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賢達

何賢達

何賢達,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南省平江縣人,曾任96167部隊69分隊班長。

基本信息

先進事跡

入伍以來,何賢達始終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夜以繼日地學習專業知識,加班加點苦練武器操作技術,較快地成長為一名精通發射、轉載、地測、液壓等專業操作多面手。他最先接觸的是轉載專業,經過2年的刻苦訓練,被戰友稱為"一吊準"。1999年國慶閱兵中,何賢達圓滿完成了受閱飛彈的轉載任務,受到上級首長的高度評價。他業餘自學地測發控專業,2000年8月,部隊赴某地執行訓練發射任務,在地測發控號手選拔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幾年來,由於他技術紮實、素質全面,先後40餘次為軍委和總部首長進行實裝操作匯報表演。

何賢達認真研究武器裝備的性能和原理,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2001年,他在生產廠家接收裝備時,獨自完成了多台主戰裝備的開箱檢查,為了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他編寫了1萬多字的《特裝維護保養操作規程》,並在部隊得到推廣。某次任務中,他根據上級要求,編寫了《轉載後測試規程》、《地測號手操作注意事項》等操作規程,為某型裝備的訓練發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何賢達還非常注重鑽研裝備操作原理,經常向來部隊授課的專家、教授請教維修技法。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指示燈狀態快速識別"、"模飛數據快判讀"等一系列維修方法。2008年3月,在裝備驗收過程中,他針對某系統存在的晶片讀寫故障,經過十多天的認真分析,成功排除故障。在他的建議下,部隊對同類裝備顯示裝訂板進行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某型裝備的可靠性。他先後參加重大軍事行動十餘次,研製出瞄準三腳架夜間照明裝置、彈心指示器精確定位裝置等4項科研革新成果,並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操作手。

榮獲獎項

何賢達先後2次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被第二炮兵評為"學習成才先進個人",併入選"二炮士官專業技術尖子人才庫一級庫"。2006年10月,他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2009年被評為第四屆"二炮十大礪劍尖兵"。他的先進事跡多次被《解放軍報》、《火箭兵報》刊登,並被《中國青年報》譽為"發射場上的金手指"。2005年4月,中央軍委郭伯雄副主席視察該班時對他作出了"你真不簡單,的確是我們部隊難得的技術骨幹"的評價。2006年1月6日,他所帶的班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人物評價

某部一營一連一排一班班長何賢達,是第二屆福建省道德模範。他1997年底入伍,當班長已經10年了。走進某部,走近何賢達,說起他的故事,官兵們都能講出一籮筐。

“天生是個當兵的料”

何賢達,湖南平江人,1979年出生。1995年高中畢業後,他曾南下廣東打工。在東莞一家合資企業,他從流水線裝配工乾起,他埋頭幹活,深受賞識,後來學了電工。小何上中學時物理學得很好,很快就如魚得水;後來他被當地一家大酒店聘為兼職電工師傅,薪資不菲。

一次,他陪姐姐回平江老家,正趕上縣武裝部搞預備役民兵訓練。這回集訓,負責訓練的廖科長看上了何賢達。“你小子,天生就是個當兵的料!不去部隊上穿回軍裝,可惜了。”打工仔何賢達無論是站軍姿、走佇列,還是射擊、投彈,都練得那么嚴謹到位,一絲不苟,成績也遙遙領先,所有課目都拿了優秀。

廖科長的一番鼓勵,撩動了何賢達的心思。他當即表示說自己願意去當兵。他果斷辭去了廣東那邊的工作,等待軍營的召喚。

新兵連的“火頭軍”

廖科長說話算數,果然在年底徵兵季向接兵人員力薦何賢達,並且是向他認為最“牛”的部隊推薦。就這樣,何賢達來到訓練團接受長達半年的新兵訓練。

何賢達底子好,頭三個月新兵訓練,成績優秀;後三個月學專業技術,他會電工,看電路原理圖,輕車熟路;更複雜的控制原理和液壓等知識,他刻苦鑽研。

何賢達因為成績優秀被分到某部。可是,部隊臨時駐在偏僻山溝里廢棄廠區,武器裝備未到位,用來練習的是一個個紙盒子,只在上面畫了些按鈕和指示燈,官兵們成天對著這些假的“儀器”訓練。

