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湖北女詩人]

余秀華[湖北女詩人]

余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詩人。 余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高中畢業後,余秀華賦閒在家;2009年,余秀華正式開始寫詩;2014年11月,《詩刊》發表其詩作;2015年1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 2015年1月28日,余秀華當選湖北省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6年5月15日,余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在北京單向空間首發。 2018年6月,出版散文集《無端歡喜》。 2016年11月1日,在湘陰縣舉行的我國第三屆“農民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余秀華獲得了“農民文學獎”特別獎,並獲得了10萬元獎金和詩一樣的頒獎詞。 截至2015年1月,余秀華已寫了2000多首詩。 2018年12月6日,詩歌集《搖搖晃晃的人間》獲第七屆湖北文學獎 。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傳體小說集《且在人間》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6年,余秀華出生於湖北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

農民女詩人余秀華 農民女詩人余秀華

高中畢業後,余秀華賦閒在家。

1995年,19歲的余秀華“在非自由戀愛下結婚”。

1998年,余秀華寫下了她的第一首詩《印痕》。

2009年,余秀華正式開始寫詩,主題多關於她的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

2012年7月,她隨同鄉一起去溫州打工,在異鄉,她第一次感覺自己有了故鄉,並寫了一首詩《在異鄉失眠》。

2014年11月,《詩刊》發表其詩作。以《在打穀場上趕雞》為主標題,推出了余秀華的9首詩歌作品,並配發了她的創作談《搖搖晃晃的人間》和編輯評論文章。

2014年12月15日,余秀華參加由詩刊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共同主辦的余秀華等5位“最低層的人”的詩歌朗誦會。

2015年1月,廣西師大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月28日,余秀華當選湖北省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同年2月,湖南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 其中,《月光落在左手上》銷量突破10萬冊,成為20年來中國銷量最大的詩集。

2016年5月15日,余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在北京單向空間首發。民謠歌手馬頔、蔣山趕來助陣。新作見證著詩人從無名到爆紅的命運轉折,記錄了她婚姻巨變、母親患癌的內心動盪。除新作外,還收錄舊作數十首。

2016年11月1日,在湘陰縣舉行的我國第三屆“農民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余秀華獲得了“農民文學獎”特別獎,並獲得了十萬元獎金和詩一樣的頒獎詞。

2017年1月18日,首屆網紅春晚暨“金蜘蛛獎”頒獎盛典舉行,余秀華憑藉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走紅網路,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唯一一個詩集超過10萬冊銷量的現象級“網紅女詩人”,因而獲得網紅春晚“金蜘蛛獎”年度網紅詩人提名。

2018年6月,由新星出版社·新經典文化出版散文集《無端歡喜》。

2018年12月6日,余秀華詩歌集《搖搖晃晃的人間》獲第七屆湖北文學獎。

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傳體小說集《且在人間》 。

余秀華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出版後,銷售量已突破10萬冊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序號詩集名稱出版日期出版單位
1《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年1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搖搖晃晃的人間》2015年2月湖南文藝出版社
3《我們愛過又忘記》2016年5月新星出版社
4《無端歡喜》2018年6月新星出版社
5《且在人間》--
余秀華詩集 余秀華詩集

(備註以上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節目名稱簡介
2017-12-07 《精神的殼》 余秀華、蔣方舟談中國式婚姻
2017-05-06 《朗讀者》 余秀華朗讀詩作《給你》
2016-01-12 《有請主角兒》 余秀華自曝離婚細節
2015-08-20 《艾問後來》 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
2015-04-10 《魯豫有約》 老井和余秀華一同走進《魯豫有約》
2015-02-05 《鏘鏘三人行》 余秀華在北京秒殺記者,全場鴉雀無聲

(備註以上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創作特色

愛情慾望

余秀華的詩歌中有許多愛情詩。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身體帶有殘缺的女人,她對愛的缺失有著極為深刻的體驗。她的愛情詩並不滿足於對愛情慾望的詩意呈現,而是極力展現出豐富複雜、個性鮮明的女性主體形象。

她詩中的女性抒情者是一個深懷自卑感攬鏡徘徊的“傻子”、“犯病者”(《與一面鏡子遇見了》),也是極為清高驕傲、愛自己身體裡的銹斑勝過愛“你”的自戀者(《我想要的愛情》);是在“你”口渴的時候,甘願以自己青春的鮮血供奉“你”的奉獻者(《面對面》),又是決定將“人間情事一丟”重獲“清澈的骨骼”的逃離者(《在田野上打柴火》);是讓愛情的冰涼火焰照亮深處傷疤後兀自熄滅的孤獨者(《戰慄》),又是如果回到過去會“把愛過的人再愛一遍,把疼通過的再疼一遍”的痴情者(《人到中年》)。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搖搖晃晃的人間》劇照

她的詩歌充溢著愛的躁動與呼喚、愛的幻滅與實現等複雜的意蘊,愛情與其說是其詩歌的主題,不如說是引發詩人對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問題進行本體追問的核心命題。

