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用鋼的焊接

低溫用鋼的焊接

《低溫用鋼的焊接》是2009年1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啟湛、史春元。本書主要講述了對低溫用鋼的使用環境、種類、物理化學性能、組織性能、焊接性、焊接材料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低溫用鋼的焊接》的內容包括:鋼的強韌化、結構的斷裂、低溫用鋼的種類和性能、低溫用鋼的金屬學、低溫用鋼的焊接性、低溫用鋼的焊接、低溫用低合金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低溫用高合金鋼的焊接。

《低溫用鋼的焊接》適合從事低溫鋼焊接的設計人員、科研人員、產品製造和維修的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焊接專業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鋼的強韌化
1.1 鋼材的強化
1.1.1 材料的強度
1.1.2 鋼的強化
1.2 鋼的韌化
1.2.1 鋼的韌性
1.2.2 鋼的韌化
1.3 鋼的強韌化的組織結構因素
1.3.1 鋼的強韌化和組織結構之間的關係
1.3.2 從組織結構上進行鋼的強韌化的方法
1.4 細晶強韌化
1.4.1 晶界的作用
1.4.2 細晶強韌化機理
1.4.3 細晶強韌化的方法
1.5 複合組織強韌化
1.5.1 複合組織強韌化
1.5.2 基體與脆性相對鋼的強韌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結構的斷裂
2.1 裂紋
2.1.1 裂紋在構件中的位置
2.1.2 裂紋在外力作用下的擴展方式
2.2 平面應力應變
2.2.1 平面應力狀態
2.2.2 平面應變狀態
2.3 材料斷裂判據
2.3.1 裂紋體斷裂判據
2.3.2 材料脆性判據
2.4 斷裂韌度和應力強度因子
2.4.1 斷裂韌度
2.4.2 應力強度因子
2.5 平面應變斷裂韌度
2.5.1 張開型(I型)裂紋條件下KI的表達式
2.5.2 G與K之間的關係
2.5.3 平面應變斷裂韌度KIC的測定
2.6 COD原理及其判據
2.6.1 COD原理及定義
2.6.2 裂紋尖端張開位移δc的測定
2.7 鋼的脆性破壞試驗
2.7.1 鋼的脆性破壞試驗方法及其評價法
2.7.2 裂紋停止試驗
2.8 斷口分析
2.8.1 斷口分析的意義和方法
2.8.2 金屬材料的巨觀斷口分析
2.8.3 金屬材料的微觀斷口形貌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低溫用鋼的種類和性能
3.1 概述
3.2 低溫用鋼的種類
3.2.1 按使用溫度分類
3.2.2 按化學成分分類
3.3 低溫用碳鋼
3.3.1 低溫用碳鋼的化學成分
3.3.2 低溫用碳鋼的力學性能
3.3.3 低溫用碳鋼的焊接性能
3.4 低溫用高強度鋼
3.4.1 低溫用高強度鋼的種類
3.4.2 低溫用高強度鋼的化學成分
3.4.3 低溫用高強度鋼的力學性能
3.5 我國低溫壓力容器用無鎳鋼
3.6 低溫壓力容器用鎳鋼
3.6.1 低溫壓力容器用鎳鋼的種類
3.6.2 低溫壓力容器用鎳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3.7 低溫用非調質鋼
3.7.1 低溫用非調質鋼的化學成分
3.7.2 低溫用非調質鋼的力學性能
3.8 低溫用調質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3.8.1 低溫用調質鋼的化學成分
3.8.2 低溫用調質鋼的力學性能
3.9 我國低溫用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參考文獻
第4章 低溫用鋼的金屬學
4.1 對材料性能的要求
4.2 影響母材性能的金屬學因素
4.2.1 連續冷卻轉變組織及淬透性
4.2.2 回火時的組織變化
4.2.3 合金元素的固溶
4.2.4 雜質元素和非金屬夾雜物
4.3 鋼材的力學性能
4.3.1 靜載強度
4.3.2 塑性
4.3.3 強度和塑性的異向性
4.3.4 缺口衝擊韌度
參考文獻..
第5章 低溫用鋼的焊接性
5.1 低溫用鋼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
5.1.1 焊縫金屬的組織和韌性
5.1.2 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和韌性
5.2 焊接裂紋
5.2.1 焊接裂紋的種類
5.2.2 焊接熱裂紋
5.2.3 焊接冷裂紋
5.3 焊後熱處理脆化
5.3.1 焊後熱處理
5.3.2 焊後熱處理脆化
5.4 再熱裂紋
5.4.1 產生再熱裂紋的機理
5.4.2 產生再熱裂紋的條件
5.4.3 影響再熱裂紋產生的因素
5.4.4 再熱裂紋敏感性評價
5.4.5 防止再熱裂紋的措施
5.5 層狀撕裂
5.5.1 層狀撕裂的形態
5.5.2 層狀撕裂產生的機理
5.5.3 影響層狀撕裂的因素
5.5.4 層狀撕裂敏感性的評價
5.5.5 層狀撕裂的防止措施
5.6 防止裂紋的預熱溫度
參考文獻
第6章 低溫用鋼的焊接
6.1 低溫用鋼焊接方法
6.1.1 焊條電弧焊
6.1.2 埋弧焊
6.1.3 鎢極惰性氣體保護焊
