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頓公學院

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坐落在倫敦20英里的溫莎小鎮,是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地處白金漢郡的泰晤士河河畔,與女王鍾愛的溫莎宮隔岸相望,伊頓公學是一座古老的學府,由亨利六世於1440年創辦。伊頓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也素以管理嚴格著稱,學生成績大都十分優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是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這裡曾造就過20位英國首相,培養出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也是英國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伊頓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70餘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名校。

學校簡介

伊頓公學(ETONCollege)坐落在倫敦20英里的溫莎小鎮,是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地處白金漢郡的泰晤士河河畔,與女王鍾愛的溫莎宮隔岸相望,伊頓公學是一座古老的學府,由亨利六世於1440年創辦。伊頓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也素以管理嚴格著稱,學生成績大都十分優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是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這裡曾造就過20位英國首相,培養出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也是英國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伊頓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70餘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名校。

學校歷史

伊頓公學,於1440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創辦,素有"紳士搖籃"的聲譽。這所學校,名為"公學",實際上是一所私立中學。

亨利六世將之命名為"公學"的原意是為貧窮學生提供免費教育,讓貧窮孩子也能進入該校讀書,作為進入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的預備學校。

不料到了17世紀,伊頓公學反而逐漸成為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因為貴族子弟都以能夠進入這所學校為榮,爭相入學,形成一種高貴氣氛,平民子弟反而可望不可即,致使該校逐漸變成一所等級森嚴、面向貴族子弟開放的學校。

從2003年9月開始,校方已經要求每位學生都要自己配備一台電腦,從而更好地配合校方網路教學的要求,校方也通過網際網路為學生布置作業和教學。

近年來,英國私校都從以前的男女分校紛紛改為男女合校,但伊頓仍保持男校制不變。這所私立寄宿制的男子中學目前有約1,400名13至18歲的學生,都是由中學讀到大學預科的男孩。

伊頓公學還任命了第一位伊斯蘭阿訇,因為每年在伊頓公學就讀的海外學生中有很大一批來自中東和阿拉伯國家,以滿足這些學生的宗教需求。

學校管理

集體生活

初入伊頓,學生只是13歲的小男孩,離開伊頓的是18歲的謙謙君子。他們在伊頓的5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識、體能、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成長。伊頓的校規嚴格,卻不痛苦。比如,一年級學生入學,有10%—20%是沒有集體生活經驗的家中寶貝,校方的第一個措施是,家長前三周一律不準探望,要把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扳”過來!在不準你留戀父母溫情的同時,學校給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的溫暖。學校還把各種娛樂、體育和業餘生活等安排得滿滿的。每天長知識而又有趣的活動之後,男孩們還沒來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學校的宿舍是學生們的新家,每座宿舍樓是一個集體,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約50多人,除了上課之外,起居、餐廳、體育、娛樂活動都以宿舍樓為單位。

嚴格著裝

伊頓公學還以古老傳統和非常特別的校服而聞名。伊頓公學為不同職位、不同等級、不同榮譽的獲得者設計了不同著裝。伊頓的校服類似紳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襯衫、圓領扣、黑色的馬甲、長褲和皮鞋。這套行頭就要700英鎊,加上配套的成打襯衫、領帶等,裝扮一個伊頓人,至少要好幾千英鎊。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帶披風的,那是國王獎學金獲得者的標誌。(伊頓校服最早是喬治三世去世時人們為悼念他而穿),有些穿不同顏色馬甲的,是伊頓5年級的“明日之星”,他們是從所有獲獎者中選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銀色扣子,則代表最高級別的優秀學生,他們有權參與學校政務。通過這些日常服飾上的變化,突出競爭中優勝者的地位,使他們理所當然地鶴立雞群,讓學生充分體會優勝者的優越感、榮譽感。

校長、教務長、舍監和各學科負責人,也有不同的黑色學袍,稍微正式的場合,學袍一穿,猶如宮廷朝服,也是等級分明。

不過,學生的生活也在逐漸改變。學生頭上那頂傳統黑色高帽已可不戴了;學生在課餘時間,也可以穿著好像牛仔褲等便裝遊逛了。

重視體育

伊頓學生幾乎每天下午都有體育運動。其中,伊頓划船賽的禮儀優雅浪漫,“伊頓五人”、牆賽、田野遊戲賽等伊頓的特有運動勇猛粗魯。在遊戲般的體育運動里,男孩們不僅鍛鍊體魄,而且能形成同學之間的互相尊重、團結、合作、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同時,高年級同學的言談舉止也是低年級同學的榜樣,伊頓的良好校風、禮儀,就這樣代代相傳。

每年6月4日伊頓公學的頒獎典禮這一天,青少年個個穿上黑色燕尾服,胸前衣領飾孔上綴著藍色康乃馨或牡丹,引領學生家長檢閱學習成績展覽,出席感恩崇拜,然後觀看伊頓船隊在泰晤士河上遊行的盛況。

