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

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

《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作者:米傑·霍巴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作者在本書中的結論是,批判佛教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批判:佛教學的、宗派的和社會的。丹·拉斯豪斯(Dan Lusthaus)在他的論文“批判佛教與回歸源頭”中,運用更廣泛的歷史觀念,把批判佛教理解為歷史發展多元性的不可避免的現象,並視之為古代以來有關如來藏思想爭論的延伸(或再現)。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文名: 修剪菩提樹:批判佛教的風暴作者: 米傑·霍巴德
圖書分類: 文學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書號: 9787532538874
發行時間: 2005年0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他的結論是,批判佛教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批判:佛教學的、宗派的和社會的。丹·拉斯豪斯(Dan Lusthaus)在他的論文“批判佛教與回歸源頭”中,運用更廣泛的歷史觀念,把批判佛教理解為歷史發展多元性的不可避免的現象,並視之為古代以來有關如來藏思想爭論的延伸(或再現)。
袴谷在《批判哲學對抗場所哲學》一文中,借用西方哲學史上笛卡爾(Rene Descartes)的批判方法與維柯(Giambattista Vico)對於修辭的強調這一對峙來解釋批判哲學與場所哲學的對立,並指責近來日本對場所哲學的偏愛是一種思想上的疾病。他指出,這一疾病的主要危險在於“借權威的聲音以兜售自己的修辭”。袴谷在文章中也質疑自己是否套用了權威的聲音。我自己的論文《厭懼場所》,試圖澄清袴谷對“場所哲學的批判”。我分別從亞里士多德邏輯論典、維柯的思想、袴谷所批判的十八世紀主要場所哲學家的思想觀念,以及被挎谷攻擊為某些東亞傳統中一致性或順從性的意識形態,像道家與日本“和”的哲學等方面,去釐清場所觀念的本來意義。

目錄

總序
譯者序
作者簡介
導言
第一部 批判佛教的本質及其緣起
他們為何說樣不是佛教:近期日本的佛性批判
批判佛教與回歸源頭
“批判哲學”對抗“場所哲學”
厭懼場所
學術作為批判
批判的限度
批判佛教論
第二部 真佛教的探尋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
佛性論是地道的佛教
瑜伽行與加來藏文本中的“基體說”觀念
關於“基體說”觀念的評論往來
傳人西藏的印度佛教的核心因素——與日本佛教的一個對比
“禪”的含義
批判佛教與道元的《正法眼藏》——關於75卷本與12卷本之爭
批判佛教真是批判的嗎?
形上學、苦難與解脫——“批判佛教”論爭的反思
界論思想與佛學研究的新近趨勢
“批判佛教”的再考察
第三部 社會批判
論社會歧視的意識形態背景
佛教和神——對日本主義的考察
天台本覺思想與日本民族中心主義轉向
《法華經》與日本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