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通弘

佐藤通弘

佐藤通弘(Michihiro Sato)——魂的音色1957年出生於東京。13歲的時候被母親送進三味線學校學習,成為學校里年齡最小的學生。年少時的佐藤通弘並不願意成為一個專業的三味線演奏家,1975年他進入一所大學學習海洋科學。

個人簡歷

佐藤通弘(Michihiro Sato)——魂的音色
1957年出生於東京。13歲的時候被母親送進三味線學校學習,成為學校里年齡最小的學生。年少時的佐藤通弘並不願意成為一個專業的三味線演奏家,1975年他進入一所大學學習海洋科學。有一天他去看了一場津輕三味線演奏家Chisato Yamada的演出以後,被深深打動並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三味線演奏家。1977年佐藤通弘拜在Chisato Yamada門下專心練習津輕三味線(注),並於1981年成為了一名教師,在Chisato Yamada開辦的三味線學校教授學員。在此期間,他還獲得了日本81,82年的三味線比賽冠軍。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演奏生涯。
佐藤通弘是一個優秀的傳統津輕三味線演奏家,發表過多張專輯。如在PSF發表的《Work of》(1990)和《on a cold cold night》(2000)就可算是他的經典之作。而今天我主要想談的,是他更精彩的另一面。
在日本眾多的三味線演奏家裡面,佐藤通弘絕對是一個異類。我們只要看看與他合作的音樂家名單便可見端倪:John Zorn,Bill Frisell, Fred frith , 灰野敬二,Elliott Sharp; Steve Coleman ,Ned Rothenberg,Christian Marclay, Ikue Mori, Samm Bennett, Joey Baron ,Gerry Hemingway……這些在前衛音樂圈裡大名鼎鼎(在某些朋友眼裡當然是臭名昭著)的人物均與佐藤通弘有過合作.
從1983年開始,佐藤通弘對三味線的有了獨特的見解,在演奏傳統三味線曲目的同時,他開始在各種可能的場合進行對這種傳統樂器的嘗試,包括搖滾,爵士,自由即興等多種音樂風格。
1984年,佐藤通弘應John Zorn之邀在紐約用了一天的時間錄製了自由即興專輯《ganryu Island》(巖流島),其中的七首曲子在1985年由日本廠牌Yukon 限量發行了LP唱片,1998年由John Zorn的廠牌Tzadik再版發表並將當初未發表的的五首曲子一併收入。
在專輯中,佐藤通弘的演奏強勁有力,音色粗糙拙樸,在速度控制上也是由緩到急異常穩健;而John Zorn則用喉嚨和薩克斯管的吹頭做出了各種奇特聲響,以困獸一般的姿態與佐藤的三味線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對決!
《Ganryu Island》是絕對雄性的。即使是二十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仍然曲曲懾人魂魄。同時,它是佐藤通弘音樂生涯的里程碑:正是這張充滿著瘋狂想像力的專輯使得佐藤通弘為前衛音樂愛好者所熟悉,也為佐藤通弘日後的藝術道路打開了一扇知覺之門
1995年,同樣是在John Zorn的整理之下,發表了佐藤通弘與紐約downtown 的前衛音樂家們的合作專輯《Rodan》,也就是前文提到的Fred Frith的一眾人等。這是一張毀譽參半的專輯,在一些合作作品中,由於即興雙方對彼此的音樂缺乏了解和傾聽,使得作品聽上去比較生澀,缺少靈感與激情。
2004年,佐藤通弘在日本地下迷幻音樂廠牌PSF發表了與灰野敬二(Keiji Haino)合作的《Tayu tayu to》,這是一張尼龍弦木吉他和三味線的自由即興專輯。對於兩種彈撥弦鳴樂器來說,這個構思要實現的卻存在很大的難度,對於即興雙方的技巧和意識也有極高的要求。
曾經跟朋友戲言:在即興上面John Zorn追求極端的形式,而灰野追求極端的意境,二者都能帶來極端的美感。話雖偏頗,但用在《Ganryu Island》與這張專輯的比較上面倒是挺貼切的:灰野敬二此次重新拿起木吉他,以他獨特的掃弦技巧與節奏感完成了他招牌式的黑色祈禱; 而此時的佐藤通弘更是已臻化境:他在三味線的音色處理上注入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更豐富的情感――而正是這種極為感性的演奏,讓我觸摸到了三味線那種與生俱來的,傳承自日本北方的清冷脈搏。
《Tayu tayu to》帶給我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玄秘的美感,醇到極至。
佐藤通弘――-我認為當今日本最優秀的三味線演奏家,因為他賦予了這種古老的樂器最新鮮的血液和想像力。佐藤通弘精心播下傳統的種子,一路觀望世間風景,一路吸收各路養分――而最終採摘的,是奇異芬香的果實。

佐藤通弘佐藤通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