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俜

伶俜

伶俜,漢語辭彙,指孤單,孤獨。

基本信息

簡要釋義

伶俜指孤單;孤獨。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古樂府《孔雀東南飛

引證解釋

伶俜伶俜

1.孤單貌。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唐·杜甫《新安吏》詩:“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清·那彥成《疏影》詞:“惺忪香國,忍伶俜抱影,凍禁孤碧。”

2.又孤立貌。

宋·范成大《望海亭賦》:“若夫浩蕩軒豁,孤高伶俜;騰駕碧寥,指麾滄溟。”

3.飄泊貌;流離貌。

唐·柳宗元《祭萬年斐令文》:“屢聞凋缺,互見遷黜,契闊伶俜,分形間質。”

金·元好問《再到新衛》詩:“蝗旱相仍歲已荒,伶俜十口值還鄉。”

明·屠隆《曇花記·義僕遇主》:“害得一家伶俜,於心何忍?”

4.引申指殘落,凋零。

明·鄭若庸《玉玦記·訪姨》:“衰容凋謝,舊業伶俜。”

5.艱難貌。

金·元好問《七月十二日行狼牙嶺》詩:“ 狼牙 路滑馬伶俜,老鶴超超欲上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