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比亞

伊索比亞 衣索比亞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 經濟落後。

伊索比亞
伊索比亞又稱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中國大陸譯衣索比亞,台譯衣索比亞),歷史上亦曾被稱為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和一般非洲國家不同,衣索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義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並未有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後,衣索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
衣索比亞在1980年代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國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並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We are the world”。衣索比亞問題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泛濫,以及富裕國家的壓逼造成的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相關條目:衣索比亞饑荒)
地理
衣索比亞面積達109.7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廣闊的衣索比亞高原,1993年5月厄利垂亞省獨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地、厄利垂亞、蘇丹、肯亞和索馬里。首都在亞的斯亞貝巴。
人口
2006年7月人口有74 777 981人。
歷史
主條目:衣索比亞歷史
衣索比亞是一個古老的國家,舊稱阿比西尼亞,曾經是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和索馬里。舊約聖經也記載過衣索比亞曾經出過一位美艷的女王,名叫示巴女王,曾上耶路撒冷向所羅門王問智慧,傳說兩人發生關係,誕下一子,現今衣索比亞的所羅門王朝的國王和貴族,宣稱擁有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王的血統。現在,還有一小部份的猶太人還帶著非洲血統,有著黝黑的皮膚,而衣索比亞的語言也和舊約聖經後期使用的文字很接近。現今該國的大部份人口都是基督徒,使該國在鄰近的伊斯蘭國家當中顯得很突出,並不時成為衝突的源頭。從衣索比亞獨立出去的厄利垂亞,其主要人口就是伊斯蘭教徒。
此外,衣索比亞為非洲最晚受殖民主義侵擾之國家,在非洲對抗殖民大國的戰爭和反抗有支持的作用,以下是它對歐陸國家的一些戰事:
1885年: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此戰令厄利垂亞脫離衣索比亞,該地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
1895年: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此戰是義大利人的嚴重失敗,不但使衣索比亞脫離殖民者的魔掌,更令義大利賠償一千萬里拉給衣索比亞。
其中1895年的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是衣索比亞在往後數十年間遠離帝國主義的一戰。
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英語
經濟
經濟落後。農牧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衣索比亞是咖啡的原產地,咖啡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一般在20萬噸左右,其他經濟作物有油菜籽、豆類、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比較發達,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工業有紡織、建築伐木、水泥和農畜產品加工,新建有煉鋼、石油提煉等。主要貿易對象有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出口咖啡、牛羊皮、油菜籽等。鐵路總長781千米,公路24000千米,其中9000千米可全年通行。
省份
衣索比亞行政區劃衣索比亞劃分為9個州和2個市:
亞的斯亞貝巴市
阿法爾州
阿姆哈拉州
甘貝拉各族州
德雷達瓦市
賓香古爾州
哈勒里民族州
奧羅莫州
索馬里州
南方各族州
提格雷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