這可真叫作紙上談兵了。

這時,又一撥新兵入伍了,上級派他到新兵連,卻不是去訓兵,而是乾炊事員。

來到炊事班,他才發現這行當不簡單。他從小沒下過廚房,得從最起碼的燒火學起——部隊當時用的是87式炊事車,得用鼓風機搖著生火,何賢達常被熏得一頭一臉的菸灰,全沒了訓練場上的瀟灑樣兒。他又不能抱怨——班裡只有他啥飯菜也不會做,只能燒火。等這關熬過去了,才慢慢“升職”到了切菜、做米飯饅頭,有時老班長也“開恩”,親手教他炒上一兩個菜。漸漸地,大家發現他炒出的菜別有一番風味。他做的饅頭也明顯具有“何氏風格”:白俊整齊,鬆軟適度,吃著噴香。

這就是何賢達的過人之處。幹啥都不會甘於平庸,都肯下功夫動腦筋,能在最不起眼處給人一個驚喜。搖身變成“一號手”。

是金子,總會閃光!

2000年8月,一營執行任務。何賢達乾的是普通號位。此前他多次完成任務,參加過1999年國慶閱兵,在閱兵村火線入黨。

任務完成後,擔任“一號手”的幹部因家中有事,提前回去了。突然接到上級通知:任務在採集數據中遇到一些問題,還要再來一次。現場負責的談副營長正犯愁呢,何賢達跑來“請戰”:“副營長,他的位置我能幹,能不能讓我試一下?”“一號手”,可是難度最大、專業知識最複雜的崗位,向來由院校畢業的幹部擔任。何賢達能行嗎?

結果,不論是理論考試,還是模擬操作、常見故障應對,何賢達都對答如流,手到擒來。談副營長和幾位資深號手又驚又喜。就這樣,何賢達毛遂自薦,解了燃眉之急。

原來,何賢達的這些本事,都是悄悄學來的。他在普通號位任務不重、時間較多,又兼著營里保密員。於是他利用這些條件,自學了“一號手”所需的全部專業基礎知識,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這也是該部第一次由士官代替幹部走上這一崗位。

“一班標準”

當兵第三年,何賢達就當了班長,這一當就是十年。

當年何班長帶的新兵、如今已是上士的張國勝說,有一回輪到一班樓道衛生值日,戰士們清掃廁所時以為夠乾淨了,可是何班長走進來,一眼就看見牆壁瓷磚有水漬,“他沒說話,回到宿舍把自己的洗臉毛巾拿上,愣是用它去擦瓷磚!”戰士們趕緊乖乖地取來毛巾跟著擦拭。最後班長並沒發火,而是語重心長地說他只是想讓大家記住,在一班乾任何事情,都得用一班的標準!

進了一班,訓練要比別人苦,勞動要比別人累,熬夜也比別人多。為什麼一班的士兵還那么“死心塌地”地願意呆在一班,追隨他們的班長?這當然跟何賢達的帶兵方法有關,跟他的個人魅力有關。

戰士小方曾在營部當通信員,因為戀愛問題未處理好,放到一班來“鍛鍊”。小方成天無精打采。何賢達介入這事,向小方問明情況後,主動和女方聯繫,勸說對方面對現實,感情這東西是不可強求的,當斷不斷,終受其害。女方終於被打動了。小方得知後,感激不已,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訓練中,再也不拖全班的後腿,內務評比還拿過幾回第一。後來復員回鄉時,他摟著班長哭成了淚人兒:班長你放心,不論我到了哪裡,一定要給咱一班爭光,給大哥爭氣!

這些年為了當個好兵,為了帶好一班,何賢達最感到對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和妻子戀愛時只通過電話和書信交流,好不容易休假去了她在重慶的家,見面還不到兩小時就接到部隊急電,連夜趕回。定下婚期,還是因部隊需要兩次推遲。說起這些,何賢達眼睛含著淚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