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日本著名大將]

信長[日本著名大將]

織田信長(日語:おだ のぶなが,英語: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的勝幡城或那古野城(現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 ,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一生致力於結束亂世、重塑封建秩序。 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國的大名,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 )逐漸控制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間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但在即將一統全國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但人們始終無法找到他的屍體,這使其更加富有傳奇色彩。織田信長被日本民眾評選為“2014年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第一名”。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天文三年(1534年)6月23日,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おわりのくに)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說是勝幡城 ),幼名為 吉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おだ のぶひで)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勝)、信包和秀孝。織田信長6歲就成為那古野城的城主。

那古野城遺址 那古野城遺址

然而幼年的織田信長從不循規蹈矩,他絲毫沒有把任何禮儀舉止放在心上,對於讀書之類的功課更是不屑一顧,經常遊手好閒,四處尋釁滋事,上樹下河,打架鬥毆。當地人包括親族見了這個搗蛋孩子都是大皺眉頭,連織田信長的生母土田夫人都不大喜歡他,而是喜歡他的弟弟織田信行。由於他的不安份,對於一向注重傳統禮儀的日本貴族們來說是無法容忍的事情。以至於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時常被他的頑劣成性氣得七竅生煙,大嘆家門不幸,而織田信長也獲得了他的第一個綽號:“尾張的大傻瓜”。然而儘管織田信秀表面上不喜歡織田信長,但是似乎背地裡對於織田信長的溺愛從來就沒有減弱過,所以這也成了織田信長有恃無恐的一大原因。

織田信長對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種子島槍感興趣,且不拘泥於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裡的年輕人一起玩耍,這樣的故事廣為人知。織田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織田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州織田家,然而織田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到清州織田家支配下的清州城放火等行動,令父親織田信秀相當吃驚。少年時期的織田信長極其大膽。三河國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氏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松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賣給了織田家,當時年輕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松平竹千代,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的同盟關係(清州同盟)的一個助力。

天文十五年(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改稱為三郎信長 。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大名,人稱“蝮蛇”的齋藤道三(さいとう どうさん)的長女濃姬(のうひめ)政治聯姻的策略。

接任家督

天文二十年(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いまがわ よしもと)的內憂外患下,終於因酒色過度中風而死。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織田信秀的葬禮上,織田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

織田信長畫像 織田信長畫像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勸諫織田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織田信長也為此感到悲嘆、找來澤彥和尚(宗恩 )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平手政秀的亡靈(但另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泛秀和信長之間的不和)。 同年,織田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齋藤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織田信長的真正才識,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我的子孫,估計以後只有為他牽馬的命啊”。從此之後,齋藤道三全力支持織田信長,並在被親子齋藤義龍(さいとう よしたつ)殺死後將美濃一國作為嫁妝送給了織田信長。

自從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織田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通具、柴田勝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羈的織田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稱的信長親弟弟織田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們,織田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弘治二年(1556年)4月,齋藤義龍謀殺已經隱居的親父齋藤道三。齋藤道三派出親信豬子兵介向織田信長請求援軍。信長雖然應邀派出了援軍,但為時已晚,齋藤道三被齋藤義龍手下的小牧元太殺死。織田信長失去齋藤道三的支持後,織田信行派認為這是攻擊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織田信長對抗,但在稻生之戰中以落敗告終。隨後,織田信長雖包圍了守末森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御前的中介後,赦免了織田信行、柴田勝家等人。

掌控尾張

弘治三年(1557年),織田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織田信長有所聯繫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織田信長知道信行謀反一事後,詐病將信行騙出清州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將其暗殺。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

當時,尾張守護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四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信友掌握了實權。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是織田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藉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國中西部的支配權。織田信秀死後,織田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織田信長敵對,並擬定謀殺織田信長的計畫。只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畫事先密告給織田信長。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斯波義統與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斯波義統。

因此,斯波義銀與其弟毛利秀賴、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織田信長之處尋求保護,織田信長將織田信友列為殺害斯波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織田信友。於是尾張下四郡的守護代清州織田家滅亡,織田庶家的織田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著,織田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州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浮野之戰),並將其放逐。而被立為新的傀儡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利一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織田信長,察覺到此事的織田信長,則將斯波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至此,織田信長在永祿二年(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襲滅今川

桶狹間之戰前的織田信長 桶狹間之戰前的織田信長

今川義元早就有舉兵上洛之心,於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和甲斐國(今山梨縣)守護武田晴信(武田信玄),以及相模國(約當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城主北條氏康組成“甲駿相三國同盟”,斷絕了領國北面和東面的後顧之憂,開始積極籌劃向西進軍。永祿三年(1560年),在織田信長初步安定尾張國之後,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いまがわ よしもと)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今川義元對今川家進行了掃境出動的全動員。當時今川家的領地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石高在七十萬石上下,今川義元做了全動員,集結了20000到25000的兵力。先鋒大將井伊直盛沿東海道一路西進,其中包括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

