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又稱:‘集分書之成,伊汀州也。 有清一代專攻篆隸的人不少,何以伊秉綬影響最大,頗值得思考。 伊秉綬的書法特點,可以在此碑中看得很清楚。

內容介紹

伊秉綬(1754-1815) 清代書法家。字組似,號墨卿、默庵,福建汀州(今長汀)人。人稱“伊汀州”。乾隆進士,宮揚州知府。行草書宗李東陽,從而上溯顏真卿,勁秀清絕,精於隸,墨沉筆實,醇古壯偉。蔣寶齡《墨林今話》稱其“以篆隸名當代,勁秀古媚,獨創一家”。趙光《退庵隨筆》稱;“墨卿遙接漢隸真傳,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近人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汀州精於八分,以其八分為真書,師仿《吊比干文》,瘦勁獨絕。”又稱:‘集分書之成,伊汀州也。”著有《留春草堂集》。子念曾,字少沂,亦工隸書。
伊秉綬辭世不不到二百年,但他的影響卻日益深入。書法展覽會上經常看到模仿他風格的作品,撰寫清代書法史不能不講伊秉綬,很多著作都承認他為清代最傑出的書家。可謂敬仰之情,與日俱增。有清一代專攻篆隸的人不少,何以伊秉綬影響最大,頗值得思考。
《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嘉慶十六年上石,為伊秉綬晚年力作。伊秉綬的書法特點,可以在此碑中看得很清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