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道人

余道人

余道人,清乾隆中期出生於大坪鎮姚氏灣(今永定區大坪鎮)。少時在觀音寺出家,後拜著名拳師朱茂嶺為師,專攻“天門鬼谷功”,余道人在武學方面悟性極高,將鬼谷功發展到最高峰。是張家界現代武術界著名人物的宗師。在受徒方面制定了多項規定,並有多名出色的弟子。

基本信息

簡介

余道人本名余世萬(一傳姓金名一),清乾隆中期(公元1785年)出生於大坪鎮姚氏灣(今永定區大坪鎮)。

余道人學藝歷程

余道人少時在觀音寺出家,後拜著名拳師朱茂嶺為師,專攻“天門鬼谷功”,朱茂嶺將“一啄雕”、“臀風”、“紅煞掌”、“金剛指”、“輕功”等絕技秘授於他。余道人悟性極高,將鬼谷功發展到最高峰。

余道人武藝傳承

余道人其主要高徒有伍七、“三個半寶”、“二個半匠”,即:張慈寶、鄭典寶、周福寶、龔錫寶(半寶)、張鍋匠、陳砂匠、白油匠(半匠)。張家界現代武林界著名人物均系余道人一脈子孫。

余道人授徒練功制訂了八條規約:一、北從青菜溪,南從野雞塌,腳綁十斤沙,不歇跑上埡,雙手能捉狗,辮子把橋搭;二、周圍十包沙,盪開不受打;三、跳過兩丈坑,跳出七尺深,二指夾十斤,三里不鬆動;四、雙腳下矮樁,兩手平真張,雙手伸得平,橫臂舉百斤;五、前頭打來眼不閃,後面打來聽得見,前彎額骨挨腳尖,後彎腦殼挨跟邊;六、不向後,不朝前,左右彎,摸腳步桿,頭械偏,挨左肩,頭右偏,挨右肩;七、前伏舌子舔胸,後仰腦殼挨肩;八、砍一千,抽杯煙,踢八百,蹬半天,不痛不腫也不酸。

余道人的故事

民間相傳,有年初秋,余道人同徒弟伍七隱居在堡子界(今永定區堡子界林場)保福山寺,正在廟裡歇憩,猛然從山門外闖進一夥拖刀拽棒的強盜,氣勢洶洶地一陣亂吆喝:“和尚在哪裡?和尚在哪裡?我們餓了!我們要吃飯!要酒!要肉!要......”他們邊叫邊到處亂竄亂翻,捶門打壁。余道人冷冷道:“何方來客?此時這裡無米無柴恐難做飯。”那伙人怒道:“禿老狗,你們吃的什麼?燒的什麼?”余道人道:“米吃完了,谷還有,細柴燒完了,門前長得有。你們餓了,就自己弄柴舂米好了,不過水也不多,還要尋些菜,挑水又遠,洗菜挑水得花時間,你們人生地不熟,挑水尋菜我師徒倆包了。弄柴、舂米就要麻煩眾位了。”為首的歹徒不耐煩地道:“好了莫囉嗦,快去快去!”師徒聽罷,撮出一筐谷,各逕自去了。一會一強盜站在門外大叫:“兩個禿狗,你們有斧和碓碼呢?”余道人答道:“啊!真的,出家人不殺生,哪有斧子,柴是用手劈的,米是用手舂的。”歹徒更火了道:“放屁!你們回來乾,快!快!”余道人應道:“就回來,伍七!你也回來!”師徒二人回到廟裡,一個歹徒氣勢洶洶地將谷朝伍七面前一擺,怒吼道:“快給老子舂!”另一個歹徒喝道:“柴毛都沒看到,還煮什麼飯?”余道人對伍七道:“我弄柴,你舂米吧!”只見余道人走出寺門,將門前抱大一棵乾樹樁連根拔起,又輕輕一折,樹樁對斷,接著連出幾掌,樹筒破為數塊。這邊伍七運氣手掌,在筐中一陣亂插,頓時破谷為米。旁觀的歹徒,個個目瞪口呆。為首的歹徒見事不妙,一膝跪下,口喊有眼不識泰山,師傅饒命。余道人一聲吼,“滾!”眾歹徒屁滾尿流,抱頭鼠竄而去。從此,堡子界一帶開始安寧了,此事至今傳為笑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