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河

修河

修河又名修水,是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也是九江市境內最大河流,全長405公里,流域面積14784平方公里,流經修水、武寧、永修三縣,注入鄱陽湖,屬鄱陽湖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沿岸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取水地。

簡單介紹

(圖)修河修河

修河,又名修水,它好似一條藍色綢帶,左折右鏇,跌跌宕宕,飄逸在贛西北大地上,幹流總長389公里。其源出自湘、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上源有三支,於渣津匯流後始稱修河。東流至修水縣城前,先後納東津、銅鼓二水,水量大增;修水以下過武寧至永修,兩岸陸續有小支流注入,至永修縣城又納潦河,再行30公里於吳城鎮入鄱陽湖。總體觀之,修河流域呈箕狀,北、西、南三面高山連綿,北、西以幕阜山脈與湖北省分界,西面以大侈山與湖南省分界,南面上游部分以九嶺山脈之黃崗山與錦河流域分界;九嶺山脈其他段落,橫貫於修河主流與支流潦河之間。全流域包括修水、武寧、永修、銅鼓、奉新、靖安安義等7縣,面積14700平方公里,耕地241萬畝,人口近200萬。

修河流域山川秀美,地形複雜。山地占15%,丘陵占48%,台地平原占37%,它們相互交錯而又渾然一體。自抱子石以上為上游山區,河道平均坡降為1.05‰,群峰夾岸,水流湍急,河面寬50~100米;抱子石至柘林為中游丘陵區,三都、武寧兩大盆地位於此段,河道平均坡降為0.42‰,水面逐漸拓寬,由150米擴至300~400米;柘林以下為下游,河道漸入沖積平原,水勢平緩,坦坦蕩蕩,平均坡降僅為0.12‰。修河自高山直瀉而下,落差大且水量豐,總落差676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水量123億立方米,幹流及主要支流水力資源蘊藏量25.4萬千瓦。流域植被良好,無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輸沙量僅153萬噸。

修河流域氣候稱佳,天寶物華。屬亞洲東南季風區,平均氣溫17℃,無霜期260~280天,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1604毫米,適於植物生長。

修建水庫

(圖)修河修河

在新中國成立前漫長的歲月里,修河流域經濟蕭條,水利不興,至1948年底全流域僅有小型水利工程100多座,灌溉面積10萬餘畝;少量的圩堤工程也標準很低,水旱災害頻繁,流域內平均每年受旱面積40餘萬畝,大水年洪災面積50多萬畝,廣大人民民眾饑寒交迫。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做主,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廣大民眾,在修河流域書寫了歷史的新篇章。50年代初期,修復了原有的水利工程,新建了一批小型工程。以後水利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綜合效益日益顯著。截至目前,修河流域已建成柘林、東津、大塅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以及小型水庫610餘座,塘壩1.6萬餘座,引水工程1.2萬餘座,提水工程近千座,萬畝以上圩堤150餘公里。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積165萬餘畝,旱澇保收面積140餘萬畝,分別占總耕地的68%和58%。同時,水力資源得到相當程度的開發:由國家投資在幹流上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庫,其電站裝機18萬千瓦;在支流東津水上建成裝機6萬千瓦的東津電站,潦河上建成了裝機1.8萬千瓦的羅灣水電站,1.2萬千瓦的大塅水電站。全流域建成小水電站630餘座,總裝機容量5萬餘千瓦,其中奉新、靖安、修水3縣,均已建成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

柘林水庫於1975年末建成,壩長590.7米,最大壩高62米,集雨面積9340平方公里,占整個修河流域面積的63.5%;總庫容79.2億立方米,為全國土壩水庫之冠,其中防洪庫容3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4.4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運和發展水產事業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電站設4台4.5萬千瓦機組,年平均發電量6.3億千瓦時。水庫發揮調蓄能力,使修河洪水基本得到控制,下游抗洪能力由過去的不到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灌溉最大引用水量37立方米每秒,可為幾十萬畝農田提供水源,柘林灌區的實際效益已近20萬畝。壩上設有鏈式竹木過壩機,最大年過壩量為木材45萬立方米、毛竹160萬根;並建有斜面升船機,使上下游180公里的航道得到很大改善,50噸以下船舶可終年通航。庫內浩浩平湖,亦為發展養殖、旅遊等事業提供了廣闊天地。

1998年特大洪水來臨時,修河水位超歷史記錄,長江、鄱陽湖水位超歷史記錄,沿江濱潮圩堤告急,京九鐵路告急,此時柘林水庫超負荷運行,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攔洪和“錯峰”作用,最大削減洪峰曾達8500立方米每秒,大大減輕了下游的洪水壓力。特別對保障下游圩堤安全、永修縣城安全、京九鐵路安全,柘林水庫都作出了直接和間接的重大貢獻,立下了大功。

保護水源

修水修水

修水縣位於九江市之西,居修河上游,屬修河源頭區域,加強源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在整個修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一直以來,修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修水縣人民政府出台了《修水縣林業發展10年規劃和5年計畫》、《修河旅遊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生態建設規劃,啟動了“保護母親河行動”計畫,切實加強修河源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申報了“修河源五梅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已通過評審,建立了楊家坪生態科技園。大力推進深山區、庫區移民工程,通過實施移民扶貧和完善林權制度改革,全縣封山育林300萬畝,占全縣山林面積58.96%。取締了修河源頭小型土造紙廠等污染企業120多家,整改和搬遷了有污染的企業,如裕發粿條廠現已著手搬遷進入楊梅山工業園區;香爐山鎢礦投入環保改造經費2000餘萬元,使尾砂和污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修水縣政協積極圍繞修水縣委生態建設的科學決策,全力支持政府工作,2007年6月就“建設生態修水”專題,從“環境污染與保護”、“林業現狀與發展”、“礦山水土流失與治理”三個方面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研視察,為建設生態修水提出了重要的參考意見和建議。通過上述有效工作,修水縣森林覆蓋率達67.7%,修河修水段水質達Ⅱ類水體。原省委書記孟建柱同志視察修水時,稱讚修水是江西的西伯利亞,空氣都是甜的;省長吳新雄同志多次視察修水,讚美修河是江西最美的河流。

修河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在修水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努力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縱觀修河——母親河流域整體生態環境現狀,由於受地域、地理歷史、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整個流域還存在著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壞和水污染等生態問題,如有資料表明,修河河床海拔高程淤高由1954年的0.1米增至1997年的2米,修河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