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與現代人

佛學與現代人

《佛學與現代人》是胡百熙所寫佛教類書籍,由2010年6月1日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佛學與現代人

本書有兩大要旨:

一、為初學佛者提供入門的基礎理論;

二、為有其他宗教信仰又希望了解佛教的人提供學習的平台。本書沒有要求佛教以外人士轉信佛教。

作者簡介

胡百熙 生於1937年,律師,學者,現居香港,祖父胡翼南(1847—1916)是清朝末年的作家和思想家,父胡恆錦為香港著名律師。胡百熙博士於1962年考得律師資格,與其姊胡紫棠律師創辦胡與胡律師事務所。1969年與友人創辦遠東交易所(Far East Exchange),為當時香港第一所華裔主導的證券交易所。1981年與兩位友人吳毓磷博士及黃景強博士,創辦了澳門東亞大學,後易名為澳門大學。胡博士亦熱衷於學術研究,創立世界語音規範於六個共同點的理論,稱為“Theory of the Hexstave”。

目錄

致謝

前言

第1部分:概論

第一章 什麼是宗教?

第二章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第三章 佛教與其他宗教作比較

第2部分:理解佛教的必備知識

第四章 佛教如何解釋我們生命中出現的現象?

第五章 學佛的真正裨益是什麼?

第六章 修行的綱領

第七章 佛經

第八章 四聖諦

第九章 八正道

第十章 緣起法

試讀章節

第1部分:概論

第一章 什麼是宗教?

所有宗教和宗教理論都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產物。讓我們首先分析宗教產生的原因。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了解宗教存在的理由。

現代人的心態是否在某方面與原始時期祖先們的,i5態如出一轍呢?很可能二者都有一種天生明辨是非的本能,從而產生一個避免做錯誤事情的傾向。我們把現代人的心態與遠期祖先的心態所擁有的共同質量,稱為“良心”。

關於是非的觀念在不同的時代可能會有所不同。這種不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思想會受到文化和傳統的影響並隨之發展。成長過程中,通過接觸照顧我們生活的人,尤其是父母,對與錯的概念和標準被他們所塑造和影響。因此,例如,當今世界上多數國家實行一大一妻制,而合法婚姻以外的性生活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這標準可能不宜用來判斷早期祖先的行為。如果再追溯歷史,奴隸制曾經合法,亂倫曾經也被允許。

古代人與現代人都有很多共同重視和關心的東西。古代人與現代人一樣,都意識到他們生命歷程的有限性。例如,二者都希望知道生命的時限、牛命可否延長,以及人死後會怎樣?相信人們都有興趣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在某一階段,人們開始有了來生(死後可能體會的情況)的概念,包括哪些行為會對來生產生影響。宗教的概念和哲學開始圍繞著這些觀念而形成。

生活在古時的人們有時會被自己所看見的現象所驚嚇,比如雷電和自然災害等,他們會幻想出一些傳說來解釋這現象。一些人認為一定有…位造物主。這是一種符合邏輯的說法,因為在可觀察到的物質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經過創造才存在的。他們相信上帝、造物主或者其他的神明是創造者。他們更推測:既是創造者,上帝自然要控制他所創造的一切,例如以雷電交加來表達他對人類行為之不滿。

人們的思想不斷改進,當他們掌握了科學知識,往往就推翻了自己從前的某些信仰。於是,他們就要拋棄與科學觀點不相符合的陳舊觀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