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醫院三水分院(佛山市三水區中醫院)

2005年10月13日,區政府將區中醫院(含區人民醫院舊址)全部資產無償劃撥給佛山市中醫院,用於醫療衛生服務,佛山市中醫院全面接收區中醫院的人、財、物。 新設立的三水分院為佛山市中醫院分支機構,按二級甲等醫院建制,分院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所在地區: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中醫院是一間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衛生服務於一體的、按中西醫結合模式發展的二級甲等中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醫學院、湛江中醫學校、新興中藥學校等多間醫藥院校的教學、實習醫院。醫院先後被評為全省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文明中醫院。

目前,醫院有高級職稱27人,占8.2%,中級職稱99人,占30.1%,兼職副教授、講師32名;全院開放病床100多張,年門診56.5萬人次。臨床科室設定齊全,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骨傷科、兒科、婦產科、消化科、五官科、康復理療科等,並設有骨傷、肝腎、心腦血管病、康復理療、肛腸病、糖尿病等多個優勢專科。醫院還開展家庭病床、社區康復、老年護理、慢性病建檔跟蹤、社區健康促進等社區衛生服務,深受民眾歡迎。

醫院努力發揮中醫治療優勢,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危重病和疑難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早期肝硬化、急慢性腎炎、前列腺疾病等;並開展各類重建鋼板的內固定術、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微創泌尿外科技術和PPH、無痛性療法治療肛腸疾病等國內新技術,收到較好的效果。引進和開發康復理療新技術治療各種脊柱病、中風后遺症等,其中讓一位70多歲高位截癱長達7個多月的老伯恢復行走,創造了三水區中醫院歷史上的奇蹟。

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提高的醫療保健需求,改善診療環境,在三水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將區人民醫院舊址劃給區中醫院使用。2005年10月13日,區政府將區中醫院(含區人民醫院舊址)全部資產無償劃撥給佛山市中醫院,用於醫療衛生服務,佛山市中醫院全面接收區中醫院的人、財、物。區中醫院同時更名為“佛山市中醫院三水分院”。分院為佛山市中醫院分支機構,是政府所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其基本中醫服務等功能不變。佛山市中醫院負責分院及屬下13個分支站點的投資、建設和管理,並根據三水區衛生事業發展狀況及醫院的發展戰略制定分院今後的發展規劃,對三水區人民醫院舊址按二級甲等中醫院標準要求重新布局、分期進行投資改造,對分院所屬的13個分支站點也重新布局和改造,使之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佛山市中醫院分院。佛山市中醫院享有分院的財產支配權、經營管理權及相關的民事權利,承擔分院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分院今後的單位性質、經營方式和資產處置等與總院保持一致。新設立的三水分院為佛山市中醫院分支機構,按二級甲等醫院建制,分院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佛山市中醫院徐志強任三水分院院長、余俊文任副院長,原區中醫院陳維強、黃雄任副院長。

整合後,佛山市中醫院三水分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秉承佛山市中醫院“傳承、創新、精誠、奮發”的辦院精神,藉助佛山市中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院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加強醫院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狠抓業務發展和專科建設,下派專家,增設專家專科門診,強化特色和優勢專科建設,增加住院床位,積極拓展業務,擴大醫院的影響力;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應急和救治能力;整頓醫院診療秩序,規範執業行為;重新合理利用和最佳化現有的衛生資源,實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加大設備設施投入,改善診療環境;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平;抓好社區衛生服務,完善服務功能;全面實施“科技興醫”戰略,開創科研工作新局面;實行後勤服務社會化和經濟成本管理,努力解決民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按現代化醫院模式規劃新院址,落實新院址改造建設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醫院的醫療救治和應急能力明顯提高,管理逐漸與總院吻合,並逐漸形成三水分院自身特有的管理模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服務理念和服務水平翻開了新的一頁。


聯繫電話: 0757-87732563,87701323
地址: 佛山市三水區人民一路46號
所在省份: 廣東省
所在城市: 佛山市
所在地區: 三水區
床位數量: 72張
年就診人次: 565000人/次
院內設備:

醫院擁有美國GE公司生產的全身螺旋CT、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電子纖維胃鏡和腸鏡、東芝彩色B超、X光B超雙定位體外震波碎石機、帶影象增強系統500mA X光機、C臂X光機、彩色經顱都卜勒、24小時動態心電分析系統、血液流變學檢測儀、多參數監護儀、血液透析機、氬氣刀等一批先進醫療設備,較好地滿足臨床診療需要。


分級: 二級甲等*
醫保定點醫院: 醫保*
性質: 國營
郵政編碼: 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