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創作的中篇小說。 小說以主人公愛迪的死亡結局為開端,講述了他進入天堂後遇到了不同的五個人的故事。故事以愛迪在天堂的際遇為主線,中間夾雜著他在世時每一個生日的片段描寫,直到愛迪在天堂旅途的最後一站,現實中的愛迪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值得注意的是,愛迪在天堂遇見的這五個人並不都是他已故的親友,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在活著的時候並不熟悉甚至完全不認識的人,但這些人都和他曾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出現在這個天堂是為了讓愛迪看清一些人和事,他們告訴他,天堂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理解他們在地球上的生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從“結局”開始講起,遊樂場維修工愛迪在83歲生日那天,為了挽救在突發事故中身處險境的女孩而喪生。愛迪初進天堂時遇見了五個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他們講述了五個不同的故事,藍皮人帶領愛迪回憶童年,上尉帶領愛迪回憶參戰的歲月,魯比帶領愛迪回憶與父親的感情,瑪格麗特帶領愛迪回憶愛情,小女孩讓愛迪面對自我,最終讓他明白自己一生的價值後安然離去。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愛迪在天堂里與五個人的相遇的情景,另一條則描述了從愛迪出生那天到去世一生中的數十個生日場景。每次遇見一個人講完一個故事之後用“第一(二、三、四、五)課”作為總結,米奇沿用了《相約星期二》中的課堂模式,以平常的故事平淡的語言來闡釋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感悟。

作品目錄

結局今天是愛迪的生日星期四,上午十一點鐘
今天是愛迪的生日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二個人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四個人
旅途今天是愛迪的生日今天是愛迪的生日
今天是愛迪的生日第二課今天是愛迪的生日
到達星期一,上午七點三十分第四課
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一個人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三個人星期五,下午三點十五分
今天是愛迪的生日今天是愛迪的生日愛迪在天堂里遇見的第五個人
今天是愛迪的生日今天是愛迪的生日今天是愛迪的生日
第一課今天是愛迪的生日最後一課
星期天,下午三點鐘第三課尾聲

創作背景

在1997年《相約星期二》獲得了巨大成功之後,當作者到了應該繼《相約星期二》再寫點東西的時候,卻進展緩慢。作者不想寫《相約星期三》。而想回歸到故事的世界裡去,更深入地開掘生命與死亡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

該書的靈感來源於作者的叔叔,他叫愛迪,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飽受苦難的老兵。作者小時候在每年感恩節,身材魁梧的愛迪總愛給他講述某個晚上他被急送進心內直視外科手術間的故事。他說手術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的靈魂就開始甦醒並脫離了軀體,他看見逝去的親人們都等在他的床邊。

人物介紹

愛迪

愛迪在現實的一生,一直都是默默無聞、毫不起眼的,幾十年都做著同一個單調而乏味的工作,心裡一直有著一團不忿之火。他埋怨自己的父親、嫉妒自己的兄弟,認為因為父親他才會一輩子都只能留在這裡工作,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像兄弟一樣好命。可是當他見到了在天堂等待自己的五個人之後,他便明白了,這份工作並不平凡,他保證著孩子的安全,他甚至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只是愛迪自己並不知道。

藍皮人:公平

七八歲的愛迪和小朋友們玩棒球時,球跳落到了街上,愛迪跑去撿球時衝到一輛汽車前,司機及時轉向避免了一起事故,愛迪很幸運的逃過了一劫。但是那輛車的司機是一個開車新手,他在繼續避讓車輛時撞上一倆卡車,心臟病發作而死。這個司機就是故事中的“藍皮人”一愛迪在天堂里見到的第一個人。同一個故事,取不同的角度,卻是不同的悲喜劇。一次意外看似偶然,其實也有它的必然。你的一次不經意的決定也許就會改變另一個人的命運。

愛迪聽完這個故事之後無法接受事實,他害死了別人,卻在今後的七十多年裡一無所知的活著。藍皮人卻說愛迪不必自責,也不需要還債和贖罪,因為公平並不主宰生與死,“在靈魂深處,人們知道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出生和死亡,皆是一個整體的一部分”。人的存在就是這樣強烈地影響了另外一個人。這種影響,關乎死亡,看起來很隨機,與公平、公正沒有絲毫關係。在這個世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影響到另一個人,而自己也在被影響,每個人的死亡都是公平的。藍皮人將雙手放在愛迪身上,告訴他“陌生人只不過是你沒有遇見的家人”時,愛迪感受到令人陶醉的溫暖。