性別詩學

余秀華的詩歌創作在某種意義上體現出“性別詩學”的特點。余秀華詩歌也重視身體性的寫作,但她詩中的身體不再限於埃萊娜·西蘇所說的用來創造自己言說領域的身體,而更接近於梅洛·旁蒂所說的:“構成了一個可以作為一切可以被語言和藝術表達之物的那個緊要、無聲且神秘背景的東西的中心例證和象徵;一個在反思性的思想或再現中可以被有意識地把握的一切東西的非反思性的源泉”唧的身體,對於詩人而言,疼痛、殘缺、搖晃的內在身體經驗,既是詩人創作的心靈之源,是觀察、探詢自身和萬物的詩性起點,也是對現實進行追問和反思的基點。

余秀華 余秀華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而它們/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穿過大半箇中國去睡你》)“睡你”是這首詩歌的核心詞,這個詞本身的惡俗性質,很容易使讀者在閱讀詩歌之前,對詩歌創作的嚴肅性產生懷疑,而當人們用輕慢和鄙夷的態度閱讀完全詩之後,會忽然發現自己的審美期待因某種神奇的詩歌力量被重新打開,並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更新和超越。

起點較高

余秀華詩歌創作的起點較高,她的詩作既有古典詩歌的意趣,又有現代詩歌的抒情性,創作主體的真實意圖通過富有意趣而靈動的語言傳達出來;她的詩作沒有凌厲的性別對抗姿態,也沒有迴避女性生存之痛,而是以鮮活的身體經驗和生命經驗客觀地表現底層女性的生存之痛,以強烈的主體精神去展示人的價值和尊嚴。

她的詩是坦率的,就像發現了余秀華的《詩刊》編輯劉年所說的:“她的內心,沒有高牆、銅鎖和狗,甚至連一道籬笆都沒有,你可以輕易地就走進去,”“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穿戴整齊、塗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燻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她的詩又是孤傲的,沒有低眉、沒有妥協:“他揪著我的頭髮,把我往牆上磕的時候,小巫不停地搖著尾巴,對於一個不怕疼的人,他無能為力”。(《我養的狗,叫小巫》)余秀華的略帶憂傷情緒的詩歌,帶領著讀者返回到日常生活,返回到個人記憶,生動地表現了複雜的人生況味。

作為一個年輕的詩歌創作者,余秀華的詩歌創作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她的詩歌尚缺乏個人鮮活的生命體驗與複雜的歷史想像之間的摩擦力,某些地方語言表達也略顯生硬和媚俗,即使詩人敏銳的感受力和良好的語言天賦也無法遮蔽某些詩句措詞的粗陋和慌張,這些都影響了詩歌的高度。我們期待一個既熱情恣肆又精敏沉著的余秀華,為詩壇帶來更多不僅令人感動,而且更加沉實、純粹、有力的詩歌。

獲獎記錄

文學
  • ▪ 2018-12-06 七 湖北文學獎 《搖搖晃晃的人間》 (獲獎)
  • ▪ 2016-11-01 三 農民文學獎 (獲獎)
  • ▪ 2016-03-22 中國作家榜 年度作者 (獲獎)
  • ▪ 2015-11-12 2015深圳讀書月年度作者 (獲獎)
  • ▪ 2015-04-25 2014年度“詩人獎” (獲獎)
  • ▪ 2015-04-18 十三 華語文學傳媒年度最具潛力新人 (提名)
  • ▪ 2015-03-26 二 馮道信鄉土文學獎 (獲獎)
  • ▪ 2015-02-02 二 感動鍾祥·最美鍾祥人 (獲獎)
  • ▪ 2015-01-06 2015年度書業評選 年度作者 (獲獎)

(備註:以上獲獎信息來源 )

個人生活

家屬成員

序號人物關係姓名
1父親余文海
2母親周金香
3前夫尹世平
參考資料:

婚姻家庭

余秀華19歲時輟學,母親做主,在非自由戀愛情況下嫁給了比她大12歲的尹世平。尹世平外出打工時,兩人相安無事,回家就不太平。兩人分房住,只要在一個房間,必定吵架。“他看我老在電腦前寫詩就不順眼,我看他在那兒也不順眼。” 兩人有一個兒子,現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

2015年12月,余秀華與尹世平離婚。 2016年,余秀華的母親因肺癌病逝。

曾欲乞討

因為出生帶來的缺陷,余秀華從6歲才學會走路,那以前,她總是在院門口爬來爬去。行走對於幼年時代的她非常困難,家人先是給她做了學步車,後來又換成拐棍,再後來終於可以搖搖晃晃地走了。

2010年左右,余秀華還沒有寫出《穿過大半箇中國去睡你》,離出名還早,她想給自己謀個生路。“父母會老,丈夫靠不住,兒子會有自己的家。如果還想活下去,遲早會有(討飯)這一天。”她去荊門市,觀察天橋上的乞討者如何行乞,自己也跟著拿了一個破碗。“沒有搞成。我就是跪不下去。”

