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器縫進衛生棉

在榆樹實驗高中考點,有家長指著自己的孩子說:“看,全身都是新買的。 ”在榆樹一中考點外,一名長榆中學的考生明確表示已經退了答案,“還是自己考,能考幾分是幾分”。 ”在榆樹幾個考點外,記者在安檢階段,未見有因“攜帶作弊器”被發現而不讓進場的學生。

簡介

2013年吉林榆樹市高考亂象:作弊器縫進衛生棉帶入考場
保壽鄉王姓家長的妻子告訴記者,她女兒用的“法寶”是衛生棉。
“她們同寢仨閨女,我親手把仨人的機器縫進去的,結果,其他倆女孩過(安檢)了,我孩子沒過。”

事件
吉林省招生辦說:2013年高考,我省首次實行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員“無聲”入場,對隨身攜帶物品進行嚴格檢查,對違紀作弊行為“零容忍”。
考生說:“該帶(作弊器)照樣帶。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賣答案者說:“我們有招兒讓你檢(測)不出來,你記住:永遠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家長說:“孩子苦了12年,這輩子也就犯這一回事。還能咋的?”
……
這一切,發生在吉林省榆樹市,長春市下轄的一個人口約130萬的縣級市。
據吉林省政府檔案通報,這裡高考各科平均分數,常年位列長春地區外五縣市(區)第一名。而硬幣的另一面是,高考前找人“買答案”,在榆樹已是公開的秘密。
2013年6月5日至6月8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全程直擊榆樹高考,發現“史上最嚴高考安檢”下,部分考生試圖舞弊的“決心”仍禁而未絕。為了將俗稱“作弊器”的耳機及接收盒帶進考場,考生的鞋底、腰間甚至衛生棉里,都可能“大有玄機”。
為將作弊器帶進考場,與高考安檢制度的一場貓鼠遊戲上演了。
晴天霹靂
“孩子,查得嚴不嚴?機器帶進去沒?信號好使不?”
2013年6月7日上午約11:35,榆樹實驗高中考點外,一考生家長抓起剛考完語文的孩子的手,劈頭蓋臉便問。
這是不少候場家長的共同問號。由於對“能不能使(用)機器”沒底,緊張不安的氣氛,至少半個月前,就持續籠罩在部分榆樹考生家長的心頭。
家長的一切惴惴,源於2013年吉林省首次實施的“史上最嚴高考安檢”。
文胸要換成背心,褲子穿鬆緊帶兒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膠涼拖……這是吉林省某高三老師總結出的“穿衣寶典”。
“簡直是晴天霹靂!”高考前兩天,來自榆樹一中的考生向記者私下透露,“無聲高考”讓他們這些“買了答案的”,一下“都懵了”。
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所謂“買答案”,就是買家交3000到5000元不等的費用,購買一個耳機和一個“火柴盒大小”的金屬接收器。
賣家在考試當天,會派槍手將試題偷傳出來,並組織“高手”團隊在場外答題,再把答案傳給考場內的考生。待分數公布之後,考生根據成績補交餘款。從二本、一本到重點本科,餘款數額可從7000元躍升至數萬元;若是沒過,則不再收取這筆費用。
而在榆樹,記者驚訝地發現,“買答案”是個公開話題。當記者問及如何能買到答案時,一名計程車司機順口稱,他就有朋友“做這個生意”,並爽快地把賣家的聯繫方式告訴了記者。更為誇張的是,2013年5月27日,在當地發行量頗大的生活信息類報紙《亞文商務報》上,一則出售“高考試題”的豆腐塊廣告被公開刊出,其上寫道:“模組,主機子,價格面議,交貨付款”。
在榆樹實驗高中和榆樹第一高中(以下簡稱榆樹一中)對面的學生飯館裡,兩名老闆還分別向記者透露:買賣答案通常在高考前一個半月就在聯繫、運作了。
“一般是老闆和老師聯繫,老師再告訴一兩個學生,學生在同學間發展買家,層層分支,跟傳銷似的。”而這個系統除非熟人介紹,外人通常難以進入。此外,在榆樹一中對街做麻辣燙生意的老闆證實,一中附近的居民樓因為離考場近,可以用做發答案的地點,往年高考都很搶手,“租金一天就2500~3000元”,“今年嚴了,不知租沒租出去”。
