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

修禊

修褉(xiū xì),是古代中原民族消災祈福禮儀,指古人三月三日在水邊祓除不祥的風俗,並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認為這樣可以拔除疾病和不祥。歷史上著名的修禊活動有蘭亭修禊和紅橋修禊。修禊,古代漢族民俗。季春時,官吏及百姓都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其中以發生在晉唐會稽郡山陰城(今紹興越城區)的蘭亭修禊和長安曲江修禊最為著名。殷周以來,巫覡的遺風仍有留傳,禊即其一。《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俗。”“上巳蘭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楊花”;“漂泊天隅佳節,追隨花下群賢。只欠山陰修禊帖,卻比蘭亭有管弦。喚起杜陵飢客恨,人在長安曲水邊”。

基本信息

簡介

古代修禊的雕塑反映古代修禊的雕塑

修禊(音細),是中國古代的風俗,又叫“拔楔”、“春楔”,是古代的一種祭祀活動。傳說這種習俗源於上古,在農曆三月上旬巳日,人們到水邊沐浴、采蘭、嬉遊、飲酒等,以求祛除不祥,得到幸福。“拔”就是拔除,“楔”又通“祈禱”的“祈”,合起來就是去掉不祥而祈禱幸福。後文人飲酒賦詩的集會,也稱為修禊。歷史上最為有名的修禊為蘭亭修禊紅橋修禊

歷史

早在公元前的周朝,人們就已經在三月里去水邊祭祀,並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認為這樣可以拔除疾病和不祥。《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拔除釁浴。”鄭玄註:“歲時拔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之美,釁浴謂以香燕草藥沐浴。”事實上,這僅是對“拔楔”活動的記載,但不能說成“拔楔”這種儀式的源頭。

修禊明代文徵明的《蘭亭雅集圖》

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古人之所以在答春三月里出遊拔楔,是因為在這個時節里,萬物復甦,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大自然煥發勃勃生機,也能引起人們偷快和振奮情緒,帶來吉祥的祝福。

拔楔的儀式形成並流行是在漢代 ,時間多在春秋兩季,春天就到水邊洗浴,秋天則爬山登高,以春季拔楔為主。春季拔楔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西漢劉散《西京雜記》 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 ,士女遊戲,就此拔楔登高。”南朝宋人范嘩 《後漢書・禮儀志》也有記載:“三月上巳,官民皆絮於東流水上,曰洗灌拔除去宿垢疚為大絮。”

自三國魏以後,楔日就不再用“上巳日”,而是固定在每年農曆的三月三日了。南朝文學家沈約《宋書・禮志》記載:“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隨著時間的推移,拔楔活動的內容越來越多,人們來到水邊已不僅僅是舉行沐浴拔除的儀式,而是把它當成宴飲遊玩的好時光,更免不了要賦詩行會。達官貴人或文人墨客還在彎曲環繞的小水渠里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面前,誰便賦詩一首。

典故

蘭亭修禊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2位文人學士、社會名流,在浙江山陰的蘭亭作“修禊”之會。各人分坐於曲水之旁,借著宛轉的溪水,以觴盛酒,置於水上。他們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也發表一些議論。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遂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紅橋修禊

紅橋紅橋

自蘭亭修禊後,修禊之風日盛,但真正波及全國範圍、影響了幾代人的修禊活動是在清康乾年間,揚州瘦西湖畔發生的三次“紅橋修禊”,主持者皆為當時的名士,其中開紅橋修禊先河的是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禛(後人亦稱王漁洋),當時的紅橋修禊參與者多達近萬人,規模、影響達到極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三日,年屆不惑的風流才子孔尚任在廣陵期間,又一次發起了“紅橋修禊”。此次參加的名士24人,其中不少還是王士禛的朋友。因為參與者籍屬八省,所以孔尚任稱這次聚會為“八省之會”。後由於紅橋改稱虹橋,紅橋修禊也被稱為虹橋修禊。