上尉:犧牲

愛迪遇見的第二個人是上尉,愛迪參軍時的直接領導,他們一起回憶了逃離戰俘營的過程,他們成功逃離時因為憤怒而決定放火燒了穀倉,愛迪在火光中看見人影,拚命往裡衝進去救人後來因為腿受傷而放棄。上尉告訴愛迪,是他開槍打了愛迪的腿,愛迪聽了很生氣,認為上尉毀了他的生活。而上尉卻救了他的命,也實現了自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承諾。上尉後來為了救所有隊員而被地雷炸死。他們參與的戰爭本身就是一個集體犧牲。為什麼犧牲?上尉說是“忠誠”。從這個角度看,犧牲不是損失,不應恐懼,反而應該追尋,因為你所追求的東西會在犧牲中自然顯現。自我犧牲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是惋惜,而是值得追求的東西。所以,每當覺得自己失去什麼時,不要一味的患得患失,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之中,抬起頭,向周圍看看,你會發現自己得到了更加寶貴的東西。愛迪與上尉的天堂會面為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愛迪失去了一條腿,換來了生命,上尉失去了生命,換來了戰友的生命,生命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犧牲的過程,當你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其實你並沒有失去他,只不過將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

魯比:寬恕

魯比是愛迪生前工作的“紅寶石碼頭”的遊樂場最初的主人,她的丈夫建造了遊樂場送給她,自己卻因為遊樂場的一場火災而嚴重受傷。魯比等待愛迪的目的是要告訴他關於他父親的故事。愛迪恨父親,童年期的忽視,少年期的暴力,青年期的專制。他認為父親不但是一個酒鬼,而且是一個冷摸無情的人,連最基本的父愛都沒有給過他。在戰爭中受傷後父親對他大喊“起來!去找份活乾!”這是父子之間最後的交流。在他看來父親的去世也是因為飲酒過量導致的。他埋怨自己一輩子被困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做著毫不起眼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平庸至極的工作,遊樂園的維修工,微薄的工資,骯髒的手指,每天的循環往復,一切拜父親所賜,像陷入沼澤一般,越掙扎越徒勞,不甘心卻不得不認命,一直到死。可魯比讓愛迪看到了另一個事實,他父親的真正死因是為了救一個落水的朋友而造成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一個英雄。由於戰爭使愛迪落下了殘疾,他的情緒很低落,父親每天都催促他去找工作,讓他可以重新投入社會,父親對他並不是冷酷無情的,只是當時的愛迪沒有感受到而已。他也不知道,父親臨終之前,在凌晨醒來掙扎著走到窗邊,身子俯向窗外呼喚妻子和兒子的名字,好像他們就在那兒,下一秒就會抬起臉笑盈盈地回應他。父親孤單地走了,伏在視窗,帶著落寞和思念,來不及與兒子和解。

聽了魯比的講述之後,愛迪放下了自己的仇恨,主動與父親和解,他寬恕了父親也寬恕了自己。當我們長大了,開始意識到與童年往事如影隨形的疼痛,迫不及待地去尋找它們的源頭,自以為是地把一切罪責歸於父輩,卻沒有意識到,我們的不完美,他們的不完美,父輩的父輩的不完美,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一代又一代的毀壞,一代又一代的警醒,寬容,療傷,期盼癒合。當作為成人的我們意識到日積月累的疼痛,我們有責任不再孩子般無能為力被動接受,努力去了解,傾聽,讓療程開始,而不應當自己將傷口越刺越深。

瑪格麗特:愛不會終結

82歲生日那天,愛迪乘著計程車去墓園看望親人。像往常一樣,母親,哥哥,父親,最後是愛妻瑪格麗特。他倚著拐杖,凝視著妻子的墓碑,往事紛至踏來。妻子總會在每年的同一天為他做香噴噴的蛋糕,遞給他甜甜的太妃糖,袋子上甚至扎著漂亮的絲帶。從17歲開始,愛迪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妻子身上,妻子四十七歲時病逝,往後的日子愛迪一直在孤獨痛苦中度過。在天堂里,愛迪見到了瑪格麗特,終於忍不住嚎陶大哭,他責怪妻子過早的離開了他,瑪格麗特告訴他:“失去的愛依舊是愛,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生命會終結,但愛不會”;“當愛的感覺逝去,另一種感覺在升華。回憶。回憶變成你的伴侶,你培育他,擁抱他,與他翩翩起舞”。

