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璡鍾

侯璡鍾,高1.9米,鐘口直徑1.4米,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鑄。 此炮為經略大學士傅恆造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用於鎮邊防要塞,敕封“大神威炮”。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杜文秀敗亡,清軍援兵大至,孤城乃破,“大神威炮”遺存了下來。

侯璡鍾簡介

侯璡鍾,高1.9米,鐘口直徑1.4米,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鑄。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兵部侍郎侯璡隨尚書王驥遠征麓川,平定邊亂,後留鎮雲南。基於對騰衝特殊地理位置的深切了解和邊境攻防需要,侯璡與都指揮使李升等動用西征將士1.5萬人修築了騰衝石城。城成之後,鑄此黃銅巨鍾,鐫刻征戰功績於其上,以傳後世。

神威炮簡介

神威炮,紅銅鑄造,管長1.38米,直徑0.39米。此炮為經略大學士傅恆造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用於鎮邊防要塞,敕封“大神威炮”。據炮身滿漢文字和有關記載,“大神威炮”原配置於城門炮台之上。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杜文秀領導的雲南回民起義軍之一部在大司寇馬興堂率領下攻占騰衝,此後又在大司馬李國倫等統領下堅守斯城十二年之久。其間,清軍屢次攻城均被義軍擊退,“大神威炮”亦大發神威,給清軍以火力威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杜文秀敗亡,清軍援兵大至,孤城乃破,“大神威炮”遺存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