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略特王子

十日談 在《十日談》的卷首卷尾都這樣寫著:“《十日談》(一稱《伽略特王子》)由此開始……”,“《十日談》(一稱《伽略特王子》)……至此結束”。 這書成了我們的“伽略特”。

即十日談
十 日 談
卜 伽 丘
原 序 :《十日談》(一稱《伽略特王子》)由此開始,共收故事一百篇,由七位小姐三個青年分十天講完……
在《十日談》的卷首卷尾都這樣寫著:“《十日談》(一稱《伽略特王子》)由此開始……”,“《十日談》(一稱《伽略特王子》)……至此結束”。有的讀者問:《十日談》的這個別稱是什麼意思?試作解釋如下:
我們細心讀去,無論在序、跋或正文裡,卜伽丘從沒有提到過這一別名;卷首卷尾的兩行,很有可能並非出於作者手筆,而系在成書過程中後人所羼入者。這就象但丁的巨著《神曲》(DivineComedy),“神”(Divine)並非原有,而是後人為了表示尊敬而給加上的,原書名只有“Commedia”一詞(在文學藝術史上,這種情況得多,象《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等都非原名)。至於《伽略特王子》這一別稱,卻可能是當初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污衊。《十日談》是一部“縱談風月”的書而給加上的。
伽略特是法國中世紀騎士文學《湖上的朗斯羅》中的一個角色,通過他從中拉攏,朗斯羅騎士和蓋內維爾王后發生了私情在但丁的《神曲》第五歌末尾,弗蘭茜絲的幽靈向詩人訴述:有一天她和她的小叔一起閱讀消遣——讀的是朗斯羅怎樣為愛情所俘虜的故事:
誰都不知道只有我們倆在那兒,讀著讀著,兩個人的目光、離開書本,碰在一起了,這叫我們的臉頓時紅了起來。
當我們讀到書里的那位情郎怎樣親著和兩片含笑的朱唇,我們再也約束不住了——在我身邊,從此再不會跟我分開的他,全身發抖地摟住我,跟我親吻。
這書成了我們的“伽略特”。它的作者就是個伽略特!那天我們再讀不下去了。
(根據L.G.WHite無韻詩英譯本譯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