永祿三年(1560年)5月19日,織田信長率領4000兵力出陣,此時(下午1時),桶狹間一帶突然下起了大雨。織田軍的士兵們大喜,於 桶狹間偷襲今川義元,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因而敗退。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桶狹間合戰 桶狹間合戰

之後三河國的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接受了織田信長的私下求和,在兩國將軍隊撤離邊界與釐清彼此的國界之後,織田信長邀請松平元康前往尾張的清洲城締結盟約,史稱“清州同盟” 。清州同盟的訂立,穩定了織田信長的東翼不被威脅,至此,織田信長開始專心向西發展勢力。

美濃攻略

桶狹間合戰(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之後,織田信長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國領主的齋藤義龍。齋藤義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然而永祿四年(1561年)齋藤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織田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氏戰上取得優勢。

永祿七年(1564年),織田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井長政(あざいながまさ)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制。永祿九年(1566年),織田信長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並以該城為據點。隨著西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氏家卜全、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半兵衛等)、其它如蜂須賀正勝、前野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永祿十年(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織田信長時年33歲 。

織田信長取得美濃後,採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ぎふじょう)。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てんかふぶ)印,並正式以統一全日本為目標。 永祿十年(1567年)11月9日,正親町天皇正式封織田信長為“古今無雙名將”予以褒獎。

“天下布武”

永祿八年(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三好氏,實權被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所把握。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復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著三好氏擁立足利義輝的堂弟足利義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松永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足利義輝之弟足利義昭(あしかが よしあき),足利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足利義昭在看不到朝倉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

天下布武之印 天下布武之印

永祿十一年(1568年)7月,織田信長開始接近美濃,織田信長承諾為足利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給武田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織田信長讓嫡男織田信忠與武田信玄六女松姬約定婚約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套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9月,織田信長以 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織田信長上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織田信長的游擊戰。見到織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了解到織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它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等人也投降織田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掌中央政治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織田信長閃電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足利義昭勸織田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織田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此時,開始對伊勢的侵攻,永祿十一年(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織田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

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和伊勢國司北畠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織田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該條件是“織田信長次男織田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畠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氏所支配。天正四年(1576年),織田信長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北畠具教與次子長野具藤一同被殺,北畠具房數年後在幽禁中死去。織田信長對伊勢的神戶具盛亦采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織田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神戶具盛被軟禁。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永祿十二年(1569年)1月,趁織田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共謀襲擊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六條合戰)。織田信長在大雪中堪稱神速的行軍,僅用兩天援軍就抵達京都(當時從岐阜到京都需歷時3天),而在織田信長抵達前,由於淺井長政援軍與明智光秀的奮戰擊退了三好齋藤軍。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織田信長進攻。入江春景投降後,織田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處刑之。同一天,織田信長要求堺市交出兩萬貫的矢錢(軍費),要求商人們服從織田家。此動作讓堺會合眾(商人聯合會)原先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織田信長,在三好三人眾為織田軍擊退後,臣服於織田信長。如此一來,織田信長成功地擴大於畿內的勢力。同年,織田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幕府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足利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

安土城遺蹟 安土城遺蹟

永祿十三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 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同盟時的約定(不得進攻淺井氏的盟友朝倉氏),並與盟友德川家康一起進軍越前。織田、德川聯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城時,淺井長政突出兵救援朝倉氏,織田信長察覺淺井長政叛變後,開始進行撤退,導致聯軍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機。織田信長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池田恆興(殿軍總大將)、明智光秀、木下秀吉(即日後的豐臣秀吉)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之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織田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織田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布了打倒織田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睿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雜賀眾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 信長包圍網”(のぶながほういもう)。為對抗包圍網,織田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

信長[日本著名大將] 信長[日本著名大將]

永祿十三年(1570年)6月,在近江姊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聯軍對戰(姊川之戰)。會戰中織田軍一度因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突破了自軍13段備的11段而陷入苦戰,幸有賴德川軍擊破朝倉軍後聯手夾擊淺井軍,終於擊潰淺井、朝倉聯軍。

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元龜元年(1570年)8月,織田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織田信長本隊在攝津國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曆寺等3萬聯軍進攻近江坂本,抵抗聯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織田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為此織田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於比睿山布陣抵抗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聯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織田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織田信長也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織田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布敕令。12月13日,因天皇敕令而成功與淺井、朝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織田信長對朝倉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元龜二年(1571年)9月,織田信長數度要求僧兵撤退,發出多次“避難勸告”,後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睿山延曆寺,即火燒比睿山(ひえいざん),此舉堅定了武田信玄(たけだ しんげん)上洛的決心。成為佛敵後的織田信長,一向一揆以及淺井、朝倉方面再度出兵。

