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養正學堂

伊犁養正學堂,由伊犁將軍馬亮等人創辦的伊犁養正學堂,在新疆設立的學堂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伊犁將軍馬亮等人創辦的伊犁養正學堂,在新疆設立的學堂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於以前人們對這一學堂的情況了解不多,況且它又和新疆在新政期間選派留學生有關,所以,我們這裡根據有關檔案資料,對這一學堂的情況做較多的敘述,以彌補有些著述之缺。光緒二十八年,伊犁索倫營領隊大臣志銳在會辦司牙孜時,曾和俄參議官潘特索福商議,派學生去俄國學習。後來俄文復文表示同意,只是當時伊犁將軍長庚即將離任,未能辦理。馬亮任伊犁將軍後,既向俄國選派了留學生,又創辦了養正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馬亮上奏清政府,陳述伊犁養正學堂設立及其章程。原來,伊犁承平後,士風譾陋,師道寢微,滿營辦事人員通曉滿、漢、蒙、回文意者固不乏人,但兼通俄國語言文字、熟悉交涉事務的卻不多。當時設立的義學,所教子弟僅粗知滿漢文義,不能會通中外文學。在這種情況下,若不開通風氣,培養才能,恐怕後繼無人。況且,伊犁近接俄鄰,“平時即未備通才,臨事更何資肆應?”於是,馬亮在準備選派學生出國學習的同時,又擬在伊犁設立一所學堂,挑選滿、蒙子弟40人,入堂學習,期限為4年。學堂房屋由滿、蒙各官自行捐建,購買書籍、制辦器械等所需款項,由牧場孳生羊只變價支付。志銳兼充總理堂事官,副總理堂事官等員由滿、漢官員內通文敬事者擔任。學堂名養正,以示蒙學之義。學堂擬定了10條章程,包括立學綱目因地制宜、出洋回國甄別錄用、教習員役酌定額數、學生功課循序漸進、考試章程分定期限、勸懲學生明定賞罰、堂規禮儀互相稽查、學堂房屋捐資建造、書籍器具官為購買、常年經費就地籌備等內容。 認真分析伊犁養正學堂章程的相關內容,對我們了解該學堂的辦學,以至了解當時伊犁甚至新疆有關學堂的情況,都是有益的。伊犁養正學堂章程第1條中明確指出:伊犁僻處西陲,文教不講,軍民繁雜,有滿、漢、哈、纏回之分,密邇俄鄰,尤多交涉。自光緒八年收還以後,求其能於各種文字語言全行通識者,實無幾人。是以此次立學,必須依照內地各學章程變通辦理,在各營義學學生內,挑選滿漢文義通順者10人,咨送俄國肄業,另選兩滿營四愛曼聰穎子弟年過15歲曾讀滿漢國小及四子書者40人,入堂學習滿、漢、蒙、回文字,俟造就有成,按班挑派出洋學習,以期儲才備用。由上可以看出,養正學堂是結合伊犁實際情況設立的,來堂學習的學生基礎比較好。章程第2條對選派留學生做了較為詳細的交代。鑒於伊犁地方中俄交涉事繁,熟悉洋務情形人少,所以由兩滿營內挑選文理通順子弟10人,按名發給川資膏火,送往俄國學堂學習,期限3年。在這3年中,要精通俄國語言文字,採訪俄國風土人情,輿地算法。如能兼習英、法、德等國文字更好。3年以後,願意再學習的可以繼續留學一二年,也可以到別的國家去學習,臨時加給盤費。第一班回國後,再從養正學堂學滿四年的畢業生中,挑選成績優秀者10人,組成第二班,派往俄國學習。以後都是這樣按班挑派。留學回來的學生,經過考核,功業出眾、事體明達的,或選充養正學堂教習,或補防、驍等官,兼派中俄局提調、翻譯等項差使,補缺時聲明破格錄用。章程第3條對學堂教習等人員設定做了說明。鑒於學堂有學生40名,功課擬分四項,決定設滿文教習、漢文教習各2人,蒙文教習、回文教習各1人。由各營人員及投效人員內詳加考核,擇品學素優能兼通兩種文字者充任。學堂設總理堂事官1員,總理全堂事務;副總理事官2員,其中1人監督堂規,每日稽查功課,並經理月考年考登記分數,1人專管全堂財務,存發書籍,照料什物。書識、貼寫各1名。此外,還有值日丁役、廚丁、大夫、吏夫、掃夫、門丁等,人員多少不等。章程中規定了考試的安排,有日考、月考、年考。日考由各教習訂立考課薄,在背誦講解時考驗功課,每生名下註明分數,間三日比較1次。每月月考1次,由總理堂事官入堂考驗。一二年內大建月從二十八日起,小建月從二十七日起,用兩天時間分考所習各科,以100分算合格。日考和月考及格的學生,按成績排列名次,給予獎勵。三次不合格者戒飭。每年年考1次,從臘月初十停學開考,在五天內考完。按積分法排列名次,合格的給予獎勵。在三考之外,平時還有抽查,以便隨時掌握真實情況。(註:馬亮:《擬設伊犁養正學堂並派學生出洋肄業酌定章程片》,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十一日,《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彙編》,第1282-1286頁。)
伊犁養正學堂設立後,得到了哈薩克台吉及千戶的資助。原來,黑宰阿爾班兩部哈薩克歸附清政府後,借地牧放牧畜,每年額取租馬1千匹折交價銀8千兩。隨著牲畜日益增多,兩部哈薩克首領情願報效,在額定租馬之外,每年捐交銀8千兩,從光緒三十年起,捐資四年。俟學堂學生肄業後,即行停交。(註:馬亮:《哈薩克台吉等報效伊犁養正學堂經費擬請準其按年呈交以備支用折》,光緒三十年三月十八日,《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彙編》,第1330-1331頁。)
伊犁養正學堂在光緒三十年二月初二日開學。(註:馬亮:《設立養正學堂於三十年二月初二日開學片》,光緒三十年三月十八日,《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彙編》,第1331頁。)開學前後,無論是派遣留學生,還是人員設定,都和原來的規劃有所變化。首先是派遣留學生,這項工作在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就已經做好。當時挑選了滿蒙大學生2名,幼童10名,派佐領伊勒噶春管領,由索倫營領隊大臣志銳帶赴俄國阿拉木圖幼童學堂學習。這比原來計畫中的10名多了2名。不多久,其中6名學習優秀,被轉到俄國官立學堂學習,另外6名視學習情況再安排別的學校。關於養正學堂,因為開學後學生功課不多,回文學生沒有招上來,所以只設了滿文教習1名,蒙文教習1名,漢文教習仍為2名,並把回文課程改為外文課程。開學不久,學生猛增,竟有92人之多。於是,調整學生班級,蒙文班、外文班各為1班,滿文班、漢文班各為2班,增設外文教習、滿文教習各1名。(註:馬亮:《設立養正學堂並派學生赴俄留學事宜折》,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代新疆稀見奏牘彙編》,第1372-1373頁。)後來,伊犁養生學堂改名為興文學校,宣統二年,在長庚任伊犁將軍期間,又改名為駐防滿營兩等國小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