天堂給了他一次心靈慰籍的機會,使他明白所有的人即使他與你的關係再親近,也不會陪你到終老,有些事情如果你當時不去做,也許就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遺憾,即使再有機會,也無法彌補。

瑪格麗特帶著他推開一扇又一扇門,穿行於一場又一場婚禮,她開心地對他說,這是我選擇的天堂的樣子,婚禮的世界,當新郎揭開愛人的面紗,當新娘戴上鐫刻承諾的戒指,全世界的新人們有著同樣的眼神,他們真心相信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將會空前幸福。瑪格麗特輕輕地推開最後一扇門,那是一個光線微弱的房間,放著幾把摺疊椅,一個手風琴手安靜地坐在角落裡等待。那是他們的婚禮,沒有眩目的豪華盛宴,但是有愛深藏穿行於彼此心間,從最初的相遇,到執子之手,到生死相隔,直至天堂重逢。

小女孩:自我救贖

從戰俘營逃離後放火燒毀穀倉時,愛迪恍惚中看見大火中有個人影,卻未能救出他,愛迪在天堂里碰到的最後一個人是個全身燒傷的女孩塔拉,她死於愛迪放得那場火,愛迪給她洗去了身上的瘡疤,同時也是在給自己洗去心中的愧疚。困擾他一輩子的噩夢終於找到了答案。愛迪親手撫平了小女孩的傷疤,同時也撫平了自己那顆充滿負罪感的心靈,他的心再沒有了沉重的包裹,他變得無比輕鬆。

小女孩讓愛迪迷失了,又是她把愛迪帶入了天堂。女孩原諒了他,並帶他看了遊樂場救出的女孩。愛迪死後一直追問的問題“小女孩有沒有得救”也有了答案。也許冥冥之中有著注定,愛迪無意間葬送的生命,也最終用生命救了另一個女孩,不能不感嘆,生與死的萬千聯繫。人生的終極課程是自我救贖。人活一世,怎么可能不傷害到別人。對自我的救贖,是人一輩子真正需要追尋的東西。能夠直指內心最深入的私密,才能打破捆綁一生的夢魔,在天堂兩人都得到了解脫。

作品鑑賞

藍皮人教會愛迪生命的意義,上尉告訴愛迪用自我犧牲的死換來了別人的生,魯比用自己所見化解了愛迪對父親的恨,馬格利特則讓愛迪回味著愛和婚禮那一段人生的最美,最終對塔拉的洗禮讓愛迪從半生中的痛苦悔恨中解脫出來。

愛迪在天堂里遇見了五個人。這五個人中有他失去的親人、熟人以及完完全全的陌路人。他們逐一地向愛迪講述和解釋了他生活中似乎與他毫不相關的故事和聯繫,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關聯的,就像河底的卵石,一個牽連一個。整個故事就是一個人一生的縮影,在天堂里遇到的五個人都是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它在用故事的形式告訴讀者,在每個時期應該懂得的道理。愛迪終於領悟到,他在人世間自認為毫無意義的生活,其實正是他生命的價值所在。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雖是一本講述死亡的書,但卻清新自然,不是要引起人們對死的恐懼,而是給予讀者以生的啟迪。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以其獨到的視角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天堂景象。這是一個關於“天堂之旅”的故事,但它又不同於以往的同類型小說。在這個故事裡,天堂里會有等候你人長大、相愛、衰老、死亡,等待著解答人生最後疑問的五個人,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一種新生。

作品影響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作為一部情感療傷佳作,已累計售出八百萬冊,成為2003年唯一有能力在排行榜上與《達文西密碼》叫板的作品。

2004年年底,《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被美國廣播公司(ABC)改編成電影電視,熱播全美。

作品評價

“一部能夠真正感動鼓舞人心的書。”——《紐約時報》

“一部美國現代寓言,它將受到廣大讀者的珍愛。”——《出版商周刊》

作者簡介

米奇·阿爾博姆 米奇·阿爾博姆

米奇·阿爾博姆(1959-),美國專欄作家,電台主持,電視評論員, 此外還是活躍的慈善活動家。阿爾博姆已出版九部暢銷著作,其中紀實作品《相約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圖書暢銷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三十一種文字,全球累計銷量超過一千一百萬冊,成為近年來圖書出版業的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