織田永樂通寶軍旗 織田永樂通寶軍旗

元龜三年(1572年)7月,織田信長嫡男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聯軍之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鬥,但戰況漸漸對織田信長一方有利。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織田信長。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抵抗。但在武田軍武將秋山信友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城主的遠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遺孀岩村殿(信長的叔母)將織田信長五男坊丸(日後的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立織田勝長為城主抵抗來軍,秋山信友對岩村殿使出結婚的談和條件。實際上岩村殿的女兒雪姫和武田勝賴結婚生下武田信勝,岩村殿跟武田氏也可說有姻親關係。因此,岩村殿開城投降並和秋山信友結婚,把坊丸做為人質送往甲斐,令東美濃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同年,武田軍大舉出征,目標是德川軍三河的領地,德川軍於一言坂之戰為武田軍大敗,接著連遠江、三河諸城都一一陷落,戰況逐漸對德川軍不利。信長為挽救戰況,派出由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領兵的3000名援軍到三河,但在12月遠江三方原之戰(みかたがはらのたたかい)中,織田、德川聯軍被武田軍大敗,平手泛秀戰死,結果援軍未能解救德川軍,退回歧阜。

三方原合戰 三方原合戰

元龜四年(1573年),武田軍繼續西上,從遠江開始進攻三河。2月,開始攻擊三河的野田城,而將軍足利義昭則在三好義繼及松永久秀等人協助下舉兵呼應武田信玄的上洛行動。兩面受敵的織田信長為解決困境,4月5日,經正親町天皇出面(發出敕令)與足利義昭和解。接著4月12日,正當武田信玄一舉上洛之時突然病死於信濃國駒場(今長野縣下伊那郡阿智村),武田軍帶回信玄遺體返回甲斐。

霸業初成

由於武田信玄死去,織田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接著元龜四年(1573年)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遭織田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

元龜四年(1573年)7月28日,織田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天正元年(1573年)8月,織田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擊敗。同月,織田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淺井長政父子,在信長攻擊下,小谷城陷落,淺井久政,淺井長政父子皆剖腹自殺,織田信長將淺井長政之子萬福丸處死,淺井氏滅亡。在此時,帶回了嫁給淺井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天正元年(1573年)9月24日,織田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織田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通政戰死。11月,河內國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織田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三好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三好義繼於天正元年(1573年)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

天正元年(1573年)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織田信長。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織田信長所擊敗。

一向一揆

天正二年(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後,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富田長繁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著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美濃。織田信長決定與織田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織田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織田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衝突而撤退到岐阜。3月,織田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織田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奢待(一種高級香料)。據言,這是織田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他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係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織田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元後的天守)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元後的天守)

7月,織田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巧妙的戰術下,擊殺了織田信長同父異母的弟弟織田信廣。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織田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織田信長亦接受之。然而織田信興、織田信廣等備受織田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織田信長下令鐵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分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時織田信長之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接下來織田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攻破之。此時,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織田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討滅武田

天正三年(1575年)1月,長島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但之後反戈一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的國土。接著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天正三年(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武田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15000人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城長篠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篠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織田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8000兵會合。擴大為38000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布陣於設樂原。接著5月21日,織田德川聯合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篠之戰)。在此戰中,織田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藥時間的三段射擊戰法。(有一部分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衛了長筱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昌。

長篠之戰 長篠之戰

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之後,視此為好機會的織田信長在長篠之戰結束後,於8月行軍前往越前。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12250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無。真想讓你看到此景”。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著。寫著:“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織田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言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法則。

第三次信長包圍網

天正三年(1575年)11月4日,織田信長敘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衛大將。11月28日,織田信長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於原則上隱居。只是織田信長仍然處於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立場。次年1月,織田信長於琵琶湖湖岸,開始親身指揮建築安土城。於天正七年(1579年)建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爛的安土城。據言安土城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教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讚嘆:“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織田信長把岐阜城讓給織田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織田信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向一統天下之路。

安土城遺蹟 安土城遺蹟

天正四年(1576年)1月,與織田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著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織田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織田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坂。但於葦原之戰中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織田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織田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5000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織田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織田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村上水軍800艘出現並擊敗了織田的水軍(木津川之戰)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此時人稱越後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織田信長敵對。織田信長與上杉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敵人,於永祿十五年(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武田信玄病死後,上杉謙信為織田信長一再地與一向宗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因此於天正四年(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織田信長的對立。以上杉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織田信長在天正五年(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村上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織田信長,只是在形式上維持和睦,織田信長從紀伊撤兵。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上杉謙信攻擊一邊派兒子長連龍向織田信長求援軍。織田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3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18000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遭上杉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織田信長知道戰況後,為避免與上杉謙信正面衝突,返回了安土城。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織田信長的困境,與上杉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織田信長從加賀撤兵、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松永久秀。松永久秀在城內天守閣放火自殺。但在對上杉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織田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10月在擊敗松永久秀後,在丹波龜山城抵抗織田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天正六年(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上杉謙信沒有子嗣,於是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上杉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周邊攻略

