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店村

何店村

何店村位於義烏市南面,距義烏城區13公里,於五洲大道邊上,佛低線公路從村中穿過,村後有義烏江半月灣人工湖。是義烏市最大建制村之一,自北宋開始至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義亭鎮何店村位於義烏市南面,距義烏城區13公里,於五洲大道邊上,佛低線公路從村中穿過,村後有義烏江半月灣人工湖,洞溪水系由北向南流經本村的鄭塘,水堆塘,中心塘經視疇湖到義烏江。本村有水面積400多畝,耕地面積2012畝。本村現有在冊人口2750人,共有戶口1150戶,外來暫住人員人口300人左右。本村離退休幹部,職工有150餘人,常年在住人口3000餘人。共有18個村民小組,黨員94人,兩委領導班子成員5名,村民代表36名,是本市最大建制村之一,自北宋開始至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
本村有歷史悠久的制陶業,有80年代新興的針織帽子,手套行業,有小量的飾品加工業。2002年本村實行了農田標準化改造,05年至06年全村自來水進行了改造,新建36米高200噸水塔一座,對全村主幹道實行了硬面化,全村安裝了路燈,新建了三個籃球場,一個老年活動中心,門口塘實行了全面的清理改造。
何店村歷史悠久,本村古建築民眾多,有建於明朝初期的古宅,明朝中期的何氏祠堂前後三幢。有。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建築群49間明廳,清朝時期所建的古建築群十八間,十六間,十四間等等。
有義烏市南方聯真達義亭何店村的390路鄉鎮公交。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畝(其中:田34畝,地45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8畝,主要種植桐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00畝,其他面積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10戶通自來水。有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5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畝,有效灌溉率為43%。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9戶,共鄉村人口12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5人。其中農業人口121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人,漢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0人,參合率99%;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9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頭,肉牛8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4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19%),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7%。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說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安龍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3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2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人。共有團員1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難以銷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發展種植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