。它更像是一個愛的偏方,至於能不能藥到病除,還是要具體看你的病在哪裡?

總之,謎面永遠好看過謎底,既然選擇來地球,就好好的感受遊玩吧,在感受之餘不要忘了我們來之前的誓言,不要忘了我們曾經熟悉的宇宙法則,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愛”,真的可以穿透世間萬象!

當然,如果想繼續在重複的遊戲裡玩,就可以不用看這本書了。

升級後再見吧!童鞋們~

作者自序:就這樣自嘲——

這是一本奢侈的書。假如你很快樂,或只有一點點不快樂,那么你不必翻閱本書,本書是寫給那些不慎偏離普通、想回回不來了的病人看的。

這是一本危險的書,任何真正的書都是危險的,不危險的書根本不配叫書,那不過是課本。

這是一本很容易被誤當作哲學書的書。霍金在《大設計》里宣布:哲學已死。我為他鼓掌,然而他說錯了,因為哲學從來就是死的,哲學根本就沒活過,一個死的東西幾千年來沒能爭出任何名堂很正常,繼續爭下去也是一樣,除非它真的活過來,然而一旦哲學活過來,它就不再是哲學。

有一則阿凡提的故事是這樣講的:一個皇上問阿凡提,在道德和金錢美女兩個裡面,你將選擇哪一個?阿凡提回答說,當然選金錢美女了。皇上於是嘲笑阿凡提,人人都說你阿凡提是個智者,然而在朕看來你仍不過是個庸俗之輩,若換成朕,朕一定選擇道德。然後阿凡提擺擺手說,人總愛選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哲學,本是西來辭彙,意譯為愛智慧。若哲學家承認邏輯,則等於承認自己沒智慧,於是哲學史就等於是一幫沒智慧的傢伙們的胡思亂想彙編;相反,若哲學家不承認邏輯,那么他等於自己已經宣布自己根本不是一個哲學家,既然不是,就請閉嘴。

我本人並非一個科班出身的職業哲學家。現在大學裡的職業哲學家們似乎已經忘記嚴肅哲學的寫作傳統了——柏拉圖、伽利略、包括孔夫子們的嚴肅哲學,操的可都是相聲語言——對話體,拿今天話講就是聊天記錄,愣比的是誰先侃暈誰誰贏誰服誰。不好意思,我這本書正是敲圍脖上的不打草稿的相聲,謙虛一點來說,擱相聲算沒流算裝孫子,擱哲學也沒流卻敢當祖爺爺,惟它是思想的掃帚星哲學的掘墓人——不犯法我就再多吹兩句,反正作者吹的又不我吹的,吹完了這個序寫完了作者是誰我也就假裝不認識了。

17卷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沿襲了我在過去幾本著作中一貫稟有的後波普爾式的證偽氣質與情懷,只不過這回火力更內向、更集中、更透徹、更凌厲、更要害、更不講情面,所有武器甚而戰術戰略一概直接取自敵營,故,此系無藥之藥。假如你果真不幸是病人,哪怕病入膏肓但還不至於喪心病狂的話,我建議你不妨先讀、或唯讀副卷《覺悟底糟粕》(包括《愛》卷之前的文字),算正常範疇的最後一劑猛藥,亦是17卷之預科,可通俗解之途。誠如所副標題的,作為17出世之先驗,其乃是我2011年上半年覺悟的糟粕,使用“覺悟”這個詞已經有點臭不要臉了,內容全是和一幫虛擬朋友神交以及若干自言自語的片段大雜燴兒。17卷正文動筆之前,它們已然被我拋棄。然而何以還要納入付印示人?無非聞道有先後,多個反面教材多條路么——況也並非那種特典型特被需要的計畫內反面教材。又,《愛》前諸卷,雖不避蛇足,枉立文字,亦能為或普世、或虛妄、或陷空入顯性之中鋒,亦能為絕處逢生之迂迴,亦能為各得其所之底牌。人既然不可能不犯錯誤,甚至連想避免犯錯誤也是徒勞的,故此實在教人儘量早犯錯誤儘量快犯錯誤以便儘早儘快能夠認識,新錯誤無論犯多少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重複地犯舊錯誤。

猶如走鋼絲,只要別掉下來——掉下來也沒關係,摔死者直接揮袖走人云彩你愛帶不帶,或換一夢工廠,重做;沒摔死的還能站起來還能上鋼絲的,回首再看那些危險的失誤動作,無一不是世間最精彩的電影。假如這本書能夠幫助你在平地上找到你自己的那根鋼絲——你自己的道,並且你學會了走它直到你忘記了它——你的腳步和你的道已然完全合一了——那么你的人生將無處不微笑,你的世界亦將無處不微笑!(坦率講,儘管齷齪得有點高級,了無痕,仍是交易,合卷便知。)

嫌我囉嗦,希望我可以更簡潔一點表述我的全部意思,那么很好,送你倆字:玩去!

——普雷狗。同樣也送給讀完這本書還想再讀第二遍的人。

17卷,謬謂天書奇譚,羚羊掛角,不要試圖研究或評價這本書,除非你把這本書看500萬遍,除非你和這本書里的每個字每個標點每個空艙都交朋友,你能看到它們個個都沖你微笑。因為,偏激的人會認為本書偏激,河蟹的人會認為本書河蟹,有病的人會認為本書有病,分裂的人會認為本書很分裂,兇手會認為本書是幫凶,壞人認為本書壞,好人認為本書好(這話能給偽裝成任何嘴臉的、自己知道、要么自己不知道的壞人們全氣樂了全暴露了!)——總之你什麼樣主義的,本書就什麼樣主義的升級放大版,取決你。

更不必在本書中尋找統一的體系,企圖歸納統一的觀點,17卷紀錄而下,皆一時一地之交流,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內中所錄第一人稱的話並不代表就是我的意思,甚至也並不代表就是當時誰的意思,這才對得起糟粕二字。通過糟粕你還能覺悟,那是你牛。然而17卷雖字字不離談覺悟談終極,不免蹈屠龍技之尷尬,特為先打預防針,誰認真讀通全卷,後果自負。要之,兩人以上含兩人,必須絕對嚴禁議論及推銷,凡想這么乾的,皆屬不懷好意,越內行越外道,這兒我就給一刀切了。

倉頡奧義久亡矣,時尚腔調忒寒磣,今我以人之身份,以母語漢字,又活在當代語境,寫作變成一件極其無辜的傷心事,順之者俗,悖之者亦俗,假裝沒聽說過更俗,假裝不是人則一俗到死,我雖惡俗,下筆亦保不齊的夾縫間冒出些假大空之措辭造句,未值一哂,或值一啐,會心看官不嚼情,直接跳行便好。

就世俗意義而言,我知道這本書將會被認定為我平生之最重要著作,無論是跟之前的或跟之後的比。然而“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的,可是馬千珊和她的17支歌曲原本。伯牙藏盡玄機,樵者樂不道破,且謾嘯當和:

真主終須魂還/

投筆究竟啞然/

何期初心將偏偏/

證果恨可圈/

因溯錯綜斷片/

新興比比蔓蜒/

莫猜覆蓋相廝完/

數不鑒最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