進入天正年號後,織田家已具備延伸至多方面勢力的兵力與財力。織田信長賜予屬下武將戰國大名級的領土,給予高度的統治自由並命令其攻略周邊勢力。上杉謙信死後,歷經家督之爭得以繼承家督的是上杉景勝。織田信長針對上杉勢力派出柴田勝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對武田勝賴則派出嫡男織田信忠、瀧川一益、森長可等人,對波多野秀治則是派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人,對毛利輝元則派出羽柴秀吉,對石山本願寺則派佐久間信盛。

織田氏家紋 織田氏家紋

天正六年(1578年)10月,荒木村重於有岡城背叛織田信長。謀反原因到現今仍是個謎,重用村重的織田信長亦感驚愕,甚至勸村重改變心意。村重不從並和本願寺攜手抵抗信長。但村重的家臣中川清秀、高山重友投降織田信長後,織田信長方處於優勢。11月6日,第二次木津川之戰中,織田信長利用鐵甲船戰術大敗毛利水軍,在無法受到毛利的援助下,石山本願寺與荒木村重遭孤立。為此村重於天正七年(1579年)9月拋棄妻子從有岡城逃出。有岡城陷落後,荒木一族大半被處刑。而天正七年(1580年)4月,在正親町天皇勅令和森長可一族的調停下,本願寺以有利的條件取得和解,並從大坂退兵。

天正七年(1579年),織田信雄於伊勢外築護衛城遭伊賀國人的妨害,為此感到憤怒的信雄自作主張地進攻伊賀國,大敗而回。織田信長嚴厲地斥責織田信雄的同時,對伊賀國人的敵意亦逐漸升高(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同年,織田信長命令盟友德川家康的正室築山殿(瀨名姬)及二人所生嫡子松平信康切腹。理由是因為德川信康的12條罪行、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勾結等。不論是那個理由,德川家臣團內分成順從信長派(濱松派,擁護德川家康)與反信長派(岡崎派,擁立松平信康)互相爭執起來,最終德川家康讓兩人自殺。

在上杉謙信死後,織田軍對上杉氏的戰況轉向優勢,逐次攻下了能登、加賀,甚至進攻到了越中。天正七年(1579年)夏天,波多野秀治投降後遭處刑。在毛利的攻擊下,加入織田陣營的山中鹿之介等尼子氏再興勢力被消滅。接著播磨的別所長治謀反,初期雖陷入苦戰,但終究攻勢得以進展。天正七年(1579年),毛利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織田信長,至此織田軍與毛利軍的優劣情勢完全逆轉。

天正八年(1580年),織田氏取得播磨、但馬。8月,織田信長放逐織田家歷代老臣佐久間信盛與其嫡男佐久間正勝(信榮)。織田信長發出懲罰令給信盛,理由為對本願寺之戰上毫無成果等理由。接著對林秀貞、安藤守就、丹羽氏勝也以無能、從前就想謀反等理由放逐之。 天正九年(1581年),羽柴秀吉斷絕鳥取城的兵糧供給,而攻下了因幡,接著攻下岩屋城取得淡路。

全盛之期

天正九年(1581年)為織田信長勢力的全盛期。2月28日,織田信長於京都天皇內殿的東邊馬場舉行一大展示,即所謂的京都軍馬演練,此演練為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山內一豐等織田軍團的軍容展示。此時的軍馬演練,正親町天皇亦有出席。 同時德川家康也終於3月23日得以奪回為武田軍占領的高天神城。此時在紀州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平次等人互相爭鬥,導致雜賀眾勢力衰退。接著針對高野山於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殘黨與足利義昭密通等與信長為敵的動作,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決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卻不合理地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被激怒的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5月,織田軍的攻勢凌厲,並趁防守越中的上杉軍武將河田長親突然死去的空隙,行軍至越中,占領了大部分的土地。

織田信長雕像 織田信長雕像

天正十年(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織田信長提出投奔織田家的請求。織田信長答應後,於2月3日向信忠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於是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直從關東、金森長近從飛驒、信忠從木曾處各自開始進攻武田領土。其兵力數量,據言超出十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伊那城的守將下條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獻城給織田軍、接著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於是連有組織地抵抗都沒有的武田軍就此敗亡。信長出陣討伐武田是在3月8日、當天信忠占領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東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勝賴、信勝父子,至此武田氏滅亡。