6.1.4 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
6.2 低溫用鋼焊接條件的選擇
6.2.1 控制焊接熱輸入
6.2.2 預熱和後熱
6.3 焊接缺陷對接頭性能的影響
6.3.1 焊接缺陷的分類
6.3.2 應力集中的影響
6.3.3 焊接缺陷的影響
6.3.4 二維缺陷的標準化
6.3.5 關於材料破壞的研究方法
6.4 焊接接頭脆性斷裂
6.4.1 脆性斷裂特性
6.4.2 焊接接頭缺陷的評定
6.4.3 焊接接頭的脆性斷裂強度
參考文獻
第7章 低溫用低合金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1 Q345DR(16MnDR)鋼的焊接
7.1.1 Q345DR鋼的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
7.1.2 Q345R鋼的連續冷卻組織轉變圖及其組織性能
7.1.3 Q345R鋼的焊接性
7.1.4 Q345R鋼的焊接工藝
7.1.5 焊接接頭性能
7.2 鋁鎮靜A336.6 低溫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2.1 A336.6 低溫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2.2 A336.6 低溫鋼的焊接性
7.2.3 A336.6 低溫鋼的焊接方法
7.3 07MnNiCrMoVDR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3.1 07MnNiCrMoVDR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3.2 07MnNiCrMoVDR鋼焊接工藝的最佳化
7.3.3 07MnNiCrMoVDR鋼焊接接頭的韌性
7.3.4 07MnNiCrMoVDR鋼模擬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
7.4 09MnNiDR低溫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4.1 09MnNiDR低溫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4.2 09MnNiDR低溫鋼的焊接性
7.4.3 09MnNiDR低溫鋼的焊接方法
7.5 15MnNiDR低溫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5.1 15MnNiDR低溫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5.2 焊接材料
7.5.3 15MnNiDR低溫鋼的焊接性
7.5.4 15MnNiDR低溫鋼的焊接方法
7.6 LT-50低溫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6.1 LT-50低溫鋼的化學成分
7.6.2 LT-50低溫鋼的焊接性
7.6.3 LT-50低溫鋼的焊接
7.7 wNi為3.5 %的鎳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7.1 wNi為3.5 %的鎳鋼的套用和使用範圍
7.7.2 wHi為3.5 %的鎳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7.3 wNi為3.5 %的鎳鋼的焊接性
7.7.4 焊條電弧焊
7.7.5 埋弧焊
7.7.6 MAG焊
7.7.7 MIG焊
7.7.8 wNi為3.5 %的鎳鋼焊接接頭低溫韌性的影響因素
7.8 LN90低溫鋼的力學性能和焊接工藝
7.9 09Mn2VDR鋼的焊接工藝和接頭性能
7.9.1 09Mn2VDR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9.2 加工工藝和熱處理
7.9.3 09Mn2VDR鋼的焊接
7.10 06MnNbDR鋼的焊接
7.10.1 06MnNbDR鋼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7.10.2 06MnNbDR鋼的顯微組織
7.10.3 06MnNbDR鋼的焊接
參考文獻
第8章 低溫用高合金鋼的焊接
8.1 wNi為9%的馬氏體低溫用鎳鋼的焊接
8.1.1 化學成分
8.1.2 合金元素的作用
8.1.3 熱處理
8.1.4 力學性能
8.1.5 物理性能
8.1.6 焊接性
8.1.7 焊接方法及焊接材料
8.1.8 焊接工藝
8.1.9 wNi為9%的鎳鋼焊條電弧焊(MMAW)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
8.2 超低溫用超高強度鎳-鈷鋼的焊接
8.2.1 概述
8.2.2 化學成分
8.2.3 合金元素的作用
8.2.4 力學性能
8.2.5 熱處理及其組織
8.2.6 焊接性
8.2.7 焊接方法及工藝
8.3 超低溫奧氏體無磁鋼的焊接
8.3.1 低溫用奧氏體無磁不鏽鋼的焊接
8.3.2 低溫用錳-鋁系高錳奧氏體無磁鋼的焊接
8.3.3 超低溫高錳奧氏體無磁鋼的焊接
8.4 馬氏體時效鋼的焊接
8.4.1 含鈷馬氏體時效鋼的焊接
8.4.2 無鈷馬氏體時效鋼的焊接
8.4.3 馬氏體時效不鏽鋼的焊接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