情感世界

對愛情的渴望,余秀華從來不加掩飾。早期的詩稿里,她會密集地專給某個人寫很多首詩,那人的姓反覆出現在詩中。

余秀華曾說她愛過的人,雖沒幾個,但每次結果都很痛苦。2015年1月,余秀華以“腦癱女詩人”之名爆紅後,優酷邀請范儉為余秀華製作拍攝紀錄片,期間余秀華愛上一個比她年紀大許多的文人,表白後遭拒。 “她哭了一整夜,最後胃疼得不得了。疼到後來吐血了。”那一整夜,范儉陪著她,沒有開機拍攝。

“過去二十多年,余秀華最想得到的就是愛情、由愛情產生的情慾。但都沒真正實現過。當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時,她就想去實現。首先要解除不自由,就得離婚。”

余秀華 余秀華

人物評價

綜合評價

余秀華及其詩歌在2015年年初的詩壇乃至社會範圍內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評論聲音眾多,卻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余秀華"腦癱"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詩人、學者對余詩所做的批評各執一詞,在缺乏對余詩整體把握的情況下得出了偏激的結論。事實上,余詩源於日常經驗,是對其個人體驗的坦率書寫。面對這些批評,余秀華希望人們更多地去關注其詩歌本身,她對自己所經歷的人生有著嚴肅的認知和體察,在當今這個"風"一樣的社會流行中,余秀華呈現著一種定力,而這定力的核心就是寫詩。余秀華的詩歌創作,不僅是書寫權力的一次彰顯,還暴露出了目前詩歌觀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當然余秀華的詩歌創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創作的意義卻在指向自身的同時,折射到了整個詩壇。

名人評價

“她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

余秀華 余秀華

是生命的詩歌,而不是寫出來的充滿裝飾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 (學者和詩人沈睿評)

“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塗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燻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 (《詩刊》編輯劉年評)

她的詩兼具深度和靈氣,她是個好詩人,天才的。 (詩人 老井評)

余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行走了幾十年,當她找到詩歌這支鐵拐時,才終於真正站立了起來。 (詩人張執浩評)

她的詩歌有料,有真東西,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鍋雞湯。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聲,傳播的有效性。一句話,讓詩歌回到詩歌,文學歸於文學。 (詩人李以亮評)

身體患疾為余秀華的創作加上了同情分,但文學評論界不能不管藝術標準,有些讚譽的評論里添加了過多的感情色彩,就像在某些兒童畫裡見到了‘畢卡索’或‘米羅’。” (評論家、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評)

僅就詩歌而言,余秀華寫得並不好,沒有藝術高度。這樣的文字確實是容易流行的。這當然也挺好,只不過這種流行稍微會拉低一些詩歌的格調。不過再怎么拉低,比起輕浮的烏青體來,總還算不上丟人敗興。 (詩人沈浩波評)

余秀華坐擁自己的世界,與境遇無關,與身份無關,她就是這樣純粹的詩人。 (詩人馬燈評)

讀余秀華的詩,常常讓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讀完最後一句。 (詩人高寒評)

“我想,余秀華應該是中國排在前十的女詩人,不要刻意拔高,可能對她、對大眾、對詩歌界會更好。” (復旦大學教師、詩人、作家 肖水)

“評論余秀華的詩歌,若把‘腦癱’類似的東西參與進來,放進另一個標準,脫離詩歌本身,就不好說了,因為這屬於弱勢群體。但如果把這個因素排除,單就詩、就藝術而言,實在沒什麼炒作的空間。”“—— (路遙文學獎”得主閻真)

“余秀華和許立志都有幾首好詩,這已經很不容易。那些缺點存在於她的不好的詩中,也存在你我不好的詩歌里。然而她的確比我們更艱難,何必盡力一毀?” ——(香港詩人 廖偉棠)

用最搖晃的步伐寫出最堅定的詩句,這些詩句像陽光透過了水晶,折射出她的靈魂和光芒,她不懼怕命運的不公帶給她的傷害。選擇在詩歌里釋放自己。 (主持人 董卿 )

自我評價

“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

“詩歌是靈魂的自然流露。”

“成為作家協會副主席只是一個虛名,沒有什麼實質的編制。對我的生活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我也不管那些事,這個無所謂的事情。”

社會影響

余秀華的事跡感動了歌手蕭磊,她的成名詩《穿過大半箇中國去睡你》被蕭磊唱成歌曲爆紅網路。

余秀華的詩作《我愛你》被民謠歌手鍾立風譜曲製作,收入其最新專輯裡。

2016年11月23日,IDFA公布部分獲獎名單,范儉導演的《搖搖晃晃的人間》 獲得主競賽長片單元評審會特別獎。 影片以因詩作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而走紅的湖北女詩人余秀華為拍攝對象,記錄了她成名後近一年的人生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