甲斐武田氏滅亡後,即使原先隸屬武田者表示順從信長之意,信長仍不容情地將武田一族徹底剷除,即所謂“狩獵武田”的信長令。德川家康與一部分織田重臣難以接受信長的命令,拚命地隱匿武田的遺臣。江戶時代以後仍存在的武田相關一族幾乎都是於“狩獵武田”時被藏匿起來的遺臣末裔。民間傳說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說出“能來到這裡,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說“你做了什麼”,之後懲罰了光秀。(有信長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桿等情節。懲罰說的情節不一,詳見明智光秀)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武田遺臣的塩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放火燒寺。當時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

本能寺之變前的日本腹地形勢 本能寺之變前的日本腹地形勢

武田氏滅亡後,信長在駿河派德川家康、上野為瀧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濃為森長可、南信濃為毛利秀賴以壓制北條氏直,並實施如以往信玄、謙信一樣的徹底和平外交政策來保持和北條的同盟關係。在此時的信長軍團已可說是無人可敵。

本能寺之變

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明智光秀 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明智光秀

天正十年(1582年)夏天,織田信長準備派三男神戶信孝、重臣丹羽長秀等軍團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關於明智光秀的異心,有一說是光秀認為自己未被賦予進攻四國的任務,而開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會不會像林秀貞、佐久間信盛父子一樣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說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長命令負責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和睦工作,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關係的光秀將屬下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親。但結果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

天正十年(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為了駿河國領地增加的宴會抵達安土城。織田信長派明智光秀負責接待,明智光秀從15日到17日專注於接待德川家康。在德川家康停留的這段期間,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長要求援軍,並提到“毛利軍有率大軍往高松城救援的動作”。織田信長答應派兵後,解除明智光秀的接待任務,改命其帶兵前往援助羽柴秀吉。據《明智軍記》所記載,因光秀準備的接待餐宴質量不佳,織田信長令其隨從森蘭丸敲光秀的頭。

5月29日,織田信長為準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後則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軍卻突然迅速出現於京都,並於6月2日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對信長的信賴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於進攻本能寺時,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率領森蘭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約100人的信長本身亦持槍奮戰,負傷後返回房內縱火自殺,享年49歲。 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毀,通說是認為信長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到信長遺體,有一說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訊息後,與村井貞勝於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而黑人兵彌助在本能寺之變中,直到最後都和信長一同奮戰。為光秀所擒後,赦免後,被強行送至耶穌會。

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

為政舉措

政治

織田信長對朝廷政策的考慮有兩種完全相反的假說,其一說是“信長視朝廷為天下布武的障礙並考慮廢除朝廷”,另一說是“信長為實施自己的政策而有效利用朝廷的權威以使其正當化、至少在本能寺之變前,信長跟朝廷的關係都比日後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還要密切。”在此稱前者為“ 輕視說”,稱後者為“ 尊重說”。之所以對織田信長與朝廷之間的事情有如此分歧的解釋,原因在於本能寺之變中有一說是朝廷參與除去信長,以及殘存史料並不完整的緣故。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

據“輕視說”,織田信長對朝廷的政策是出錢也出口,並想要擁立一個聽從自己的話、像傀儡一般的天皇。天正元年(1573年)開始就對正親町天皇提出讓位的要求。但正親町天皇是老練的天皇,並非是個對織田信長言聽計從的人物,加上當時織田信長在各地的強敵環伺,天皇拒絕後即明快地不再要求。天正九年(1581年)的京都軍馬演練,除了展現織田軍的軍事實力外,也可說是對正親町天皇的施壓。

據“尊重說”,希望讓位的反倒是正親町天皇。在當時若只憑天皇個人的意思並無法讓位,從天皇讓位後到新天皇就任等諸種儀式、建設原本天皇退位後的居所,以及為此而準備的移轉費用(天皇退位後的居所稱為仙洞御所,通常比京都中心的居所還需要更大的土地,包括移轉周圍公家的房子、寺院等)等一一完成,才有可能實現。也就是說能讓天皇讓位者,必須負擔龐大的經費。而於天正年間能做到此事的人只有信長,反過來說即使天皇希望讓位給織田信長,只要織田信長不同意,讓位是不可能的。

天正九年(1581年)的京都軍馬演練後,正親町天皇向信長傳達希望退位之意,根據朝廷內部資料的《御湯殿上日記》中記載到同年3月24日若讓位一旦決定則“可喜可賀”,而《兼見卿記》則記載於4月1日轉為中止。這可認為是信長最終並沒有同意接受天皇的讓位。之後,羽柴(豐臣)秀吉被以建造仙洞御所的功勞的表面理由升為關白,這一點亦值得留意。

經濟

織田信長掌權期間,撤除國境上不必要的關所(收取過路關稅的檢查站)、透過檢地以確立對領土的支配、讓農民與兵力分離以設立常備軍。設立樂市鼓勵商業。積極鼓勵自由貿易,獎勵技術革新。織田信長還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織田信長還與南蠻人進行貿易(史稱南蠻貿易),不僅給織田信長帶來了經濟上的利益,西方先進的實用科學,如數學、地理學、醫學、天文學、造船術等也傳入了日本,也使日本人大開眼界。同時,隨著大炮的傳入,改變了戰術和城池的建造。天正三年(1575年),在長篠、設樂原戰役中,織田信長大量而巧妙地運用了大炮,擊破武田信玄勇猛的鐵騎軍團“騎馬隊”。

