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城鎮

保城鎮

保城鎮位於南部縣城西北約80公里處,地處升鍾湖風景區。保城鎮位於保亭縣東北部,北緯18°38′,東經109°41′。是保亭縣城的環城郊區鎮。土地面積為178平方公里,管轄8個村委會,兩個社區,60個村小組,全鎮可耕作面積18542.47畝,農作物種植面積:橡膠12337畝,檳榔5150畝,荔枝970畝,龍眼815畝,紅毛丹45畝,淡水養殖735畝。農作物種植是全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以種植橡膠、檳榔為主。全鎮依託七仙嶺旅遊開發,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利用城效優勢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基本信息

保城鎮位於南部縣城西北約80公里處,地處升鍾湖風景區。南北朝時置掌天郡,北周閔帝元年(557)改為西水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併入南部縣。清末置保城鄉,面積約42平方公里。保城鎮基本保存了舊時風貌,二層木結構建築、青瓦屋面、石板街。現保存有清初古建築瘟祖廟,由山門、奎星樓、正殿、廂房等組成,保存較好,山門與奎星樓融為一體,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樑上題有 “康熙戊午(1678)復古重建”。場東學校處有古防衛牆,為一大小不等的片石所砌成的三邊石城,南北長70米,東西相對兩邊各長50米,高2.5米,頂部寬1.5米。場東1公里處為煙堆山,東西向,呈梭形,東西對峙,互為犄角,與防衛牆同為南宋末年抗元遺蹟。1932年爆發的升保起義,該地曾建立過游擊中隊,在蒙埡廟打擊土豪劣紳。1933年又建立了特支,當年紅四方面軍曾戰鬥於此。境內有香柱山,山石中夾雜著大量卵石,這裡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或奇石連片,折摺疊疊,犬牙參差;或獨立成景,各具姿態,地邊靜臥。構成一線天、奈河橋、風動石、鷹嘴石、仙龜拜佛、八仙朝聖等奇特的自然景觀。山上樹木蓊鬱,蔭天蔽日,有林間小道隱約其間。升鍾水庫在保城形成寬闊的湖面,波光粼粼,島嶼點綴,湖岸蜿蜒曲折,真是綠水紅青山,碧波映長空,泛舟湖中,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2003年6月26日,大雨過後,鄉場背後山樑西水寺已平整10月之久的土坪上,突現奇特地質現象,類似文字的印跡,當地人稱為“天書”,30餘行,30餘米長,等行等距,至今未能解釋。
保城鄉在民風民俗、文化藝術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蒙子埡村彭氏家庭一年一度的同宗會祭祖;棗兒坪村的川戲;以敬洪琳、劉正松為代表的根藝。宋家坪村歷史文化厚重,流傳有地燈調,有古老相傳的龍燈、獅子、高蹺等,有根雕之家宋開信、宋科舉;有宋家祠堂、兩套宋家老院子,數十座雕刻精緻的碑亭,水質甘洌的古井,著名古建築“官廳”拆下的木構件;有“材長佐政”匾額,有清乾隆五年、嘉慶十一年等七口大水缸;村後大力寨有寨牆、寨門,曹操石,條石壘成的點將台,靠近山頂處有東漢崖墓,山頂建有牛王廟;有檬古、黃連等古樹十餘株,賴子灣瀑布泉水終年不斷,飛流直下,迸珠濺玉。在保城國小內,有兩棵高三十餘米、直徑1.5米的豇豆古樹,大約康熙年間栽種在文廟(修建於康熙年間)正門前,離兩棵古樹三四十米遠的地方,滋生的三棵小豇豆樹,已有近百年歷史。為落葉喬木,春夏之交,枝葉繁茂,夏秋之季,結兩尺來長的線形果實,形如豇豆,故名“豇豆樹”。此樹種極為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