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哭驥

春秋時,有個叫孫陽的人有一副識別千里馬的好眼力,所以也被人稱為“伯樂”。 後來唐代文學家韓愈感嘆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例句】這次王總提拔了兩位年輕的大學生,真有伯樂哭驥之舉。

基本信息

【出處】這個成語故事來源於《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而矣,服鹽車而上太行,下車,攀而哭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
【典故】傳說中,天上管理馬的神仙叫伯樂。春秋時,有個叫孫陽的人有一副識別千里馬的好眼力,所以也被人稱為“伯樂”。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筋疲力盡地伏臥在鹽車之下,伯樂仔細觀察,認出它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十分心疼,趕快脫下自己的衣裳披到馬背上。這馬像是懂得伯樂的心情一樣,伸伸腿打了個響鼻,而後縱身站起,仰天長嘯。後來唐代文學家韓愈感嘆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例句】這次王總提拔了兩位年輕的大學生,真有伯樂哭驥之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