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斯特郡醬

伍斯特郡醬

伍斯特郡醬,(Worcestershire sauce),是一種英國調味料。味道酸甜微辣,色澤黑褐。 最早、最著名的辣醬油品牌是英國的李派林(Lea & Perrins),於1838年起發售。因為發明和最早生產地點是Lea & Perrins在伍斯特郡的郡府伍斯特的作坊,因而命名為“伍斯特郡醬汁”(Worcestershire sauce)。

歷史

伍斯特郡醬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相傳英帝國駐孟加拉總督山茲勳爵(Lord Marcus Sandys)在印度獲得一種辣醬汁配方,回家鄉後把配方連同批量訂單交給當地化學家約翰·李和威廉·派林(John Wheeley Lea、William Perrins)。試樣時不滿成品口味,棄之。可是之後醬汁受重新取出檢查,李和派林發現辣醬汁面滲出了一層發酵了的汁液,嘗之感到可口,遂將其推向市場,受到歡迎。

不過最新考證指出,正史中並無“山茲勳爵”,亦無山茲之名的孟加拉總督;1830年代只有伍斯特郡的山茲女男爵。研究者推論配方是山茲女男爵從格雷(Grey)家族獲得的,而查爾士·格雷則是在印度首席大法官任內獲得了此配方。此後山茲家族把配方出售給了李派林,但身為貴族,在廣告上必須避諱女男爵的真實身分,而杜撰了廣為流傳的故事。

配方

主要原輔料包括大麥醋、白醋、糖蜜、糖、鹽、鳳尾魚、羅望子提取物、洋蔥、蒜、芹菜、辣根、生薑、胡椒、大茴香等近30種香料和調味料,經加熱熬煮,過濾製成。

使用

在西方,伍斯特郡醬 廣泛用於各種菜餚和其他食品的製作中,特別是牛肉菜和製品。辣醬油也可以用於飲料,例如血瑪麗和番茄汁。

在中國,伍斯特郡醬常見於沿海地區,常用於上海西餐中的炸豬排和羅宋湯中。19世紀從英國傳入中國廣東及香港,直到現時使用仍非常普遍,例如用於粵式點心上的山竹牛肉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