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良種繁育

作物良種繁育是指繁殖作物新品種的種子以及防止現用品種種子混雜退化的措施。作物育種工作的繼續。生產上用的品種在使用過程中常易發生混雜退化,其原因,一是在播種、收穫、運輸、貯藏等過程中常易混入其他品種的種子造成機械混雜。

作物良種繁育

正文

繁殖作物新品種的種子以及防止現用品種種子混雜退化的措施。作物育種工作的繼續。
初育成品種的種子數量較少,須進行擴大繁殖才能滿足大田用種的需要。為此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分級繁育制度。由育種機構提供原原種。用原原種繁殖原種。在中國,原種一般由縣良(原)種場負責繁殖,供應鄉或村的種子生產單位進一步繁殖生產用種。為加速良種繁殖,常採取各種提高繁殖係數的方法,如小麥單粒點播、水稻單株插植、馬鈴薯芽栽,以及利用不同自然條件進行異地繁殖等。良種繁殖過程中和供種前都要經過嚴格檢驗,以保證質量。
生產上用的品種在使用過程中常易發生混雜退化,其原因,一是在播種、收穫、運輸、貯藏等過程中常易混入其他品種的種子造成機械混雜;一是在田間原用品種與其他品種自然雜交而發生性狀分離,或品種本身發生變異。為了防止混雜退化和延長品種的使用壽命常用的方法有:①防雜保純。即防止品種種子在各生產環節上發生的機械混雜。除工作場地和使用工具必須清掃乾淨外,在田間須嚴格拔除雜株、劣株,對常異花和異花授粉作物的品種繁殖田須採取隔離措施,防止異花傳粉造成的生物學混雜。②提純復壯。即對生產上表現混雜退化的品種,一般用選擇方法並結合良好的栽培措施以保持或恢復原有的優良特性。最簡單的方法是在收穫前選品種的標準單穗或單株,混合脫粒,將獲得的種子種於種子田,生育期間嚴格拔去雜株、劣株。對水稻、麥類等分櫱性強的作物,種子田常採用單株栽植法或稀條播,以便去雜去劣。進一步的提純復壯採用改良混合選擇法。通過單株(穗)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殖的三圃制(或二圃制)生產原種。即第 1年從繁殖田中選擇具有品種典型特性的優良單株(穗)。第 2年每個單株(穗)種成1行或1個小區(株行圃),經田間評比,選擇具典型特性的優良株行或小區,單獨收穫和脫粒,成為單系。第 3年每個單系種子種成一個較大的小區(株系圃),成熟時選擇優良小區混合脫粒,產生原原種。原原種種於原種圃,經去雜、去劣、去病株(穗)後混合收穫、脫粒而產生原種。異花授粉作物、常異花授粉作物的原種生產田,以及雜交玉米、雜交高粱、雜交水稻等的親本繁殖田和制種田,四周都須設定隔離區,藉以防止外來花粉傳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