至於購買答案者,數十位考生家長向記者透露,多是摸底成績在200分左右的“極差考生”,和350~450分之間的“邊緣考生”:“學習真好的,誰買答案?指著機器的,都是沖一衝能上本科的,或者‘死馬當活馬醫’的孩子。”
牙套鬧劇
中國青年報記者撥通了《亞文商務報》廣告上的電話,電話那頭的男子稱,860台機器“已經全部賣完”。他告訴記者,機器和答案是他朋友來賣,“做了四年生意絕不騙人”。高考第一天晚上,一名來自榆樹保壽鄉的王姓家長告訴記者,在他女兒所在的實驗高中里,“光孩子知道的就賣了170套。”
根據榆樹市人民政府通報,榆樹將設定8個考點、20個安檢通道,外派監考在紀檢監察、公安人員監督下,按照操作要求,對考生進行無聲檢查,合格的到備考區,不合格的到復檢區,復檢合格後再入備考區。
“用(機器),還是不用?”記者注意到,早在5月底,這一討論就在榆樹當地的貼吧里頻頻出現。在下午熟悉考場時,記者隨機在實驗高中、榆樹一中、榆樹六中考點外走動,不少考生與家長都在談論“買了嗎”、“用得上嗎”、“咋帶進去”等。
5月25日前後,榆樹還發生了一起“牙套鬧劇”。
根據吉林省“無聲高考”的有關規定,考生因患疾病而身體植入金屬醫療器件的,需要到吉林省人民醫院開具相關證明,並由當地招生部門審核。而5月27日發舉報簡訊的家長,向記者披露了這樣一種“鑽空子”的方法:
“為了躲避金屬探測儀,學校讓學生都去買牙套。這樣,探測儀響了,學生拿著醫生開牙套的證明,帶著作弊器堂而皇之的就可以進去考場。”
2013年6月5日,在吉林省人民醫院,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了解到,5月下旬,其口腔科的確掀起了一個長春地區考生集中開證明的高潮。“但是,只要拍片發現嘴裡沒有金屬的,我們一律不給開證明。”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諮詢,一名口腔科醫生明確表示,如發現口腔內的矯治器或充填體對整顆牙沒有意義,醫生也將直接拆除,或者登記之後回傳給公安廳。
這名醫生還向記者透露:該醫院所有在2013年5月25日之前開的診斷,都“作廢”,統一由公安廳和教育廳通知學校帶學生來做檢查。
一個耐人尋味的巧合是:正是在2013年5月25日,榆樹市人民政府接到長春市政府的通知,通知該市四百多名報考學生在省醫院開具了體內植入金屬物質的醫療證明。
記者看到,這份在2013年5月29日發布的名為《關於榆樹市部分報考學生到省醫院開具醫療證明的情況說明》的市政府檔案稱:“經查,我市共488名報考學生在省醫院開具了醫學證明(實驗中學60人、一中279人、長榆高中99人、弓棚一中43人、新立一中1人、社會青年6人)。26日,我們組織這些學生在我們市醫院、中醫院進行復檢。其中,251名學生接受了復檢,237名學生主動放棄復檢。”
在檔案通報中,學生“放棄復檢”的原因主要是:“現在正值高考的衝刺階段,復檢還要浪費幾天時間”,“學生深感疲憊”等。而檔案認定的“準備利用假牙進行高考作弊”的學生,僅有21名。
懸念“叢生”
連日來,作弊器“去”與“留”的懸念始終籠罩榆樹,在高考當天上午達到頂峰。
在考生和家長眼中,榆樹這次高考之“嚴”,前所未有。根據榆樹市人民政府通報和家長的描述,記者獲悉其“嚴打”高考舞弊的舉措,至少包括:
有考生的家長,與單位簽訂責任書,承諾堅決不參與、不購買高科技作弊器材,否則實行責任倒查,追究連帶責任;對往年“發信號”的居民點,公安進行提前走訪,登記、告誡,並派專人巡查,防止有人“半夜偷搬機器上去”;2013年5月21日,全市考生進行“無聲入場”實地模擬。在6月6日熟悉考場時,有警察透露:“(金屬探測儀)連遇到身份證、錢都響。因為身份證里有‘晶片’,錢里有‘金線’。”
此外,考試座位實行一科一換,每個教室配備一名長春監考老師、一名本地監考老師。對佩戴牙套等金屬醫療器械的考生,單獨設定考場,監考老師人數升級;榆樹投入24.5萬元購置並升級一套無線電壓制設備(既俗稱的“信號禁止門”),設備總數達到9套……
高考前一天下午熟悉考場時,能不能帶機器進去?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還是:“不知道”。
在榆樹實驗高中考點,有家長指著自己的孩子說:“看,全身都是新買的。布鞋、布衣服、鬆緊帶褲子,連胸罩都把金屬扣摳下去,用線縫上了。”
在榆樹一中考點外,一名長榆中學的考生明確表示已經退了答案,“還是自己考,能考幾分是幾分”。和他採取同樣決定的考生不在少數,閒談中,不少考生透露:“因為政策太嚴,作弊划不來了”。