軍事

•天下布武

天下布武之意為“於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釋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研究則是解釋成“以武家的政權來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 如上所述信長將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時,即開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國周文王於岐山為根據地、日後君臨天下之意(阜為山丘之意),由此可窺信長志向。日後以岐阜為根據地,展開往後長達15年的統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紀的權力關係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間有複雜的關聯。

信長的目標天下布武,可認為其帶有為廢除公家、寺家的權力並正式建立武家政權的意味。為了實現此目標,針對寺家的政策則擊潰一向一揆、於石山合戰擊敗本願寺的顯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於京都,此一地理條件導致與公家間的深厚關係。

•兵農分離

織田信長充分發揮尾張、美濃兩國的地理優勢——人口多且物產豐盛,建立起兵農分離的制度。由於當時各大名經常交戰,農工業人口都被調集為兵,糧食短缺,必須 尋找商人外買。織田信長把多餘的糧食對外賣出以聚斂財富,把過剩的失業人口專門組織成士兵,使之專業化,因此農民可以專心生產,軍人的素質也提高,糧食與金錢的儲備更多,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檢地制度

織田信長觀看藝妓表演的場景 織田信長觀看藝妓表演的場景

織田信長為了確保家臣與士兵的俸祿不會短缺,同時為了防止地方諸勢力擁兵自重,構成內部不安定的因素,於是採取“檢地”,就是縮小諸勢力的領地,透過固定對諸勢力援助的方式,使這些諸勢力逐漸降低其主體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內發生暴動的可能性。

宗教

總見院織田信長墓 總見院織田信長墓

織田信長雖稱其信仰宗教為法華宗,但在對一向一揆、延曆寺的政策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採用地藏菩薩、墓石等事,都顯示出其矛盾。織田信長的時代歐洲在進入近代時期,正是處於於宗教勢力激烈鬥爭的時期。日本的寺院擁有廣大的莊園,織田信長在施行土地測量之後,將多出來的土地與予沒收。寺院如果反抗,他即將其莊園全部沒收,賜給他的部下。這種作法正如同英國的亨利八世一樣。他與信仰一向宗的農民鬥爭,也可比擬為德國農民戰爭。兩者同樣在慘烈的戰爭後,逐漸走向中央集權國家。換言之,織田信長的對手除了戰國武將之外,他還要阻止“本願寺法王共和國”、“一向宗信徒共和國”、“農民共和國”的誕生。

一般認為可能織田信長並非否定宗教,而是考慮將其視為天下布武事業的一環,將現存宗教與政治分離、或政治上的宗教統一。 安土城內安置了一個信長化身稱為“梵山”的大石,將其做為御神體(神聖的物體或神的化身),並要求家臣、領地人民去膜拜。(出自Luis Frois的《日本史》) 關於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時的詢問、徵收入城費等事,在傳教士的眼中,看來只如同寺廟的香火錢”的意見。

人物評價

古代評價

•神戶良政:信長公是個很講義氣的人。

•日本王國記:偉人信長的死,他的勇氣,寬容,之前的高雅等,令所有人惋惜。

•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信長聚集全國的神像與佛像,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崇拜這些偶像,而是要這些神佛崇拜他。他認為自己就是神,在他上面沒有創造萬物的神。” 他輕蔑所有日本王侯,恰如對下僚一般越過肩膀與他們說話。而人們恰如對絕對君主那樣服從他。即使戰運背於自己,他也是心氣廣闊,很有耐心。他有很好的理性和明晰的判斷力,但卻是針對一切禮拜、尊崇神及佛並且所有異教的占卜和迷信的慣習之輕蔑者。

•織田市:“既美麗又殘酷的人。”

近代評價

明治時代之後勤皇思想增強,加之信長御用所恢復使用。因此,明治2年(1869年)明治政府下令建立織田信長的神社。明治三年(1870年),天童藩(今山形縣天童市)藩內的舞鶴山織田信長祭祀社建立。信長,明治天皇從建勛的神號,先是從神祇官建織社,後是建勛社的號被賜封。此後,明治13年(1880年)東京建的靖國神社,京都船岡山的山頂轉移。大正六年(1917年)被追贈正榜首。

二戰後,織田信長政治方面的事跡評價、改革者的印象更加強烈了。另外路易斯·弗洛伊斯《日本史》的深入研究,比睿山火攻和自我神行動和(信長)親自寫信署名第六天魔王,書中記述信長為“無神論者”、“破壞者”的印象1990年代誕生,軍事和政治方面學習西洋的先驅,書中還指出如果信長在世的話對世界史上也會有很大的影響。考慮到其影響是不可估計的,在日本史上,是極其重要的人物。秀吉也好、家康也罷,即使信長死後也未能逃出其影響力範圍。