修禊文化

修禊淵源

唐宋以來,紹興蘭亭修契屢有舉辦。晉至唐宋,會稽地區農耕發達,剡紙、絲綢、茶葉、越瓷、兵器等手工業技術先進,大批貴族和儒釋道名流從動亂的北方會聚這兒,逐漸發展成可與長安匹敵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成為土族文化薈萃之地、中國山水詩畫發祥地、佛教中國化時期高僧的活動中心、道教高士的修行中心。中晚唐幕府文學興盛,肅、代時期的詩歌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群,一群以長安為中心”,“一群以越州為中心”.蘭亭詩酒宴集在會稽有著悠久的傳統。魏晉以後,北方戰亂,衣冠貴族大量南遷,與越地本土經濟相溶,使得會稽成為中國經濟文化時尚中心。加以東晉文法制度的盛行,組成會稽貴族集團。以王羲之為首的蘭亭修禊,就是這些貴族名流參政集結的最高形式。唐代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詩酒文會傳統在越州(今紹興)得到進一步發揚。開元、天寶年間,越州地區的詩酒文會活動已頗可觀。安史之亂給中原地區帶來極大破壞,越州受戰亂影響甚微,再加上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越州經濟更進一步發展,漸漸成為兩京以外的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大量的官員名流或避亂或仕職或漫遊而聚集於此,在優美的山水之間,追慕蘭亭集會的高雅風尚,頻繁地開展詩酒文會活動。長慶三年,丞相元稹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至大和三年,前後共八年。在越州府,他廣辟文士幕僚,舉辦詩酒文會活動,並與其它官員、士女、道士、歌女等遊樂唱和,長慶二年(822)元稹拜相。長慶三年(823),轉御史大夫、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在越州八年,召為尚書右丞。在越州元稹廣辟文士幕僚,盛辦蘭亭鏡湖修禊。

王勃雲門修禊

王勃在紹興雲門獻之山亭仿蘭亭“曲水流觴”並作《修契序》。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曾在雲門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也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寫道:“觀夫天下四方,以宇宙為城池;人生百年,用林泉為窟宅。雖朝野殊致,出處異途,莫不擁冠蓋於煙霞,披薜蘿于山水。況乎山陰舊地,王逸少之池亭,永興新郊,許玄度之風月。琴台寥落,猶停隱遁之賓;釀渚荒涼,尚遏逢迎之客。仙舟溶,若海上之槎來;羽蓋參差,似遼東之鶴舉。或昂昂騏驥,或泛泛飛鳧,俱安名利之場,各得逍遙之地。而上屬無為之道,下棲玄邈之風。
永淳二年,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於郊原;片片仙雲,遠近生於林薄。雜花爭發,非止桃蹊;群鳥亂飛,有逾鸚谷。王孫春草,處處爭鮮;仲阮芳園,家家並翠。於是攜旨酒,列芳筵,先祓禊於長洲,卻申交於促席。良談吐玉,長江與斜漢爭流;清歌繞樑,白雲將紅塵並落。他鄉易感,增棲愴於茲辰羈客,何情更歡娛於此日,加以今之視昔,已非昔日之歡。後之視今,亦是今時之會?人之情也,能不悲乎?且題姓字,以表襟懷。使夫會稽竹箭,則推我於東南,昆阜琳琅,亦歸予於西北。”
《嘉泰會稽志》卷十載:“南朝宋時,謝康樂與從弟謝惠連人稱大小謝,曾泛舟耶溪,對詩於王子敬山亭。“謝靈運與惠連聯句,刻於(孤潭)樹側””初唐詩人宋之問更開越中唐詩風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率浙東詩人曾在雲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王勃也許意猶未盡,於同年秋再次修鍥於此,此後又有大曆浙東唱和(57詩人)。

語法爭議

關於“修禊”一詞的來源,一般認為出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修禊事也”一句,“修禊”常被誤為即是“祓禊”。山東成武一中王曉維曾著文《被誤解的被誤解的“修禊事也”》認為,“修禊”乃動賓短語,非一名詞,“修”應解釋成“治”,這裡引申為舉行之義,則“修禊事也”應解為“修祓禊之事也”。 此外,也有人認為,“修”字為歐陽修的名字,“修”和“禊”應分開讀,“修禊”為誤讀。

國際詩人虹橋修禊開幕

從2013年開始,虹橋修禊將以每年一屆的固定形式舉行,目的是重塑揚州世界詩城地位。其中,首屆國際詩人瘦西湖虹橋修禊於2013年4月12日(農曆三月初三)期間,在揚州古虹橋修禊景區舉辦,邀請了12名國際國內一線詩人,其中國際詩人6名,分別來自英國、德國、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