但仍有考生蠢蠢欲動,試圖攻破“貓”的防線。
在榆樹一中考點外,記者看到,四五名男考生聚在一起,拿著自查用的掃瞄器相互檢測。“沒響!”一個穿著白色T恤的男考生興奮地喊道,他將儀器放在襪子裡,沒有觸發警報。他旁邊的男生宣稱,將儀器放在內褲里,掃瞄器同樣沒出聲。
但一小時後,記者看見那名穿著白色T恤的考生,懊惱地走出校門說:“第二道門被攔下來了。”他身邊的同學馬上獻策道:“明天再試試,說不定‘雷聲大,雨點稀’。”“帶不進去大家都帶不進去,帶進去了就賺了。”
高考當天上午,正式開考第一科前,懸念達到頂峰。
不斷有焦急的家長在考點警戒線外舉目張望,看自己的孩子“過沒過復檢的綠棚子”。記者在兩個考點分別看到,入場期間,零星會有考生檢查沒通過時,就退出來,自行“處理”一下再進去。同日下午,這樣的情況更多。其中在榆樹一中考點,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開始入場後半小時內,至少有50名考生走出考點。
“都是作弊的。”一位家長判斷道,因為下午考數學,比上午的語文更適合帶作弊器。
記者在現場親眼目睹:不少考生身上“藏貓膩兒”。一個女考生衝出考點後,脫下鞋子,把藏在鞋裡的接收器交給了其母親,又跑回考點。有一個男生,則從褲襠里取出接收器,交給其父親。出來的考生,大都面色凝重,與父母一起到偏僻處,更換衣服或處理機器。
“7日上午強制‘摳’掉四五個,下午強制‘摳’掉十來個。”在實驗高中考點外,一名參與榆樹一中中樓考場安檢的工作人員,與身邊人閒談時透露,“自己‘處理’的更多,我們樓有900多名考生,得有100多名這樣的。”
在榆樹幾個考點外,記者在安檢階段,未見有因“攜帶作弊器”被發現而不讓進場的學生。
“魚過千層網,網網都有魚”
在高考這兩天裡,記者觀察,榆樹考生與安檢措施間的“拉鋸戰”一直沒有停息。而截至發稿,榆樹市教育部門尚未公布2013年度高考有舞弊有關的查處情況。
記者實地探訪榆樹市5個考點後發現:考生普遍反映,不同考場、不同科目的安檢寬嚴度“不一”,信號禁止得好不好,也有多種說法。但受訪考生或家長均承認:“史上最嚴高考安檢”下,依然存在“漏網之魚”。
一個長榆中學的男考生告訴記者,他親眼目睹,排在他之前的考生把機器放在襠下,“通過了安檢門”,同樣的方法,他自己卻沒有通過。“要放慢速度,越著忙越不行。”他總結經驗。
隨著高考進入第二日,有人順利“暗度陳倉”的說法,迅速地在榆樹坊間流傳開來。傳言中的技巧也五花八門:有人說,“用豬皮裹住儀器綁在腰間”可以混進去;還有人說,“在鞋底摳洞”可以塞進機器;也有人告訴你:“秘密”就是花1千多元買一種特殊罩子,“能防探測儀的”。
一位家長搖搖頭概括道:“魚過千層網,網網都有魚。”
保壽鄉王姓家長的妻子告訴記者,她女兒用的“法寶”是衛生棉。
“她們同寢仨閨女,我親手把仨人的機器縫進去的,結果,其他倆女孩過(安檢)了,我孩子沒過。”
即便如此,帶進去了機器,不意味著就無往不利。考生多告訴記者,耳機能不能接收到信號、信號給的答案準不準,都要憑運氣。
“考完了,都說非常好,非常準。”“賣答案的人說,英語答案順序串了,被坑了!”“考語文(時)根本沒信號,模糊著聽了一小段,都變成歌了。”每次一出考場,總有考生在議論這些事情。
這意味著,作弊器即使通過“史上最嚴高考安檢”,助力幾何,依然難說。但榆樹上下似乎已習慣了這樣的“冒險”。一名家長甚至告訴記者,當地已流傳有“隔兩年答案不準”的說法。“2008年、2009年答案準,2010年不準,2011年、2012年答案準,今年不正好趕上不準的?”但選擇買答案的家庭依然會相互安慰:“這不就是願賭服輸的事兒?”
有家長向記者斷言,2014年賣答案的就能研究出對付“安檢門”的招數了。“都是高科技,不行就讓孩子再考一年。”榆樹一中對面飯店的老闆娘告訴記者,她深諳此道,卻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在當地高考。
“一個地方的考風壞了。就算孩子上了本科,有些聰明的單位,都不愛招了。”她意味深長地反問道,“你以為,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嗎?就你聰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