這個從1793年便有記錄的船隊遊行,通常在清晨陽光升起時開始。

每艘船上坐著八個身穿白褲、條紋襯衫、頭戴綴滿玫瑰、紫丁香帽子的少年。他們在沿岸奏著"伊頓船歌"的伴隨下,緩緩划行。參加校慶的,常常有議員、貴族、以及著名的畢業生。有時候,女王、親王、王子們也來參加盛典。

時至今日,在校園裡還是經常可以看到穿著19世紀的紳土服裝的學生們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打木球,甚至在周末都運動不止。

課程設定

GCSE課程(國中課程),A-level課程(高中課程)

伊頓公學的學科比一般中學較深,而且學生必讀古典文學。近年來,伊頓為趕上世界潮流,對數理和語言科頗為重視,有頗具規模的理化實驗室及現代語言室,學生必須兼讀一門外文。

其A-level的課程主要有: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設計、藝術和藝術史、生物、化學、戲劇、經濟學、技術設計、英語文學、法語、希臘語、歷史、義大利語、拉丁語、數學、高等數學、音樂、物理、服裝設計、俄語、西班牙語等。

學校優勢

專門的主觀委員會,學校教學接受權威機構的監測,每年有數份監測報告向社會公開。

出於教學需要,學校內部分為從F、E、D、C到B共五個區,學生每個學年生活在一個區,每年九月變更。

入校後,每名學生都跟隨一名指定的教導員。教導員除輔助housemaster教學之外,還承擔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文化素養、社會技能等的責任。男孩們以小組的形式,每周接受一次交流輔導,內容還涉及學習技巧和健康保健等方面。根據學習的進度,教練是可更換的。當學生開始進入大學預科階段時,他可以選擇一名新的導師,專門輔導主修學科。

每一個班級大約有20名學生。隨著升級,學生可自行選科,班級的規模也會隨之縮小。譬如,假如在D區為普通中學會考做準備時每一個班級有17名學生的話,到了為高等中學會考做準備時,每個班級會減少到10名到12名學生。

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推陳出新,不拘一格,鼓勵教師大力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材施教。

頂尖的硬體和軟體保證了超一流的教學,從優越的自然環境到定期更新的教學場所和設備,更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師資:160名全職碩士學歷教師,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不到1:8。此外,還有15名有特殊才能的兼職教師,學校的音樂課是由55位音樂家特別擔任的。學習中心還為一些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悉心的幫助。

課外活動豐富,開設有多種球類運動及體操、游泳等。此外,音樂、舞台劇、藝術、設計計算機的愛好者們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教學特色

伊頓學生現在也參加英國中學的GCSE和ALevel水平考試(升入英國名牌大學的主要途徑),成績幾乎都是優秀。伊頓教學有三大特色。

優質導師

名師出高徒,伊頓也認這個理。伊頓的教師很多是博士、專家,其中不乏牛津、劍橋畢業的伊頓校友。當然,伊頓選擇的教師首先必須熱愛學生。入校後,每名學生都獲分派一名導師,專門負責監督學業進度以及品德與社交方面的發展。每周,學生們都會以小組方式接受一次輔導。當學生開始進入大學預科階段時,他可以選擇一名新的導師,專門輔導主修學科。

伊頓公學建築(14張)獨特教材

伊頓也用為中學統考編寫的教材,但他們只用一半時間就教完了。餘下的一半時間,由系主任自己選擇增添其他教材。

每年9月開學時,各系主任已制訂好獨特而細緻的教學計畫,發給每個老師和學生,學生還可以在計畫之外再選學更多的知識。因此,伊頓學生除了參加統考外,還多一項“伊頓考核”,每年12月進行。它比中學統考要難得多。伊頓學生幾乎都能通過統考,卻不能保證都通過伊頓考核。如果不幸幾次沒有通過伊頓考核,孩子就必須轉學了。同時,伊頓考核在校內決定著下一學期的分班,在升學時,如劍橋國王學院等,會更看重伊頓考核展示的學生質量。

分班教學

考入伊頓的學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於每個學生的天分、特長、愛好都一樣。“分班制”就是為了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

學校從每個學生考入伊頓的第一個成績起,在英語、數學、法文等每一學科下分別分出等級(班),一般14級,較小的學科相應減少。它與籠統的快慢班不同,一個學生不是被籠統地歸在快或慢的班裡,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級里。

如進入第一班的學生,即證明他在該科目上已經有了超強的天分和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學習機會。而14班則相反,證明學生在該項目上天賦和能力較弱,缺乏自學能力。老師就要加倍細緻、耐心,有時要一對一地個別輔導。

對學生而言,不會因為被劃入“低班”而自暴自棄。因為一個學生這科在14班,另一科可能在1班,其間的差異,顯示出自己的優勢,同時產生的是“向自己看齊”,讓自己“全面優秀”的動力。同學之間也會注意到每個人各有千秋,你是“數學天才”,我是“文學博士”,增進互相尊重和友誼。每年通過伊頓考核,前幾名會升入更高班。每次“提升”班級,學生都得到更上一層樓式的鼓勵,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招生條件