軼事典故

寵愛吉乃

生駒吉乃之墓 生駒吉乃之墓

織田信長對生駒吉乃的愛可謂是發自肺腑的,吉乃為信長生下了三個兒女:織田信忠、織田信雄、織田五德。織田信忠既不是正室濃姬所生,也不是庶長子,卻成為了織田家的繼承人純粹是因為信長對吉乃的寵愛,信長為了保護信忠的繼承權還讓信忠成為了濃姬的養子。對信雄和五德也是寵愛有加。

信長遷移居城到小牧山城的時候,在那裡為吉乃特別建造了宅院,吉乃在生完三個孩子之後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以致於臥病在床,無法去小牧山,後來信長還是將她移居到了小牧山城。在那段時期信長頻繁奔走於清州城和小牧山城之間探望吉乃,還為吉乃特地準備了出行的轎子,不過對她的健康並沒有什麼幫助,吉乃在三十九歲病逝。

容貌英俊

織田信長的畫 織田信長的畫

據史料記載,織田信長是戰國時代出了名的美男子。據說,織田信長在正德寺會見齋藤道三時,齋藤道三身邊的家臣、小姓抬頭看到穿扮得體的信長無不驚為天人,而齋藤道三本人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最初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就是那個傳聞中的尾張大傻瓜,當得知他就是織田信長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路易斯·弗羅伊斯是最早來到日本的歐洲傳教士之一,他曾會見過織田信長,並且對信長的全貌做出了評價“高且白瘦、鬍鬚稀少、聲音很高亮,喜好武技,行為粗野,幾乎不喝酒。”之後,他對其他傳教士說“信長的身高約170公分,在500公尺外可聽到信長的聲音,其聲音可說相當的響亮,是難得一見的男子。”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其他傳教士會見過信長,並對其容貌做出了高度評價。

喜好女裝

織田信長在青少年時偶爾喜歡穿著女裝跳舞恐怕是確鑿的事情。《信長公記》中也有織田信長在神社的祭祀中穿著女裝跳《天人舞》的記錄。一次打了勝仗,眾將慶功,喝酒娛樂此時卻惟獨不見信長,於是眾人皆以為信長不來了。喝到一半,外面突然走進來一個盛裝婦人,直到那女人坐到織田信長的位子上,大家才發現她居然是織田信長裝扮的。

而也有記載織田信長有一次穿著女裝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許多青年武士,那些青年武士一直跟在信長的身後又無人敢靠近。

弓馬嫻熟

史書真實有記載的是在信長49歲時,他還在節日慶典中親自御馬騎射,而且表演了種種高超的技巧,被人評價為“風姿卓絕,無人能比”。

神佛思想

他是個理性主義者,也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人物。158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二年,傳教士歐岡蒂諾拿著地球儀,向他說明地球是圓的。織田信長當場就說:“很有道理!”信長也反對往生極樂的說法,他強調現世利益,認為帶給人們財富、健康、長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能寺之變的前夕,信長還打算修改曆法。

信長習於唯物論思考法、對神佛的存在、靈魂不滅等事是不相信的。由信長批評當時僧侶的蠻橫、誇讚基督教傳教士等事,可見信長並非全盤否定宗教。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內的屋頂、壁畫採用以佛教、道教、儒教為題材的繪畫,對淨土真宗與延曆寺的宗教活動等也未予以禁止。

第六天魔王

最早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龜三年(1572),由於秀吉的情報操作,加上信長本人亦曾自稱第六天魔王(一說當時僧人害怕他對其的綽號)。當時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寫了封信給信長,並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給信玄的回信書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

家臣盟友

家臣

分類人員名單
主要重臣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貞、佐久間信盛、森可成、池田恆興、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佐久間盛政、森長可、原田直政、村井貞勝、松井友閒
小姓眾森蘭丸、森力丸、森坊丸、高橋虎松、伊藤蘭丸祐道
側近眾蒲生氏鄉、筒井定次、丹羽長重、前田利長、松平信康、佐治一成、水野忠胤、二條昭實、萬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實久、堀秀政、長谷川秀一、菅屋長賴、萬見重元
右筆武井夕庵、楠木正虎
其他重臣九鬼嘉隆、細川藤孝、不破光治、齋藤長龍、坂井政尚、荒木村重、池田勝正、武井夕庵、美濃三人眾、加藤順盛、拜鄉家嘉、下方貞清、武藤舜秀、松井友閒、林通政、三好康長

