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闍羅佛多尊者

伐闍羅佛多尊者

伐闍羅佛多尊者,父親為古印度一國王,母叫多吉姆(金剛女),伐闍 羅佛多,藏語意譯即為“金剛女之子”。在聖者引導下,他捨棄王位繼承權出家為僧,後獲阿羅漢果位。伐闍 羅佛多尊者左手持拂子,右手結期克印,食指尖射出一束光芒,照亮一片祥雲,雲中坐尊勝佛母,薩迦五祖之第五祖巴思巴結跏趺坐於松枝間。

基本信息

平和期克手印和拂子

伐闍羅佛多尊者右手的平和期克手印和右手所持的拂子,含義如下所述:

關於拂子,最早可以追溯到伐闍羅佛多尊者到乾達婆之國去化緣的時候。尊者在其地講述佛法之後,結果有許多乾達婆和他們的孩子信奉佛法,擺脫了輪迴之苦。他們奉獻尊者很多散發著香甜氣息的拂子作供品。尊者將這些拂子進行祈禱加持後,使之變成一支拂子作為自己的標誌物。

所有看見、觸摸到或者拂子發出的香味的信徒都將獲得最高的智慧;還可以獲得將自己的意念完全控制在任何範圍內的能力;並可獲得諸多完美的身體內發出的無限的光線照亮。這種光線產生的加特力可使人證得成佛。

尊者右手的期克手印具有如下的加持持佑護力。手印可以佑護加持那些旨在救護從生的;可以佑護那些棄絕惡業,追求善業的人;可以佑護那些希望不受魔邪傷害的人。只要看見、觸摸到、或者觀想尊者期克手印,或者崇拜尊者所佩標誌物神力的加持,所有的祈供都將獲得報答。

伐闍羅佛多尊者的生平

尊者伐闍羅佛多出生於古印度憍閃毗國。父親鄔陀衍那是憍閃毗國國王,母親名叫多吉姆(金剛女)。在伐闍羅佛多出生的時候,卡達亞衍那聖者來到憍閃毗國,鄔陀衍那對這位聖者表示了極大的崇敬與信仰。

孩子長大以後,受到了作為王子應該受的教育。學習了手工藝,科學和藝術,成了一精通名種學問的學者。

後來,伐闍羅佛多尊者通過卡達亞衍那聖者的引導,開始信仰釋迦牟尼佛的教義,皈依了佛法,以全部的精力來完成釋迦牟尼佛交給的任務。

伐闍羅佛多看到父親依照佛陀的教義,不再統漢國家,伐闍羅佛多自己也不願意繼承父位而登上國王的寶座。他說服父母,得到他們的允許後出家為僧。

伐闍羅佛多最初由卡達亞衍那聖者啟蒙,後業又有了長足的進步。他按照僧的標準嚴格修習,研習“三藏”,到了規定的年齡後受了比丘戒。卡達亞衍那為了使伐闍羅佛多割捨與家人的聯繫,就把他帶到了一個叫蓋杜傑的地方。

有一天,伐闍羅佛多出外化緣米了路,來到了猛光王的宮殿門前。由於宮門前無人把守,伐闍羅佛多就走了進去,恰恰相反好被國王的王后及嬪妃看見。當她們看見伐闍羅佛多時,被他的形體之美所吸引,她們非常奇怪這么英俊的男子如何出家當了僧人。於是,王后和嬪妃們邀請伐闍羅佛多進入後宮,為他準務了精美的食物和飲料。用完之後,為了聆聽伐闍羅佛多講說佛法,王后嬪妃者環繞他而坐。就在這時,猛光王來到了王后的寢宮,由於王后和嬪妃們被伐闍羅佛多所講的佛法吸引,以致於她們沒有像往常一樣起身迎接國王的到來。猛光王很不高興,他想知道王后嬪妃的失態是什麼原因,於是他往前走了幾卡,看見王后嬪妃中間坐著一位年輕的僧人。這使國王為生氣,他想知道這個僧人是不是由於淫慾支使跑到這裡來的。國王問伐闍羅佛多:“說!你是阿羅漢還是聖者?”

當伐闍羅佛多回答他即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聖者時,國王異常暴怒,他命令衛兵將伐闍羅佛多痛打一頓,然後趕出王宮。

伐闍羅佛多對國王如此野蠻的“禮待”感到憤慨。於是,他急速趕到他的導師卡達亞衍那的居處,跪在導師的面前說:“導師,徒弟我毫無錯處,猛光王就發那么大的脾氣,對我毫不尊敬,支使人痛打了我一頓。現在,我希望回到自己的國家去組織軍隊,再返回來往討這個邪惡的猛光王。我希望撤回出家為僧的誓言。”卡達亞衍那聖者說:“我的孩子伐闍羅佛多,不要火氣太盛!”

介是,無論聖者用什麼方法來勸說,伐闍羅佛多還是執意要走。於是,聖者對他說:“如果你一定要走的話,明天早早地走吧!天馬上就要黑了,你回家的路上又有數不肖的猛獸傷人,今天晚上先住上一夜。”到了夜間,聖者卡達亞衍那施用神變幻術,讓伐闍羅佛多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回到了祖國組織軍隊與猛光王作戰,但是猛光王取得了勝利。當猛光王的劊子手把伐闍羅佛多帶往刑場處決時,他看見了在外化緣的導師卡達亞衍那他大喊:“導師,快來救我!”恰好在此時,伐闍羅佛多從驚恐中醒了過來。夢中的一切是如此的清楚實在,使他感到極度地悲傷和恐懼。聖者安慰他說:“那只不過是一個夢。內要你明白夢中的事理,就會幸福。”說完之後,聖者給伐闍羅伸縮多進行了針對他本身具體情況的教法引導。從這次聽導師說法後,伐闍羅佛多在那兒獲得了阿羅漢位。

後來,猛光五知道了伐闍羅佛多進入王宮的真情及他的為人,從而心生敬仰,國王連續供卡達亞衍那聖者。此後,伐闍羅佛多陪同導師訪問位於王舍城的靈鷲冊。在那兒,伐闍羅佛多受到了釋迦牟尼的讚揚,佛陀預言伐闍羅佛多日後將成佛。

伐闍羅佛多尊者的種種業行被作為啟發後代佛徒的事例。表明信奉佛陀教法出家為僧的人應該不依戀家眷、親屬、家鄉、祖國;不依戀財產。相反,應將以上依戀之物斷然割捨,居於靜僻之地修習;他們應該依照、遵從上師的指導,從上師那裡獲得無與倫比的、永久的佑助力,避免外在邪魔的傷害;他們不應該隻身進入國王的宮殿,也不應該隻身進入只有婦女的內室,否則就會招致災難;他們應該忍受別人的傷害,毫不動怒,這樣可以避免雙方更大的衝突,因為這種衝突,因為這種衝突最疑終要導致一方的毀滅;他們應該知道奉守四種行動和言語方面的戒行,應該護持佛法。所有這些就是伐闍羅佛多尊者種種神奇業的本質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