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灌注視網膜病變

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可導致腦和眼的供血不足而產生一系列腦和眼的症狀。 retin 病因因頸動脈的阻塞或狹窄導致眼動脈長期灌注不足而引起眼底的病變。

簡介

低灌注視網膜病變與動脈阻塞或狹窄視網膜病變同義。
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可導致腦和眼的供血不足而產生一系列腦和眼的症狀。早在1845年Chevens曾有概述1888年Gower對本病臨床症狀有較詳盡的描寫。但直到1936年才有作者用血管造影的手段證實本症為頸動脈阻塞所致,此後的報導逐漸加多。現在研究證明這種眼底改變並不是由於靜脈淤滯而是由於頸動脈阻塞或狹窄導致眼動脈長期灌注不足而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稱為低灌注視網膜病變(hypoperfusionretinopathy)。

流行病學

頸動脈阻塞也可引起眼前部缺血,與眼底改變一道稱為眼缺血綜合徵(ocularischemiasyndrome)。如果頸動脈壁粥樣斑塊脫落下來的各種栓子進入視網膜循環,則可引起急性栓塞而產生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或分支阻塞,也可進入睫狀後動脈而引起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脈絡膜病變
頸動脈阻塞所引起的眼部症狀大多發生在老年人平均年齡為60歲左右,男性比女性稍多可單眼發病,也可雙眼受累。

病因

因頸動脈的阻塞或狹窄導致眼動脈長期灌注不足而引起眼底的病變。
發病機制
發病的機制尚有爭論,有以下幾種看法:①微栓子移動:從頸內動脈粥樣潰瘍斑塊脫落的微栓子進入視網膜較大的動脈內,並可見其流動,當移動至末梢時視力和視野恢復②血管痙攣:不容易發現檢查眼底視網膜和血管常為正常③血流動力不足:由於頸動脈狹窄或阻塞,血流動力不夠,致使視網膜動脈壓降低,輕壓眼球視網膜動脈即無血流,如低於眼壓則動脈塌陷而無血柱,血流停止,用視網膜血管血壓計測不出視網膜動脈壓。血流動力不足的原因除全身血壓改變外,可由於血栓遠端動脈痙攣,或粥樣斑塊上又形成臨時的血栓,或粥樣斑下出血使粥樣斑隆起,造成血管進一步狹窄,以致血流不足。一過性黑矇患者可伴有腦部症狀,有報告占2/3,其中伴有暫時腦缺血者占26%同時伴有卒中者占3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