錄取原則

伊頓過去是貴族學校,世家子弟出生後即要註冊。現在,學校里的貴族所剩無幾,所以“貴族”實際已變成“昂貴一族”的代稱。伊頓屬於私立學校,原則上是面向公眾招生,但要符合“財”、“才”二字才行。一個學生每年兩萬多英鎊的學費(包括住宿費),令許多家庭望而卻步。

據統計,英國每400名男孩中,只有一名能進入一般的公學讀書,但要進入伊頓公學的,則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有些英國的名門望族為了讓子弟能進入伊頓讀書,每當有男嬰出生,便憑"出生證"向伊頓公學報名排隊,希望到孩子長到12歲時能夠入學。

因此,每年報考伊頓公學的學生也就是1000餘名,通過嚴格考試和面試後,錄取250多人。

伊頓公學學生(3張)主要生源

報考伊頓也是有條件的。私立國小的優秀學生是主要生源。私立國小與伊頓一樣,也是條件好、學費昂貴,中產階級家庭少有問津。

其次是公立國小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家長望子成龍有意培養,校方也會給予報考私立中學的建議。

海外學生也能報考伊頓。伊頓公學曾是英國殖民地上層家庭男孩的首選,從印度王子到阿拉伯王子,人人一口“伊頓”口音,見了面不談國事,先稱兄道弟弄清楚對方在校的年頭輩分,以及住在伊頓的宿舍樓和房間號,關係就拉近了許多。伊頓現在雖然有王子頭銜、後面跟著僕人的人物少見了,但出身大有來歷者仍不乏其人。美國的富豪、亞洲的賭王,都把孩子送到這裡。

校獎學金

伊頓的獎學金分為兩種:“國王獎學金”(簡稱KS)和“歐彼德獎學金”(簡稱OS)。

國王獎學金

國王獎學金獲得者可免5年學費,全校有70名,每年級14名。每年入學的新生中,只有得到私立國小校長推薦的100人有資格參加競爭。獲得國王獎學金的男孩不僅增添一件瀟灑的披風,還有其他高人一等的待遇:搬出普通宿舍樓,住進學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專用餐廳就餐。據說,那裡的有些食譜,沿用的是16世紀宮廷的烹調方式。

歐彼得獎學金

如果說國王獎學金代表著入學時的佼佼者,歐彼德獎學金則標誌著在伊頓競爭中的優勝者。歐彼德獎學金年年頒發,3種情況可以獲得。 一是已考上國王獎學金,但不喜歡在“金絲雀籠子”生活的學生,可以申請自動轉換成歐彼德獎學金,搬回到原來的宿舍樓。 二是每年全校各項考試中成績最優秀的13名學生可獲得“卓越者”榮譽,連續3次或累積4次成為“卓越者”,可以獲得歐彼德獎學金。

三是是由於某種特長,校長特別授予歐彼德獎學金。這是一種純粹的學術榮譽,沒有獎金,也沒有披風。

明日之星

在伊頓的最後一年,從各種獲獎者中精選出20人為“明日之星”,名為“POP”,他們的馬甲可以是自己選擇的顏色。當年威廉王子就曾是“明日之星”,他的馬甲是一面英國國旗。

助學金

近年來,這座古老學府也開始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特設助學金,獎勵勤奮好學而繳納不起學費的優秀學生進入該校讀書。

著名校友

伊頓公學,全世界最顯赫的貴族子弟學府。自1440年亨利六世創建以來,已有565年的歷史。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它不僅是一個貴族男校,而且更被稱為“世界級精英人才的搖籃”。英國眾多皇室子弟和歷史名人曾在伊頓公學攻讀過。英國有20位首相、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都是該校的畢業生。

文化精英

著名的伊頓公學校友包括了雪萊、喬治·奧威爾、亨利·菲爾丁、伊恩·弗萊明、托馬斯·格雷、亨利·薩爾(後來還成為伊頓公學校長)、凱恩斯、威靈頓公爵和威廉王子等人。有新一代企業家布倫特·霍伯盟;有多次受傷仍英勇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貝爾·格里爾斯。

軍事領袖

伊頓的畢業生中也走出過陸軍元帥威靈頓公爵和一大批戰士。一戰時有5619個伊頓人參加,其中1157人犧牲,13人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二戰時有4960人參加了戰爭。745人犧牲,5人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3人獲得了喬治勳章。

王室培養

伊頓不僅代表了精英文化教育的典範,同時,也象徵著榮譽與地位。一直以來英國的王室成員都把男孩子送到伊頓公學。

王儲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都是該校畢業生,而當今英倫法定繼承人威廉王子,也是從伊頓公學走向明天的帝王寶座。

2010年5月13日,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抵達位於首都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英國新首相戴維·卡梅倫的教育背景將伊頓公學再次推至聚光燈下:500餘年建校史,20名政府首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