同盟

分類人員名單
主要盟友松永久秀、筒井順慶、十河存保、宇喜多直家、德川家康

親屬成員

先祖

•織田久長

•織田敏定

•織田信定

•織田信秀

妻妾

•正室:齋藤歸蝶

•側室:生駒吉乃、阿鍋之方(即興雲院)、原田直子、阪氏、土方氏、慈德院殿

後代

兒子

•織田信正(庶長子,母為原田直子)

•織田信忠(母為生駒吉乃,養母濃姬)

•織田信雄(母為生駒吉乃)

•織田信孝(母為阪氏 )

•織田秀勝

•織田勝長

•織田信秀

•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吉(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貞(母為土方氏)

•織田信好

•織田長次

女兒

•織田冬姬

•織田五德

•織田秀子

•織田永姬

•報恩院殿

•三之丸殿

•阿振

•織田鶴姬

養女

•勝龍院殿(遠山景任女,武田勝賴之妻)

•深光院殿(信廣女,丹羽長秀之妻)

孫子

•織田秀信(信忠子)

•織田秀則(信忠子)

•織田秀雄(信雄子)

•織田高雄(信雄子)

•織田信良(信雄子)

•織田高長(信雄子)

•織田信茂(信孝子)

•織田重治(信秀子)

•織田高重(信高子)

•織田信衡(信正子)

同輩

兄弟

•織田信廣

•織田信行

•織田信包

•織田信治

•織田信時

•織田信興

•織田秀孝

•織田秀成

•織田信照

•織田長益

•織田長利

姐妹

•阿市(戰國第一美女,淺井長政正室,後改嫁柴田勝家)

•阿犬之方(佐治信方正室,後改嫁細川昭元)

藝術形象

類型具體信息
小說 《織田信長》(作者:山岡莊八) 《國盜物語》 (作者:司馬遼太郎) 《風雲信長傳》(作者:赤軍長勝) 《木瓜紋》(作者:李震) 《恨相逢之戰國之戀》(作者:vivibear) 《織田信奈的野望》 (作者:春日御影) 《血宴·織田信長》(作者:赤軍)
漫畫 《織田信長》(作者:橫山光輝) 《信長協奏曲》(作者:石井步) 《鬼眼狂刀》(作者:上條明峰) 《月亮的尾巴》(作者:上田倫子) 《戰國奇譚妖刀傳》(作者:大貫健一) 《戰國鬼才傳》(作者:山田芳裕) 《織田信奈的野望》(作者:青刃時雨)
動畫 2014動畫《信長之槍》 2014動畫《信長協奏曲》
NHK大河劇 1965NHK大河劇《太閤記》(扮演者:高橋幸治) 1969NHK大河劇《天與地》(扮演者:杉良太郎) 1973NHK大河劇《國盜物語》(扮演者:高橋英樹) 1978NHK大河劇《黃金的日子》(扮演者:高橋幸治) 1981NHK大河劇《女太閤記》(扮演者:藤岡弘) 1983NHK大河劇《德川家康》(扮演者:役所廣司) 1988NHK大河劇《武田信玄》(扮演者:石橋凌) 1989NHK大河劇《春日局》(扮演者:藤岡弘) 1992NHK 大河劇《信長 KING OF ZIPANGU》(扮演者:緒形直人) 1996NHK大河劇《秀吉》(扮演者:渡哲也) 2002NHK大河劇《利家與松》(扮演者:反町隆史) 2006NHK大河劇《功名十字路》(扮演者:館ひろし) 2007NHK大河劇《風林火山》(扮演者:佐久間二郎) 2009NHK大河劇 《天地人》(扮演者:吉川晃司) 2011NHK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 (扮演者:豐川悅司) 2014NHK大河劇《軍師官兵衛》(扮演者:江口洋介) 2016NHK大河劇《真田丸》(扮演者:吉田鋼太郎) 2017NHK大河劇《女城主直虎》(扮演者:市川海老藏)
其他電視劇 1998電視劇《織田信長:取得天下的傻瓜》 (扮演者:木村拓哉) 2003電視劇 《太閤記:被稱為猴子的男人》 (扮演者:藤木直人) 2005電視劇《國盜物語》(扮演者:伊藤英明) 2006電視劇《信長之棺》(扮演者:松岡昌宏) 2007電視劇《明智光秀:不受神青睞的男人》 (扮演者:上川隆也) 2013電視劇《信長的主廚》(扮演者:及川光博) 2013電視劇《女信長》(扮演者:天海祐希) 2014電視劇《信長協奏曲》(扮演者:小栗旬) 2015電視劇《信長燃燒》(扮演者:東山紀之)
電影 1980電影《影武者》(扮演者:隆大介) 2007電影《敵在本能寺》(扮演者:玉木宏) 2016電影《信長協奏曲》(扮演者:小栗旬)
遊戲 1983—2013《信長之野望》系列 2013《英靈傳說》 2015《英魂之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